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深凱
試論信息安全的刑法保障
■文/余深凱
摘要刑法保障信息安全,懲罰信息侵權行為,制定一些相關法規(guī)保護信息不受威脅。但刑法保障信息安全過程中也有不足之處。本文分析刑法保障信息安全的作用和意義,指出刑法保障信息安全過程中的一些缺陷,并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信息安全刑法保障互聯(lián)網信息
當今社會人們信息安全普遍受到威脅。刑法用法律保護信息安全,不讓信息受到侵害。但刑法法律以理論形式保護信息,缺少實踐意義,在保護信息時不夠全面,存在缺陷。針對缺陷要完善刑法保障體系,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方針。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技術體系和內容不受外來威脅與侵害。它包括很多方面,涵蓋范圍較廣。其中最主要是個人信息安全、網絡信息安全、商業(yè)秘密信息安全。信息安全非常重要,既關系到國家安全,又涉及到個人隱私。
隨著互聯(lián)網高科技技術日益先進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經濟利益涉及到個人信息安全。很多信息都不能得到保護,利用信息情況賺取商業(yè)利益頻頻出現(xiàn)。人們保護信息意識薄弱,保護信息技術水平不高。因此,我國信息安全問題十分嚴重。
刑法對信息安全起作用保護作用。為了保護信息安全,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保護信息安全不受威脅。在法律保護下,人們使用信息規(guī)范化。刑法制定了信息安全使用原則,人們按照原則正確使用信息,不會濫用信息,為個人隱私信息提供法律保護,建立了社會誠信,使信息社會健康發(fā)展。刑法保障降低信息犯罪率,懲罰濫用、盜取信息的違法行為,給信息犯罪分子警戒,維護了人們正常生活。
(一)刑法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存在缺陷
現(xiàn)代社會個人信息使用率高,但人們往往不注意保護自己的信息,使個人信息暴漏無疑?!缎谭ㄐ拚福ㄆ撸分贫l例,對盜取、泄露個人信息的犯罪行為于予追究。但個人信息犯罪客體很難確定。在法律里對個人信息有不同解釋,很難對犯罪客體的犯罪行為進行界定。刑法實踐中,個人信息意義如何界定,在認識上缺乏統(tǒng)一標準,個人信息范圍較廣,刑法里不同行為可以有不同解釋。這樣刑法在保障個人信息安全上缺乏統(tǒng)一理論。
(二)刑法保護網絡信息安全的滯后性
刑法保障是概念上手段,單一的法律跟不上網絡技術發(fā)展,保障信息安全具有滯后性。互聯(lián)網時代網絡信息到處都是,這些重要信息隨時隨地都會受到侵犯。刑法保障網絡信息安全過程復雜,它不僅需要制定法律保護信息,更需要先進網絡技術來保護。當個人信息泄露時,刑法部門由于受到網絡技術限制,很難查出侵權信息部門。這樣刑法典的條例與網絡實際意義存在一定距離。更嚴重者利用刑法典漏洞,使用現(xiàn)代化網絡技術盜取個人信息,而人們保護信息安全的技術水平不高,讓黑客部門肆無忌憚利,嚴重破壞網絡秩序。
(三)刑法對侵權信息的行為難以衡量
這是刑法保障信息安全中的一個缺陷。社會關系中,許多地方都會用到信息,如果正確使用信息,一般不會出現(xiàn)侵權信息行為。假如正確使用信息情況下,受害人個體仍然認為自己信息受到威脅,那么對于普通民眾都可能定罪。刑法在對侵權行為定罪時,沒有統(tǒng)一標準,光靠理論對侵權行為定罪的話不公平,違背刑法保障信息安全公平宗旨。
(一)完善刑法保障概念意義
刑法典上一些概念比較廣泛,對于信息安全的一些內容還不夠完善。在實踐定罪中,應考慮全方面,并結合一些具體案列來界定信息侵權行為。對侵權行為整體形勢給予界定,才能全面保障信息安全。
(二)刑法保障要結合實際
刑法保障信息安全時要遵循實事求是原則。刑法典規(guī)定的法律與具體行為存在差異,刑法定罪僅依靠法典,缺乏實際操作。刑法保障要完全著眼于信息安全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個體實際侵權程度行為定罪。實施法律時,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根據實際情況完善刑法定罪原則,這樣刑法保障信息安全有現(xiàn)實理論依據,能夠正確處理侵權信息行為。
(三)刑法保障互聯(lián)網信息安全的措施
互聯(lián)網信息具有特殊性,很多涉及到技術內容,這對刑法保障是一個考驗。刑法典可以定制一些技術法規(guī),規(guī)范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使用范圍。還可以理論上制定完善的法律保障互聯(lián)網信息安全。計算機侵權信息行為種類繁多,技術復雜,刑法典可以根據互聯(lián)網技術特點制定專門技術條款,使網絡信息不受技術水平限制,得到徹底保護。
信息安全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刑法通過法律保障信息安全,懲罰信息侵權行為。但目前信息安全的刑法保障并不全面,針對不同侵權信息行為要有不同的法律,刑法保障信息安全時也要結合實際情況,完善刑法保障原則。這樣人們才能有秩序的使用信息,并使信息安全受到刑法保護。
參考文獻:
[1]趙文勝.論信息安全的刑法保障[D].武漢大學,2014.
[2]劉松柏.論我國刑法對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D].安徽大學,2011.
[3]邱燕燕.網絡信息安全的法律保障[J].圖書館論壇,1999,06:40-42.
[4]王鵬越,劉萍.論我國保護網絡信息安全的刑法立法完善[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2003,04:67-69.
(作者單位:古田縣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