孫玉科 王會儒
(1.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上海 200438;2.上海交通大學體育系,上海 200240)
健身氣功自成功推廣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健身氣功的健身效果研究初具規(guī)模,內容也在不斷的豐富。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是馬王堆《導引圖》的素材基礎上,結合經(jīng)絡學、導引養(yǎng)生學和健身氣功功法理論的一套新功法,根植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沃土之中,集修身、養(yǎng)性、娛樂、觀賞于一體,動作優(yōu)美,銜接流暢,簡單易學,安全可靠,適合于不同人群習練。但對于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來說,由于在柔韌性、肌肉力量、關節(jié)活動等方面的限制,很多研究者在這些群體的教學上碰到了一定困難。因此,本文在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對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跟蹤研究的教學實踐基礎上,分析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馬王堆導引術的教學特殊性,探討適合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學習健身氣功的教學方法,以提升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的教學效果,為學習健身氣功的合理化教學提供參考,更好地弘揚與傳播健身氣功。
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的動作是中國健身氣功協(xié)會組織編創(chuàng)的健身氣功新功法,該功法以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發(fā)掘《導引圖》為主要素材,結合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功法的基本原則和要領,遵循健身氣功的創(chuàng)編原則和特點而編纂的一套健身氣功功法。
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功法分為預備勢、第一式挽弓、第二式引背、第三式鳧浴、第四式龍登、第五式鳥伸、第六式引腹、第七式鴟視、第八式引腰、第九式雁飛、第十式鶴舞、第十一式仰呼、第十二式折陰、收勢等十四個部分內容。同時該功法將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絡學說中“十二經(jīng)絡”的概念恰當?shù)厝谌牍Ψǖ腻憻捴?,十二式動作分別對應十二條經(jīng)脈手太陰肺經(jīng)、手陽明大腸經(jīng)、足陽明胃經(jīng)、足太陰脾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手太陽小腸經(jīng)、足太陽膀朧經(jīng)、足少朋腎經(jīng)、手厥陰心包經(jīng)、手少陽小腸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目前,馬王堆導引術的健身效果已被證實。齊風猛等發(fā)現(xiàn)通過馬王堆導引術的鍛煉,可以平衡中樞神經(jīng)-內分泌-免疫網(wǎng)絡,改善人體免疫機能;劉先萍等10人發(fā)現(xiàn)馬王堆導引術鍛煉能降低練習者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性,并有助于練習者情緒趨于平和;穆長帥等11人認為馬王堆導引術鍛煉對中老年女性的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等方面有明顯的改善作用,特別是在肥胖程度、心血系統(tǒng)、平衡能力、靈敏素質和柔韌素質等方面有顯著性的改善。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種慢性進展的炎性疾病,往往會造成患者肢體功能、勞動能力及生活質量等諸多方面的重大損害。主要侵犯骶髂關節(jié)、脊柱骨突、脊柱旁軟組織及外周關節(jié),引起炎性疼痛、晨僵、活動受限等癥狀,同時伴發(fā)眼葡萄膜炎、腸道炎癥、指(趾)炎、皮疹等在內的關節(jié)外表現(xiàn),嚴重者可發(fā)生脊柱畸形和強直。有文獻報道認為,大多數(shù)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癥狀出現(xiàn)的第一個年之內就會喪失脊柱的絕大部分運動能力。
伴隨著治療手段的巨大進步,尤其是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的出現(xiàn),強直性脊柱炎當前治療的主要目的不再是單純的緩解癥狀,而是對疾病進展過程的干預。目前,對強直性脊柱炎的運動干預主要有:醫(yī)療體操、有氧運動、、太極拳、瑜伽、多模式鍛煉等方法,研究均表明運動干預對減輕強直性脊柱炎引起的疼痛優(yōu)于單純藥物治療。
導學式教學法是內蒙古李敬堯在赤峰縣倡導并實驗的教學方法,是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為主要目標,把教育者的“教”和學生的“學”緊密地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皩W式”教學法主張教育者的導,必須先于學生的學,教學者的導又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這種教學法更加突出了直觀教學啟發(fā)學生形象思維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皩W導式”教學法是由黑龍江礦業(yè)學院胥長辰教授于1981-1982年間提出來的。是在啟發(fā)受教育者思維的基礎上,發(fā)揮受教育者自我掌握和自我完善知識的本領,達到教與學的目的?!皩W導式”教學法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并在教師恰當?shù)妮o助引導下,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自己去獲取知識與技能的一種培養(yǎng)能力的方法,體現(xiàn)“學前導后”的原則。
“導學——學導”是將“導學”與“學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導入新課內容,使學生了解教學目標及要求,并從直觀教學出發(fā),教師對技術動作進行示范,或向學生展示圖片、模型等直觀教具,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各自練習、互相探討,教師巡回指導的一種教學方法。在這個教學過程中還要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因為正確的積極的自我評價能讓學生提高學習質量,這為促進教學改革起了一定的作用。
該階段是教導學生根據(jù)教學內容進行調氣、站樁,通過學生調節(jié)自身氣息體驗感性認識,改變學生認知上的誤區(qū),知道氣功為何物;提高學生對健身氣功的認知(認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熟悉一些歷史人物和典故、掌握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的基礎知識、了解馬王堆導引術對身心健康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興趣和問題意識。該階段對學生的要求是,通過教師完整演練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讓學生對動作路線、方向、姿態(tài)有一個初步認識。
該階段是通過精講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對動作的準確性、規(guī)范度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并給學生介紹中醫(yī)理論,使健身氣功本身的技術要領與常規(guī)的中醫(yī)理論相結合,能夠運用獲得的知識分析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該階段對學生的要求是,在強調動作的角度、幅度、力度都到位的同時,要求學生配合呼吸、了解所學教學內容定式、過渡動作的穴位,并能夠在練習時注意到該穴位。
該階段是通過教師技術動作和理論知識的講解,改正錯誤動作、體會動作各環(huán)節(jié)的內在聯(lián)系,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性,注重動作各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范性,逐步建立較穩(wěn)定的動力定型。該階段對學生的要求是,在正確、規(guī)范的前提下,熟練掌握技術動作,要求學生配合呼吸、眼神,意識按照動作的經(jīng)絡走向,節(jié)節(jié)貫穿,并有意識地拉伸動作中所強調的經(jīng)絡、穴位。
該階段是通過學生的反復思考和練習,使學生由機械的動作練習,能夠在教師口令詞的引導下轉為緩慢柔和的演練,并由借助教師口令詞的引導過渡到音樂口令詞的引導再過渡到自我引導的練習。該階段對學生的要求是,在熟練掌握功法動作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調身、調息、調心的和諧統(tǒng)一。
在馬王堆導引術的教學中,針對強直性脊柱炎群體講解時應深入淺出,要有清晰的思路和表達方式,不僅要講清動作的運動方向和路線,突出動作的重點和難點,還要從生理學角度、中醫(yī)學角度向老年群體介紹該動作的健身機理以及對機體的良好作用,最好再配以講解練功時的機體感受和良好反應,使老年學員理解入靜、放松以及自然狀態(tài)下的心理活動特征等體驗。在講解過程中,語言要精煉、準確,聲音要適度,爭取每位學員都能聽到聽懂講解內容。同時要時刻關注學員的課堂表現(xiàn),并及時調整,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在此套氣功實踐教學過程中,功法動作的重復練習應占較大比例,而且老年人記憶力日漸衰退,連貫動作不易記憶,常常學新忘舊,只有反復練習方能更好掌握,尤其是健身氣功套路中的連接動作最容易遺忘,更要多次重復的練習,甚至要專門練習。如很多老年人在學習完八段錦中第一式“兩手托天理三焦”和第二式“左右開弓似射雕”動作后,大部分都只記得每個動作的運行路線,而對于第一式動作是如何過渡到第二式的知之甚少。所以,在每節(jié)健身氣功教學課堂上,都要復習已學過的動作。
客觀示意法是指老師運用手勢、表情以及其他教學工具來傳遞一定信息的教學方法。在教授馬王堆導引術時,運用客觀示意法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例如,在練習龍蹬、鴟視、鶴舞等動作時,教師適時地做出模仿手捧蓮花(龍蹬),將手放于頭頂探視(鴟視),模仿鶴舞動翅膀(鶴舞)等動作,學員會馬上聯(lián)想到相關實物,這就充分說明適時而準確的手勢可產生積極刺激,引導老年群體做出相應的反饋動作。但客觀示意法的運用前提是學生必須對功法動作有一定的理解,否則頭腦無印象,就無法和“手勢”產生碰撞。
在老年群體進行健身氣功習練時,要及時更正他們的錯誤動作和姿勢,使其將錯誤改正在萌芽階段,不能任之成為習慣。根據(jù)練習中存在問題的動作,逐一講解,慢化分動演練。講解動作時應側重功理,對動作的健身原理講解清楚。因為此時學員對套路已經(jīng)從模糊到清楚,從感性認識轉為理性認識,從理論上明白這個動作為什么這樣做的道理,對加強記憶、進一步鞏固所學動作有非常大的作用。例如,“引腹”一式。第二分解動作定勢最容易犯錯在于上撐手位置不對。上臂一定要定于頭耳側上方,手的小指端要相對于肩部后側的“臑俞穴”;下臂對準“環(huán)跳穴”。多數(shù)學員會做成上臂撐在頭上方45度左右,與下臂不相協(xié)調,達不到消除肩部疼痛、胃脘部不適的效果。
由于年齡不同,學習效果不同。年輕學員記憶比較好,他們能很快掌握動作程式與銜接,只是氣息運行和功底欠缺,動作有些輕飄;年齡大的學員記憶力較差,但功底較好,動作沉穩(wěn)有定力。因此,在集中練習時,隊形應兩者穿插,使其能夠相互取長。比如在習練過程中,有些老年人雙腳沒有平行站立,這時應給予及時提醒。但由于老年群體間的身體狀況的差別很大,因此,一定要因功因人區(qū)別對待,如在易筋經(jīng)中“鴟視”要求在雙手腕合于頭頂,一腳前踢、勾腳尖、探視,該動作對平衡協(xié)調能力要求高,尤其是老年人。此時應該區(qū)別對待,要求降低,做該動作時,可以讓平衡能力差的學員,勾腳尖時,腳跟落地支撐,循序漸進。又如“引背”、“引腰”的動作時,有些老年人柔韌性和腿部力量較差,難以達到動作要求,這時應適當降低難度以符合老年人的生理負荷條件。
三調,即調身、調心、調息。調身,即使身體進入自然放松狀態(tài);調心,即集中注意,內心平靜;調息,即處理好呼吸與動作之間的關系。在對強直性脊柱炎群體進行健身氣功教學時,應重點加強“調身”練習,通過身體放松引導內心安靜和呼吸協(xié)調。在教學開始階段,可運用語言和靜態(tài)與動態(tài)相結合的動作示范,引導老年群體從“頭部、頸、肩向下一直到腳趾”進行放松,只有在放松的情況下,才容易排除雜念,內氣運行才不會失調。所謂“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寧,意不寧則氣散亂”,正說明了調身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體驗一段時間后,老年群體才更容易理解和體會調身對調心、調吸的影響。另外,“三調”也是健身氣功初學者從心理上入門的關鍵,“三調”的快慢決定了對健身氣功功法心理感受的快慢,只有對心理感受上進行一定的干預,隨后的教學才會變得更加高效。
經(jīng)常伴隨音樂練習可使音樂與健身氣功動作結合為一體,有助于老年人在頭腦中形成條件反射。音樂可以使老年人大腦皮質產生興奮,在大腦皮質指揮下,刺激有關部位積極跟隨音樂演練功法,逐漸排除內心雜念,將注意力集中到功法動作上,從而提高老年群體的練功意境,達到調節(jié)身心的作用。
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是圍繞肢體開合提落、旋轉屈伸、抻筋拔骨進行動作設計,是一套古樸優(yōu)美、內外兼修的功法。目前,馬王堆導引術在人體身心健康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已經(jīng)成為普及程度較為廣泛的健身項目之一,但現(xiàn)實中的特殊人群健身氣功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不斷地去研究和總結,以探索出一系列適合不同群體學習的教學方法,使存在不同狀況的群體馬王堆導引術的課堂教學更加規(guī)范和完善,為健身氣功的臨床應用提供借鑒。
[1]穆長帥,王 震.從經(jīng)絡學說的視角探研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的健身原理[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1(02).
[2]顧一煌,吳云川.健身氣功教學淺談[J].當代醫(yī)學,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