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 名
悅生活
二十四節(jié)氣之大暑,心靜則自然涼
文/佚 名
古人將大暑分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每年此時正值三伏天的中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nóng)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里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如今,這樣的涼亭很少見到。
又到大暑時節(jié),獨處時若能喝一杯泡在杯子里綠如春色的綠茶總會令人無限遐想。越是在這樣室外噴火的天氣里,越是清涼的綠茶才越發(fā)襯出這大暑天里火熱的面容和沉靜的心。大暑天氣若久居空調(diào)之室,人體外寒里寒,飲茶則宜暖性的熟普、紅茶,祛除體內(nèi)的寒氣。普洱茶膏、紅茶茶膏均是其茶之精華之集成,效果更佳。暑氣繞身、潮濕悶熱的當下,喝茶才是正經(jīng)事,吃茶而心靜,心靜則自然涼。
有道是“大暑無酷熱,五谷多不結(jié)”。從養(yǎng)生保健的角度來說,醫(yī)家認為,此時倒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諸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風濕痹癥等陽虛癥,如果適時進行科學的調(diào)理治療,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熱在三伏,天上一把火地上一把火烤著,如何才能有效抵御狂熱和煩躁,不至于讓自己的情緒“中暑”,還得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遇到不順心的事要趕快忘掉,還有就是注意休息好,多吃五谷雜糧以健脾補氣,多吃芳香的果蔬以使體內(nèi)陽氣向外宣泄,多喝茶水和綠豆湯來清熱解暑。
大暑往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早早地,人們就乘著畫舫或是搖著小船,躲到蓮葉無邊的荷花蕩中,去避暑——吹著清風,扯著閑話,剝著蓮蓬,聽著遠處的歌謠:“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p>
當歌聲渺不可聞了,聽歌的人已醉倒在船頭?!坝瘟T睡一覺,覺來茶一甌?!贝蟀胩斓臅r光就這般懶懶地消磨了。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于蓮花,就有著一種癡狂的愛。唐朝的周敦頤愛它的“出淤泥而不染”;屈原甚至要用他來做自己的衣裳:“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毕喈敹嗟娜耍拐諒P守著荷花,到天黑了也不回去。遠處的畫舫上漸漸亮起了燈火,幾聲簫鼓后,“杜麗娘”或是“崔鶯鶯”的吟唱便徹夜地,隨著波光上的螢火蟲,裊裊地朝墨黑的天邊飛去。
傍晚的池塘邊上,聚集了三三兩兩的頑童。他們在鴨蛋殼上畫上彩色的魚,把捉來的螢火蟲裝在里面,提著它追逐廝打,呼喊嬉戲。也有大一些的學童,熱得睡不著了,學“車胤囊螢”,用袋子裝了許多螢火蟲,掛在書桌上,擺出要熬夜苦讀的樣子。
在夏夜用螢火蟲營造氣氛氣魄最大的要算隋煬帝。他讓人用大袋子捉來螢火蟲,放飛在景華宮。到了晚上,滿山谷的流螢閃爍飛舞,燦若星辰。
然而僅僅是玩鬧并不能消暑,人們?yōu)榱藳隹炜伤闶琴M盡了心機。有的官宦人家,在近水的花園里蓋起一座涼亭,用水車把水引到?jīng)鐾さ捻斏?,水流不停,在亭子的四周形成水簾,人在其中,自然是清涼愜意。有錢的人家呢,會在院子里搭起涼棚,在地下挖上幾口井,再在井上鋪上竹器,在這里聊天或是睡覺,快活得很。至于普通百姓,打個赤膊,搖一把芭蕉扇,到晚上,左鄰右舍聚到一塊,說幾段狐仙鬼怪的故事,人人嚇出一身冷汗,倒也自得其樂。
大暑要是再遇上大旱,人們就更要忙亂了。有的村子從廟里請出火神,用方桌抬出去游行,到哪家門口,哪家就要在火神的頭上潑一盆冷水。還有村子是把泥做的龍王放到烈日底下去曬,等他受不了,自然會降下雨來。更令人吃驚的,竟有村民給狗穿上衣服,戴上帽子,放在嬰兒車上,推出來游鄉(xiāng)。人們看到這滑稽樣子,都忍不住會哈哈大笑?!叭诵肪托Γ沸μ炀完?,天陰就下雨。”村民們這樣說。
因為盛夏多疫病,一些地方有送“大暑船”的習俗。在大暑這一天,扎上一條真船一般的紙船,船上桌椅儼然,杯盞俱全。再把“五圣”請上船——也是紙扎的,五位瘟神。然后用木筏載著,敲鑼打鼓,護送到出海口,一把火燒掉。這把瘟神和酷暑一起送走的場面是極其壯大的,動輒有十幾萬人參與。
如此忙碌,還是消除不了烈日底下人們的煩躁,于是人們又做起了吃仙人草當神仙的夢。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人草是一種只生在南方,有著淡淡甜味的草,能夠清暑解熱。《本草綱目》上說它能治丹毒。但畢竟不是仙草,吃了也成不了神仙。倒是莊子在《逍遙游》里,說到有這樣一位仙子,不怕熱。他說,在藐姑射之山上,有一位神人,她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即使金石都要溶化了,大山和土地都要燒焦了,她也不覺得熱。因為她心里安定平靜。
對于我們平常之人,大暑其實就是某一段艱難的困境。《大學》中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毙撵o自然涼。人如果內(nèi)心安定了,就不覺得艱難了。佛家說“戒、定、慧”,講究“禪定”功夫,也是說這個道理。不過,要做到“定”,怕是很不容易。真要到那個境界,不用說炎炎酷暑,就是生老病死也不在話下了。
吹著清風,扯著閑話,剝著蓮蓬,聽著遠處的歌謠:“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