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強烈的政治擔當,把扶貧攻堅作為一項全局工作,超常謀劃、超常部署,拿出了一系列過硬措施,打出了一整套“組合拳”,既堅決貫徹了中央精神,又充分體現(xiàn)了四川特色。
早謀勢、大造勢,首次以省委全會形式高位部署強力推動
今年以來,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省長魏宏親自大抓特抓精準扶貧,省委7次常委會、省政府4次常務會密集研究、頻頻出招。4~5月,省委組織38位省級領導、50位廳級領導和112位市州領導,奔赴全省160個縣、677個貧困村集中開展了扶貧大督查大調研。
在此基礎上,省委于7月7~8日召開十屆六次全會專題研究扶貧、專門作出《中共四川省委關于集中力量打贏扶貧開發(fā)攻堅戰(zhàn),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瞄準了“消除絕對貧困”核心任務,打出了“3+10”扶貧攻堅組合拳,提出 “五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和扶貧開發(fā)“十項重點任務”的扶貧路徑,構建起“五五六”的扶貧保障體系,全面完成四川省新階段扶貧攻堅的總體設計和系統(tǒng)部署。這兩件大事在四川省扶貧史上都屬首次、開創(chuàng)全國先河,受到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扶貧攻堅磅礴氣勢。
真行動、硬落實,全面凝聚起精準扶貧、決戰(zhàn)小康的超強合力
全會結束后,省委、省政府將精準扶貧抓得更緊更實,王東明書記、魏宏省長率先垂范、帶頭督導,連續(xù)釋放出“全會部署不落實絕不松手、精準扶貧不落地絕不罷手”的強烈信號和堅定決心。
省委常委會強勢推動。7月27日以來,省委常委會連續(xù)4次專題聽取了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xié)黨組等30多個部門的學習貫徹情況匯報,以此推動全會部署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落實。
開展全省聯(lián)系指導貧困縣精準扶貧。省委決定從今年開始由40位省級領導及48個省直部門分別牽頭聯(lián)系指導1個片區(qū)貧困縣、1個貧困村,直至全面脫貧奔小康。省級財政每年為每個聯(lián)系村落實100萬的項目經費。
聚焦特困地區(qū)解決突出問題。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又召開涼山州扶貧攻堅座談會。在繼續(xù)實施“十項扶貧工程”的同時,新提出了17條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制定了綜合治貧初步方案,下決心解決涼山特殊貧困問題。
各地各部門紛紛端出“硬菜”。目前四川省各級各部門認識空前統(tǒng)一、步調高度合拍,全都行動起來了。各市州及時召開了全會貫徹落實,加大財政投入,將扶貧作為獨立章節(jié)納入“十三五”規(guī)劃編制。有的市州和縣市區(qū)調整充實了扶貧機構,調離不作為干部,選拔得力干將任一把手。比如宜賓市局增加2個科室、6個編制,達州市縣扶貧移民局長擬任本級政府黨組成員。不論是與扶貧關系緊密,還是較遠的省直各部門、各行業(yè)都全面出擊,紛紛制定出臺了實施意見和實化方案,拿出了“干貨”“實招”。比如省人大啟動了《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fā)條例》執(zhí)法檢查,組織部門、機關工委主動牽頭抓干部駐村幫扶。省委組織部、省委農工委和省扶貧移民局近期聯(lián)合開展四川省“四大片區(qū)”88個貧困縣縣委書記學習貫徹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研討班。即將召開干部駐村幫扶推進會議,落實駐村干部“四個一”幫扶。宣傳部門將扶貧攻堅作為中心任務加大輿論造勢。財政部門制定出臺了“財九條”扶貧攻堅政策措施,研究出臺跨區(qū)域合作財稅利益分享辦法、均衡性轉移支付單列貧困地區(qū)補助辦法和財政投資收益扶貧實施辦法等一系列制度。水利部門提出了實施飲水安全、水源保障、產水配套、水生態(tài)治理、人才支撐五項水利扶貧行動。各大銀行與我們開展戰(zhàn)略合作,加大扶貧金融服務。各聯(lián)系指導貧困村的省直部門都編制了幫扶規(guī)劃,還增派了干部駐村幫扶,扶貧攻堅形成了“各上一道菜、共辦一桌席”的強大合力。
轉職能、強作風,著力推動扶貧部門向綜合協(xié)調部門的快速蝶變
全會將四川省精準扶貧燃燒到了沸點,將扶貧部門推到了“漩渦”位置和“聚光燈”下。為勝任新形勢新任務,四川省在前兩年正規(guī)化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對自身作出了更準定位和更高追求。
一是明確新職能、新角色。鮮明提出了扶貧部門要向扶貧攻堅的“參謀部、作戰(zhàn)室、督查隊”綜合職能部門的加快轉變,明確提出了扶貧系統(tǒng)要強化“四個作用”,即發(fā)揮好參謀助手作用、業(yè)務骨干作用、統(tǒng)籌協(xié)調作用和扶貧每個人的作用。
二是更加重實干、見實效。工作方法上,著力推動精準扶貧做到“六化”,即政策化、制度化、可操作化、可監(jiān)評化、成效化和理論化。操作攻略上,務實推動精準扶貧“六個深化”。一是深化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分類找準扶貧對象,準確分析貧困狀況,健全完善建檔立卡信息系統(tǒng)功能。實行扶貧對象動態(tài)管理,做到扶貧與減貧兩個檔案相對應、相銜接、可追溯;二是深化干部駐村幫扶。實行駐村干部安排、培訓、管理和考評“四統(tǒng)一”管理,落實“四個一”幫扶,做到每個貧困村至少都有1位聯(lián)系指導領導、1個幫扶單位、1個駐村工作組、1名“第一書記”,每個貧困戶都明確專門幫扶責任人,實現(xiàn)包村包戶全覆蓋。
三是深化精準扶持措施。在“辨好癥”的基礎上,推動各類幫扶主體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施好治”。逐村逐戶制定落實差異化、精細化、接地氣、服水土的扶持方案和措施,真正實現(xiàn)扶持一戶、脫貧一戶;四是深化資金項目管理。以縣為主體,建立完善涉農資金項目統(tǒng)籌整合機制、扶貧資金使用機制,科學編制實施項目規(guī)劃,做到項目精準規(guī)劃到戶、資金精準使用到戶。運用市場化手段,大膽探索理財收益、政府購買服務等扶貧資金使用新方式新模式,多渠道實現(xiàn)貧困戶增收;五是深化扶貧脫貧實效。分類分層制定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標計劃,做到到年到月、到片到縣、到鄉(xiāng)到村、到戶到人“八到”。完善扶貧攻堅考評體系,制定減貧驗收辦法,明確貧困戶脫貧、貧困村和貧困縣“摘帽”標準和程序,建立脫貧退出機制。落實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經濟社會發(fā)展實績考核辦法,實行各級黨委、政府層層簽訂扶貧脫貧目標責任書;六是深化社會參與扶貧。創(chuàng)新對口定點扶貧和東西扶貧協(xié)作,全面提升“結對認親、愛心扶貧”公益活動的影響力。強化宣傳激勵,以助力解決貧困群眾“看病難”問題為突破口,有計劃地引導社會扶貧資源定向使勁、精準發(fā)力,形成扶貧攻堅強大合力。
建檔立卡抓緊抓實抓好
四川省將建檔立卡工作作為重大任務抓緊抓實抓好,先后下發(fā)了8個文件,組織全省20個市州、160個縣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立足擠干“水分”,扎實開展扶貧對象復核工作。及時召開業(yè)務培訓會進行部署,依托村組干部、駐村干部等基層力量,堅持“大穩(wěn)定、小調整”和“問題導向、陽光操作”原則,對“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等戶識別新進貧困戶、在系統(tǒng)中雙向‘一出一進的貧困戶”進行了全面核查。經復核,四川省共清退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共12.1萬戶、35.19萬人,重新識別納入共11.73萬戶、35.09萬人,全省減少貧困戶3674戶、1012人,確保了建檔立卡數(shù)據的真實準確。
立足找準“病灶”,扎實開展致貧原因分析工作。四川省在進行數(shù)據復核時,同步開展了致貧原因核查工作,對每個片區(qū)、貧困縣、貧困村扶貧對象的貧困類型、致貧原因以及貧困戶數(shù)、人口、結構、分布等情況進行精準辨癥,編制了建檔立卡數(shù)據《分析報告》和《工作手冊》,為精準扶貧“對癥下藥”列出了“病譜”。
立足校正“檔案”,扎實開展系統(tǒng)數(shù)據糾錯工作。抽調專業(yè)人員,充分運用扶貧對象復核成果,對建檔立卡信息數(shù)據開展了綜合審核糾錯,對信息系統(tǒng)進行了及時全面更新,確保了貧困信息數(shù)據的真實、準確、完整。
立足列出“清單”,扎實開展“五個一批”數(shù)據對接工作。堅持自下而上統(tǒng)計、因癥歸類分配,將全省每戶貧困戶、每個貧困人口精準分配到“五個一批”中,同時對符合條件的實事求是地予以重復納入,實施政策疊加。之后將分類匯總形成的“五個一批”數(shù)據與省直職能部門進行了有機對接,為其制定實施方案列出了數(shù)據“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