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穎 李 青 劉海燕(四川工業(yè)科技學院 四川德陽 618400)
老齡化社會背景下老年人健身需求與問題分析①
陸穎李青劉海燕
(四川工業(yè)科技學院四川德陽618400)
老年體育是我國群眾體育發(fā)展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發(fā)展期,體育健身活動已成為越來越多的老年朋友們的重要選擇。積極開展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是應對老齡化社會的一大重要舉措。采用文獻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老年人健身的內部需求為:追求健康、休閑娛樂、人機交往、獲得尊重等方面,以及當前老年人健身存在的實際問題,對于進一步加強老年人體育工作,引導更多老年人參加體育健身活動,讓老年人健康、幸福地享受晚年生活有著積極的意義。
老齡化老年人健身需求問題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1.200
當前,人口老齡化是全世界共同關注的問題,是人類無法回避的社會現象。人口老齡化給全社會的經濟、文化、衛(wèi)生、養(yǎng)老等各方面帶來了巨大沖擊,引發(fā)了諸多新的社會問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了2.93個百分點。”[1]2013年底,“中國60歲以上人口數量為2.02億,占總人口14.9%?!保?]到2025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突破3億。依據聯合國的統(tǒng)計標準,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qū)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10%,或者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那么這個國家(地區(qū))就屬于人口老齡化國家(地區(qū))。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且該趨勢不斷加快,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現象,如何維護老年人的健康,提高生活質量,讓他們安享晚年生活,已經成為當前關注的重點。2014年,張發(fā)強同志在全國老年人體育協會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體育健身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最經濟、最便捷、最有效、最具號召力、最有吸引力、最有凝聚力的一個巧手段。”的確,積極開展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是應對老齡化社會的重要舉措。研究老年人的體育需求以及當前老年人健身存在的實際問題,對于進一步加強老年人體育工作,引導更多老年人參加體育健身活動,使老年人健康、幸福地享受晚年生活有著積極的意義。
隨著我國全民健身的不斷深入和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我國老年人的體育健身意識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老年人體育健身的需求也愈發(fā)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追求健康的需求
健康是老年人的第一需求,而健身是健康的基礎。進入老年期,機體不可避免地要出現組織器官的衰退變化,從而出現相應的功能減退,其中以心、肺、血管的變化最為突出。進入老年期,人體新陳代謝能力明顯降低,老年人往往會出現食欲不振、胃腹脹滿、心慌氣短等一系列癥狀。步入老年期,人體的免疫能力不斷下降,患病率的不斷上升。因此,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渴望健康的身體,以便安享晚年生活。體育的本質功能在于健身,對于老年人而言,科學的體育健身活動可以強化老年人的肌肉、骨骼系統(tǒng),提升老年人的心腦血管系統(tǒng)能力及免疫系統(tǒng)能力等,從而達到推遲人體衰老、預防疾病、增進健康的功效。
1.2休閑娛樂的需求
休閑娛樂是人類本性的需求,老年人有足夠的閑暇時間去參與體育健身活動,享受體育,獲取愉悅。老年人休閑娛樂的需求在他們日常生活中顯得尤為突出。通過體育健身活動,老年人能獲得娛樂和享受。因為通過體育活動能夠增強老年人生命的力量,使他們獲得能量釋放的快感;能夠幫助老人年疏導情緒,消除孤獨感;在體育過程中,老年人能獲得更多健和美的享受,誘發(fā)精神的愉悅;同時,老年人還能夠感受到實現自我的快樂。
1.3人際交往的需求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住房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老年人與子女分居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空巢老人現象應運而生。因為缺乏子女的親情、缺乏家庭溫暖的慰藉,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孤獨感、寂寞感、無助感、抑郁等心理狀況,與外界的交往活動不斷減少,從而導致了老年人人際交往障礙。參加體育鍛煉,往往不是一個人的行為,通過各種類型的體育健身活動,老年人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增進社會交往,結交更多的同齡朋友,釋放心中的苦悶,從而消除內心的孤獨感和寂寞感。同時,在體育活動的交往過程中,還能夠幫助老年重新樹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從而充實他們的晚年生活。
1.4獲得尊重的需求
人到暮年,人的生理機能開始出現衰老變化,抵抗疾病的能力不斷下降,心理狀況也發(fā)生了不斷的變化,除了孤獨感、寂寞感、無助感等不良心理的產生,老年人往往會有很強的無用感,自我認同感不斷削弱?,F實中,大多數老人(特別是退休人員)仍然有著強烈的自我發(fā)展的需求,他們渴望得到社會的尊重。老年人健身活動具有群體性特征。在體育健身活動中,老年人可以展示自身的運動能力,體驗運動樂趣,不斷提高社會主人翁意識,能夠感覺到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從而增強自身的認同感,消除個人的消極情緒。實際上,體育健身已成為提高老年人自尊與自信,滿足老年人成就需要的一種有效途徑。
2.1農村老年人健身意識薄弱
隨著全民健身活動的不斷推廣和深化,體育運動已經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活動內容。然而,由于我國城鄉(xiāng)經濟社會發(fā)展不平衡,我國農村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衛(wèi)生、體育發(fā)展緩慢,農村老年人知識文化水平低,農村老年人健身意識薄弱,主要表現為:對生命、健康等方面與體育運動的關系模糊不清,常把生命的終始視為“命中注定”;簡單地將體力勞動等同于健身;把體育活動看成是年輕人才能夠參與的活動,與自己毫無關系;有的老年人甚至將體育鍛煉視作“不學無術”,大多數的農村老年人不具備科學的體育價值觀念和健身意識。
2.2老年人的科學健身方法
老年人是健康的脆弱群體,普遍希望能夠擁有健康的體魄。科學健身不可偏離。對老年人來說,科學的體育健身方法是發(fā)展健康體能的最有效手段,不僅能夠幫助他們延長壽命、預防慢性疾病。同時,科學的體育健身還能夠改善老年的心理狀況,增進老年人的交流,拉近老年人的距離,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現實表明,當前我國老年群體的體育健身方法單一,主要以慢跑、散步、太極拳、廣場舞等為主要內容。老年人體育健身的活動量、鍛煉時間、頻率等方面都比較隨意、無規(guī)律等問題,缺乏科學性、系統(tǒng)性。實際上,很多老年人不懂得如何科學健身,容易形成盲目跟風的現象,很難養(yǎng)成持久的鍛煉習慣,難以實現強身健體的目的。
2.3老年人體育科學辨別能力不足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然而,我國老年人整體的健康意識還處于比較低的層次,辨別科學與迷信的能力不足。不法分子們利用老年人健康需求迫切、健康狀況脆弱、辨別能力弱等弱點,以傳統(tǒng)養(yǎng)生為幌子,夸大治病養(yǎng)生的功效,利用名目眾多的虛假宣傳騙取老年人的信任,騙取財物,這嚴重影響了老人身心健康;邪教組織甚至用歪理邪說來誤導老年人進行“修煉”,控制老年人的思想和行動,這對老年人的健康危害頗深。整體而言,老年人體育科學的辨別能力亟待提高。
2.4老年人缺乏體育健身指導
隨著全民健身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截至2014年7月,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約147萬人,每千人就有一名社會體育指導員,與2010年65萬人相比,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然而,真正從事老年體育健身指導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卻很少,而且專業(yè)水平偏低,很難滿足老年群眾的健身需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社會對于專業(yè)的老年人健身指導的認同度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健身指導的人才培養(yǎng)輸出的人才不夠,專門培養(yǎng)老年人健身指導人員的機構甚少。
2.5場地設施難以滿足老年人健身需求
1995年《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實施以來,政府對大眾體育的經費投入不斷增加,興建大批的體育場館設施、全民健身路徑、全民健身中心,為我國全民健身的開展奠定了基礎,然而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均占有體育場地面積不足1.5m2。當前,我國的體育場地設施更多的使用在競技訓練、比賽、體育教學、職工體育活動等方面,缺乏對老年人體育的需求的關注。老年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場所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年久失修、器材破損嚴重;戶外場地居多,易受到天氣因素影響;按照老年人身心狀況修建的體育場地設施極其有限,在農村地區(qū)尤為突出。近年來,深受老年人喜歡的廣場舞在各地都普遍有了反對的聲音,原因在于過大的噪音干擾周圍居民的生活。社會上對“要不要禁止廣場舞”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事實上“廣場舞”事件,顯示出了老年人健身需求與體育鍛煉場地不足的矛盾??梢?,現有公共健身場地設施很難滿足老年人體育鍛煉的需要。
2.6老年人健身缺少科學的監(jiān)控體系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科學的老年人健身監(jiān)控體系,老年人體育鍛煉的效果和風險的預防難以得到保證。原因在于,第一,老年人健身鍛煉具有自發(fā)性和自主性等特點,不具備強制性,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問題;第二,由于老人體育鍛煉具有隨意性,組織開展監(jiān)控活動的難度太大,且具有風險性;第三,大多數老年人在進行體育健身活動前,僅憑個人主觀感受,尚未接受過體檢或運動風險評估,這是當前老年人健身中的極大隱患??诶淆g化的加速發(fā)展期,體育健身活動已成為越來越多的老年朋友們的重要選擇。然而,發(fā)展老年體育必須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健身需求,有目的、有計劃的解決老年人健身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建議各級政府要真正將全民健身落到實處:加強農村地區(qū)的體育健身與健康宣傳,崇尚科學,杜絕迷信;積極培養(yǎng)老年體育指導人才,完善老年健身服務,確保老年人健身活動常態(tài)化;各級政府應該積極爭取資金投入,改善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環(huán)境;不斷豐富老年健身活動項目,滿足老年人的健身需求;加強老年健身監(jiān)控體系的建立,確保實現科學健身、安全健身。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R].2011-04-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2013年社會服務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R]. 2014-06-17.
[3]汪流,王凱珍.“國家在場”的中國老年體育:回顧與思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7):14-18.
[4]陳金鰲,張林,馮偉,等.社會學視域下老年體育參與影響因素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5(2):61-62.
[5]葉條鳳.老年人體育研究中幾個急需解決的問題[J].體育學刊,2015(3):56-58.
[6]于春艷.中老年人健身心理需求與運動依賴關系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5(2):93.
[7]黃淼.邁向老齡時代的中國老年人體育研究述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3(3):20-25.
[8]弋晶,葛薔.老齡化進程中的我國老年人體育[J].體育文化導刊,2013(7):28-31.
[9]王占坤.老齡化背景下浙江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需求與供給的實證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3(6)70-79.
[10]鄭志丹.健康老齡化視野下我國老年體育發(fā)展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12):25-30.
[11]曹展,陳亞平,丁儉.試析當今我國老年人體育健身需要及其特征[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7):244-246.
[12]肖大力.老年體育熱的社會心理學解讀及其可持續(xù)發(fā)展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5):14-16.
[13]裴立新.我國老齡化現狀分析及老年體育對策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1(5):24-27.
老年體育是我國群眾體育發(fā)展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我國人
G812.4
A
2095-2813(2015)11(a)-0200-02
①陸穎(1982—),女,四川什邡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