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炫博
學校:廣東省潮州市實驗小學
潮州文化踩街
作者:曾炫博
學校:廣東省潮州市實驗小學
我們一家?guī)е环萜谂蔚男那?,來到了街上,觀看我們廣東省潮州市的文化踩街。
要知道,這可是中斷了六十五年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活動??!早在幾個星期前,潮州的大街小巷已傳得沸沸揚揚。所以今早游行隊伍會經(jīng)過的路段,兩邊的市民是里三層外三層地圍成一堵“人墻”,現(xiàn)場氣氛真熱鬧。
牌坊街是踩街活動的第二個地點,我和爸爸媽媽大清早來到這里守候游行隊伍。不少居住在這里的人們都紛紛跑到街上想看個真切。大伙兒為了看游行,還使盡高招,許多鋪戶早早就在自家鋪前沿街擺上一排椅子,供親友們坐著欣賞。
正在人們焦急等待時,一陣氣勢相當宏大的鑼鼓聲打破了寂靜。只見打頭的舉著紅牌,緊接著,一個又一個方陣跟來了:穿著各色衣裳的表演布馬舞隊的“小騎手”們揮舞著鞭子,好似真騎著一匹匹高頭大馬,歡快地奔跑著,時而群馬疾馳,襟飄帶舞;時而一馬當先,領頭飛奔。舞龍的壯漢揮著兩條栩栩如生的長龍來回盤旋,左纏右繞,仿佛真有一對龍在空中騰云駕霧,呼風喚雨,不時騰起飛翔,轉(zhuǎn)眼間又降低高度,低空滑翔,以此向人們展示著它們的威風。舞獅的是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他們頂著五顏六色的獅頭,上竄下跳之間還不停地擺動身子,甚至兩人相疊,抬高獅身,湊到街邊的小孩跟前眨眨那大大的黑眼睛,把大家都逗笑了。人們紛紛掏出手機來拍照,牌坊街沸騰了!
在牌坊街看完后,我們一家都覺得不過癮,于是我們又直奔人民廣場再看一回。到了廣場才知道這兒的人那才叫多呢,我總算見識到什么叫人山人海了。一些人按住前排的人的肩膀,拼命踮起腳尖張望;一些人搬來了三腳梯,架好了爬上去看個清楚;還有一些人甚至不顧危險,爬到樹上、車頂上看個真真切切;周邊的樓頂和窗戶更不要說,早已擠滿了一睹為快的人們……
游行隊伍依次在廣場里的主會場進行表演。只見從馬來西亞潮人社團傳進潮州的“廿四節(jié)令鼓”齊聲大作,二十四名表演者代表著二十四個節(jié)氣,他們揮舞鼓槌轉(zhuǎn)動身體、變換位置整齊劃一地敲打起來,那聲音、那氣勢排山倒海一般。接著是鼎鼎大名的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英歌隊,表演了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漢的故事,每個演員臉涂著油彩代表著種種的人物:看看這黑臉大漢,赤裸上身,一看便知是黑旋風李逵;再看這女漢子,瞧她的滿頭珠翠、遍身綾羅,就猜出她是一丈青扈三娘。所有人揮著兩根短棒,伴隨著擊打聲時而兩兩對決,互相擊打;時而分列兩隊,勇往直前;不時還擺出各種出征用的陣形,真有意思!最后是一個代表新潮流文化的街舞表演結(jié)束了踩街活動。
這一次文化踩街活動,向海內(nèi)外潮人宣傳了潮州的非遺文化,展示了潮州的民俗文化,增加了我們潮人的歸屬感和凝聚力,真是一個值得珍惜、記住并繼續(xù)發(fā)揚的文化活動。
指導老師:張敏
點評:來龍去脈,承轉(zhuǎn)啟合,游行的陣仗,節(jié)目的細節(jié),作者處理得充分而有趣,全文繁簡恰當,文筆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