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橋醫(yī),王 昕
(北京華信醫(yī)院,北京100016)
過敏性紫癜又稱為亨-舒綜合征,是以全身小血管炎為主要表現的一種免疫性疾病。疾病持續(xù)發(fā)展可以影響多個臟器,主要臨床表現有腎炎、胃腸道出血、蛋白尿、血尿、腹痛、關節(jié)痛、非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皮膚受累部位多見于臀部以及下肢,好發(fā)于學齡期兒童,男孩發(fā)病高于女孩,一年四季均有發(fā)病,冬春兩季發(fā)病較多,發(fā)病前多數有呼吸道感染等病史,目前認為主要致病因素有疫苗接種、食物過敏、藥物、細菌或病毒感染等。由于我國大氣污染、致病病菌變異、食品安全等問題導致兒童過敏性紫癜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1]。本病一般預后較好,但是如果治療不及時導致疾病反復發(fā)作或遷延至腎臟,可引起紫癜性腎炎,少數患兒進展成腎功能不全,影響患兒生活、學習,危害患兒身體健康,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嚴重經濟負擔[2]。隨著祖國中醫(yī)藥學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對中藥藥理研究的深入,對于過敏性紫癜的中西醫(yī)聯合治療體現出了獨特的優(yōu)勢,我院應用中西醫(yī)療法治療過敏性紫癜收到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治療的過敏性紫癜患兒126例,年齡8~16(11.3±3.7)歲;病程最短10d,最長32 d,平均13.62 d。均符合《兒科學》以及《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關于過敏性紫癜的診斷標準,均有雙下肢典型皮損癥狀,皮損表現以彌漫性瘀點瘀斑為主要癥狀。均首次發(fā)病;入院前均未給予中西醫(yī)藥物治療;血塊退縮時間正常,出血時間、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檢查正常;發(fā)病下肢皮損面積50%以上;符合過敏性紫癜中醫(yī)診斷標準及證候辨證(濕熱痹阻、風熱傷絡、血熱妄行以及氣滯血瘀型)依據。排除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者,臨床資料缺乏特別是既往病史不詳者,入組期間自行采用其他治療方法或加用其他藥物者,對實驗用藥過敏者,明確診斷為過敏性紫癜腎炎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微型多血管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以及肝臟疾病者,受試者放棄就診無法完成資料收集者,合并有其他心、腦、肝等嚴重疾病、多臟器功能衰竭者,使用過免疫抑制劑者。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將患兒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63例,2組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2組一般情況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方法包括隔離過敏源(花粉、蛋類、奶類、海鮮、粉塵等),保持大便通暢,飲食清淡,以高營養(yǎng)、易消化食物為主,同時增加膳食纖維和水果的攝入量,禁食生冷油膩,著棉質衣物,避免接觸化纖等材質衣物,避免感冒。給予改善血管脆性藥物(復方蘆丁以及維生素C),存在腹痛、關節(jié)腫痛、腎臟損害者予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消化道出血者給予禁食、甲氰咪胍或洛賽克治療,抗過敏藥物(氯雷他定)。研究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予中藥湯劑每日1劑口服。辨證用藥:①濕熱痹阻。組方:淡竹葉10 g、芍藥10 g、甘草 6 g、半夏 6 g、生薏仁 30 g、厚樸 6 g、白蔻仁 10 g、通草 10 g、滑石10 g、杏仁10 g。②風熱傷絡。組方:甘草15 g、地膚子10 g、土茯苓 15 g、藕節(jié) 10 g、玄參 10 g、連翹10 g、仙鶴草 15 g、赤芍10 g、紫草10 g、金銀花10 g、茜草15 g、綠豆15 g。③血熱妄行。組方:犀牛角6 g、生地黃15 g、丹皮6 g、白芍10 g、滑石10 g、酒黃芩15 g、炒梔子15 g、竹葉5 g、木通 15 g。④氣滯血瘀。治則為行氣活血化瘀,組方:川芎6 g、雞血藤30 g、紅花10 g、當歸 10 g、絲瓜絡15 g、金銀藤30 g、生地10 g、白芍10 g、桃仁10 g。以上治療以4周為1個療程,持續(xù)給藥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2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治愈:皮損完全消退,尿常規(guī)檢查無尿蛋白、紅細胞。4周以上未復發(fā);顯效:自覺癥狀消失,皮損數量消退50% ~90%,實驗室檢查正常;有效:皮損消退30% ~50%,實驗室檢查異常指標明顯好轉正常,癥狀基本消失;無效:皮損消退30%以下,實驗室檢查無明顯改善,癥狀緩解不明顯或較前惡化。②檢測2組治療前后白細胞介素(IL)-6以及IL-8水平,晨空腹靜脈采血2 mL,標本經離心15 min后,分離收集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樣本,采用ELASA法檢測。③2組IgE抗體陽性人數。④2組治療后癥狀體征消失時間。⑤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包括主要癥狀體征評分(紫癜部位、紫癜色澤、紫癜程度、紫癜大小、形態(tài))以及次要癥狀體征評分(咽部及扁桃體情況、飲食情況、睡眠情況、大便情況、小便情況),主要癥狀和次要癥狀由輕至重評為0~6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20.0軟件系統(tǒng)進行統(tǒng)計處理,結果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結果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例(%)
2.2 2組治療前后IL-6、IL-8水平比較 2組治療前IL-6、IL-8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2組治療后IL-6、IL-8水平均明顯降低(P均<0.05),且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IL-6、IL-8水平比較(±s,pg/mL)
表3 2組治療前后IL-6、IL-8水平比較(±s,pg/mL)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 <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n IL-6治療前 治療后IL-8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63 136.37±35.53 67.43±28.27①② 96.37±12.72 40.61±17.52①②對照組 63 137.41±35.65 92.19±31.22① 97.41±13.12 67.69±20.68①
2.3 2組IgE抗體陽性人數比較 治療前研究組IgE抗體陽性49例,對照組50例;治療后研究組IgE抗體陽性7例,對照組14例。研究組陽性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
2.4 2組治療后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者癥狀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4。
表4 2組治療后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s,d)
表4 2組治療后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s,d)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n 皮膚紫癜 消化道癥狀 關節(jié)癥狀研究組 63 7.16±1.35① 4.32 ±1.77① 4.58±1.65①對照組63 12.75 ±3.63 7.12 ±1.90 7.73 ±2.72
2.5 2組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 2組治療前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中醫(yī)癥狀積分均明顯降低(P均 <0.05),且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s,分)
表5 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s,分)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 <0.05;②與治療前比較,P <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63 43.21 ±11.53 13.58 ±6.33①②對照組 63 41.68 ±11.65 26.19 ±9.00②
2.6 2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在圍治療期,研究組出現一過性轉氨酶增高2例,惡心1例,血壓輕度下降2例;對照組出現頭暈2例,胃部疼痛2例。2組均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無因藥物不良反應而終止實驗者。
過敏性紫癜是兒童最常見的一種血管炎,好發(fā)于學齡期兒童,臨床主要表現為皮膚紫癜,部位多見于臀部和雙下肢,還常伴隨惡心嘔吐、腹痛的消化道癥狀以及關節(jié)痛、關節(jié)炎甚至腎炎,在起病前常有呼吸道疾病發(fā)生[3]。多數患兒病情穩(wěn)定,部分是自限性、良性過程,一般于數周內痊愈,但是至少1/2患兒出現反復發(fā)作的病情,累及腎臟者可進展為慢性腎功能不全,嚴重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負擔[4]。
西醫(yī)目前臨床給予抗過敏、激素替代、抗感染、減輕血管通透性的藥物等治療,如果合并其他癥狀給予相應藥物對癥治療,但是存在療效不確定、復發(fā)率高以及不良反應多等缺點[5]。我國古代醫(yī)學中并無“過敏性紫癜”的病名,但根據病癥表現可歸結到“血箭”“疹”“紫癜風”“葡萄疫”等血證范疇。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本病已收到較滿意的療效,顯現了良好的前景[6]。古代中醫(yī)學認為本病的病機為:感受外邪,熱、毒、勞役過度,飲食、情志、嗜欲過度等?,F代中醫(yī)學認為本病的病機為感受外邪、正氣虛弱、脾腎虧虛、虛和熱等。紫癜證型中有血熱血瘀、風熱證、陰虛火旺、濕熱瘀阻、脾腎虧虛、肝腎陰虛、氣滯血瘀、邪熱內蘊等[7]。在本研究中選擇了常見的濕熱痹阻、風熱傷絡、血熱妄行、氣滯血瘀4種類型,其他未包含在內。江文文等[8]將本病歸為陰虛火旺、氣不攝血、血熱妄行、風熱傷絡等型,采用滋陰清癜湯加減、益氣消癜湯加減、解毒清癜湯、疏風清癜湯等治療。
本研究中選用的中草藥中淡竹葉含有大量的黃酮類化合物和生物活性多糖及其他有效成分,具有優(yōu)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作用[9];半夏又名三不掉、裂刀草、地巴豆,入脾、胃經,用于治療惡心嘔吐,對胰蛋白酶分泌有抑制作用;厚樸,植物學范圍內別名紫樸、紫油樸,苦、辛、性溫,具有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之功效;藕節(jié)是藕連接部分,含天門冬素、鞣質等,具有止血,散瘀的功效[10];茯苓性甘、淡、平,歸肝、胃、脾經,主要具有解毒、除濕的功效;連翹又名黃花條、連殼,性苦,涼,入心、肝、膽、胃、三焦、大腸六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作用;玄參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的功效;防風、白鮮皮、土茯苓疏風祛濕止癢;桃仁苦甘,平,無毒,歸心、肝、大腸、肺、脾經,具有破血行瘀、潤燥滑腸的功效。當歸具有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抗缺氧、補血活血的作用,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等病癥[11]。中藥根據患者不同病機、證候分類診治,但是由于本研究樣本量偏低,在一定程度影響了統(tǒng)計結果,而且本病證型較多,因時間和患兒限制,未能包含較多證候者,在研究過程中臨床辨證仍避免不了主觀因素的影響。
IL-6是病毒感染等情況下由角質細胞、上皮細胞、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以及纖維母細胞產生,參與炎癥反應和發(fā)熱反應[12];IL又稱為趨化因子,是巨噬細胞和上皮細胞等分泌的細胞因子,對中性粒細胞有細胞趨化作用而實現其對炎癥反應的調節(jié)[13]。IgE抗體屬于速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的抗體,其尾部與嗜堿細胞、肥大細胞的細胞膜結合。當抗體與抗原結合后,嗜堿細胞與肥大細胞釋放組胺一類的物質,激發(fā)炎癥反應過程[14]。本研究顯示治療后2組IL-6、IL-8水平明顯降低,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且IgE抗體陽性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證明中醫(yī)藥聯合應用可以明顯改善患兒體內白細胞介素水平,減輕炎癥反應,促進機體修復。
綜上所述,辨證應用中藥聯合西藥治療可以增加臨床治療效果,為治療過敏性紫癜供新的治療思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龔寶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14):1557-1558
[2]蔣文杰,楊進.運用溫病治法辨治過敏性紫癜體會[J].中醫(yī)雜志,2015,56(2):163 -165
[3]段曉征,馮曉純,王銳.馮曉純教授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經驗舉隅[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23):89-90
[4]李思平.小兒過敏性紫癜血清因子的表達研究[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21):2324 -2325
[5]宋英.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過敏性紫癜38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9):136 -137
[6]梁奇.丙種球蛋白治療過敏性紫癜的效果[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5,42(5):91 -92
[7]宋誼,陳婷.清熱涼血解毒法聯合西咪替丁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2):176-177
[8]江文文,翁澤林,林季文.林季文主任醫(yī)師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經驗[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2,4(6):506-507
[9]周碧海.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過敏性紫癜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12):1292 -1293
[10]李晨帥,任勤.任勤教授辨證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經驗[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3,22(10):1720
[11]穆懷萍.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過敏性紫癜急性期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3,22(1):144 -145
[12]董煥娥,郄會卿,王淑惠,等.中西結合治療過敏性紫癜白介素6、白介素8的變化[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Z2):325-326
[13]楊海龍,王偉軍.匹多莫德對過敏性紫癜患兒血清白介素-6、8和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的影響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4,52(5):44 -46
[14]師小萌,邊莉.60例成人過敏性紫癜患者血清過敏原特異性IgE的臨床檢測意義及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10X):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