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韜/編譯
“海洋:全球第7大經濟體”
——海洋學家奧韋·霍格-古爾德貝格訪談錄
張文韜/編譯
今年4月23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fā)布了《重振海洋經濟》評估報告,該報告分析了海洋在推動經濟發(fā)展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時也提出了導致資源快速衰竭的原因和一些具體的海洋保護措施。作為該報告的主要作者、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全球變遷研究所所長的奧韋·霍格-古爾德貝格(Ove Hoegh-Guldberg,上圖)在接受《自然》雜志采訪時認為,“如果把海洋看作一個國家,它將是全球第7大經濟體。”
問:迄今已經有幾份關于海洋現(xiàn)狀的報告出爐,這份報告與之前相比有何新意?
答:該報告把海洋視作一個系統(tǒng),這是之前的報告中所不具備的。過去我們錯失了很多機會,沒有考慮局部和全球漁業(yè)與海洋化學等方面的相互關系。如果把海洋看作一個國家,那將是全球第7大經濟體。
報告的第二部分是評估海洋的價值。之前為什么從未有人真正進行過這般宏大的評估,原因之一是人們認為不可能估算出所有因素的價值。例如,如何估算海洋調節(jié)氣候這一活動的價值?答案是:雖然我們只是估算出其最小價值,但在目前情況下已經是個很大數字了。
問:該報告稱,全球主要的海洋資源保守估計價值至少達24萬億美元。與全球十大經濟體相比,海洋每年可提供的產品及服務總值可達2.5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七。每年產生的價值達2.5萬億美元。這可信嗎?
答:作為一個自然科學家,我對經濟學家持有懷疑態(tài)度。但是看報告中的總體價值中各個部分的數值,它們其實與其他人評估的數值相差不遠。過去我與政府合作的經歷告訴我,經得起推敲的數據是多么的重要。
對于海洋的價值這一部分,報告中提出的這一數字,還是在不曾考慮海洋的無形資產——比如沙灘、海洋對文明的貢獻等——情況下評估出來的。其實,我們不必為沒有得到海洋真正的價值而糾結。雖然我們只是估計出了最小價值,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已經是個很大的數字了。這個結論不會讓任何海洋科學家感到驚訝,只是可能會嚇到非專業(yè)的其他人士。
問:這個報告比較偏重經濟因素,提到要保護“海洋資產基礎”。這是否意味著以往的保護措施會發(fā)生改變,從“保護海洋的原始狀態(tài)”變成“保護海洋的重要經濟價值”?
答:我認為這只是針對不同受眾的表達途徑。如果把海洋看作一種財富,人們就會理解。就像人人都有銀行存款、公司有財務報表一樣。大同小異。這樣的表達有助于普通民眾的理解。
問:該報告提出8項建議,包括在《聯(lián)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中添加有關海洋的部分、達成避免海洋遭受氣候變化損害的協(xié)定、組建海洋國家聯(lián)盟等。這些都涉及復雜的國際合作,您認為成功的機率有多大?
答:我認為這8項建議是可以實現(xiàn)的。為了在國際層面上建立海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努力。這份報告呼吁國際社會采取協(xié)調一致的行動,真正匯集全人類的智慧?,F(xiàn)在人們對海洋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如果我們能合理地利用資源,就可以降低很多損害,甚至避免災難性的后果。
[資料來源:Nature][責任編輯:則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