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贊
摘要 分析了當前古樹名木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保護和管理對策,以期為各地古樹名木保護提供借鑒。
關鍵詞 古樹名木;保護;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S78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7-0214-02
古樹名木是大自然留給人們的寶貴財富,被稱之為“綠色的古董”,是極其珍貴的歷史遺產,是城市的歷史“見證人”,已成為人們回憶城市變遷的永久性坐標,備受人們的關注和厚愛,必須采取措施進行保護和呵護。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fā)展,城市內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城市區(qū)內的建筑結構已呈多元化變化,而城市里的古樹名木則由于多種原因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不同程度的破壞和損傷,嚴重的甚至出現了死亡、生長不良的現象。導致古樹名木在數量上出現了急劇減少和生長搶救危機現象,這無疑給園林人出了難題,也上了一堂課。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應如何重視并加強對古樹名木進行保護與養(yǎng)護管理已成為園林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古樹名木保護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古樹名木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與文化的象征,是活的化石、綠色的古董;是自然界和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是我們國家自然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座城市創(chuàng)建園林式城市和國家名城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當前城市古樹名木的保護與養(yǎng)護管理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如近年來因城市拆遷與建設,使其生長環(huán)境、周邊環(huán)境土壤受到破壞,得不到很好的生長空間;再加上一些人為的破壞和古樹自身樹齡較大等因素,造成一些古樹名木長期處在生長弱勢邊緣,嚴重者甚至死亡;再如對古樹名木保護宣傳甚少,全社會普遍重視程度不高;一些企業(yè)與個人又把金錢利益與眼前利益看得過重,對有關管理和保護古樹名木的法規(guī)知之甚少,導致肆意損毀古樹名木,也不會得到公平公開的曝光和社會輿論的譴責,更沒有形成良好的社會保護氛圍;因許多古樹名木產權屬私人或私人企業(yè)所擁有,造成如古樹名木的病蟲害防治、復壯、施肥、修剪、立支撐、日常養(yǎng)護管理在遭雷擊、雪災等自然災害影響時無法進行,再加上缺乏技術、缺少專業(yè)人員、缺乏經費導致束手無策;甚至在遷移、任意買賣時處理不當等都會造成古樹名木生長勢減弱或死亡[1-2]。
2 古樹名木保護和管理對策
應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從事園林綠化養(yǎng)護事業(yè)工作經驗,對當前如何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和管理措施的對策進行探討,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
2.1 做好巡查管理記錄
對已掌握的古樹名木派專人進行巡查管理,并責任到人,以便及時掌握古樹名木生長情況的第一手資料,建立健全檔案的文字及音像資料。如及時對每一株古樹名木的冒葉、開花、結果、落葉時間,枝葉長短、花果大小、周邊環(huán)境變化等進行記錄。特別是科學地及時記錄并掌握古樹名木的生長勢動向,如施肥量、施肥時間、施肥效果等。修剪、治蟲等工作也是如此,如發(fā)現蟲害,記錄是食葉性蟲害,還是刺吸式害蟲、蛀干性害蟲或地下害蟲,記錄使用的藥水種類,采用的防治措施如觸殺、熏殺、胃毒等,以及藥水用量等都要進行記錄,并配有圖片以及古樹名木生長勢不良怎么辦、怎么處理等都要進行記錄。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巡查效果,對古樹名木的生長復壯有一定的指導性作用。
2.2 特殊名木專人看管
對特殊的古樹名木,不僅要指派專人進行日常巡查看管護理,還要像養(yǎng)護貴重盆景一樣進行細心養(yǎng)護。因為特殊的古樹名木要么因其年代久遠而常會出現樹干內空、腐朽嚴重,且生長壞境又發(fā)生某些變化,使得生長壞境惡化。因此,必須要派專人進行及時看管護理,如泰州市迎春西路有一株980年的古銀杏,為北宋胡媛親手所栽。2006年筆者接手管理時,出現樹干空洞、腐朽嚴重、生長勢較差的情況,而且每到6—7月結果較多,葉邊緣有近1/2發(fā)生枯黃,還會出現大量落葉現象。之后,經過多次細心觀察,才發(fā)現葉片上有薊馬,并通過及時治蟲疏果,對樹四周進行松土,去除枯死枝,結合1年中施3種不同肥料,并安裝避雷針,終于在2~3年之內使古銀杏復壯。這無疑是特殊古樹名木除必須派專人進行巡查外,還要像養(yǎng)護重要盆景一樣進行精心養(yǎng)護的典型案例[3-4]。
2.3 定期會診
定期請專家、學者對古樹名木的養(yǎng)護、生長情況提出建議,做到請教、會診、總結“三結合”。由于古樹名木比較古老,且年代久遠,像一位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且又面臨周邊生長環(huán)境惡化的現狀,因此會造成一些生長不良現狀,這就需要定期請一些專家、學者專門對這些古樹名木的養(yǎng)護、生長情況、周圍環(huán)境條件等提出合理性建議,要采用虛心進行請教、會診、總結“三結合”的方法,以便使古樹名木能生長良好,復壯得更快些。如海陵南路千年柏、西倉游園590年古銀杏、北槐樹巷600年古槐樹等,通過請南京林業(yè)大學的學者進行會診、總結,終于使這些古樹名木能正常良好地生長。例如海陵南路千年柏除用不銹鋼鋼管搭支架,讓其姿態(tài)“鶴舞”更突出外,還起到保護作用,不僅去除周邊所栽的法青色塊外,還在遠離樹近4~5 m外栽種一些高干女貞大樹以遮擋北風吹拂,并用鐵護欄圍住以防止牲畜破壞,并做好樹根四周的下水處理措施,這樣才使得千年柏永葆綠色。許多路過之人都認為這是一株“死樹”,待走到近前才發(fā)現這是一株活化石、活寶貝。
2.4 避免城市化進程對古樹名木造成影響
對城市中即將要拆遷的地方要提早進行登記、調查,做到不讓每一株古樹名木漏網,并盡可能不改變古樹名木的生長環(huán)境。由于現今城市化進程的步伐加快,城市中常出現一些未登記或未在冊的古樹名木。因城市中危房拆遷和舊城改造在所難免,這就需要園林人要把工作做全、做細,盡可能早與相關部門溝通,早派專業(yè)人員提早進場,對即將要拆遷的地方,要進行挨家挨戶的排查、調研,盡一切辦法不讓一株古樹名木漏網,條件允許時盡一切可能不改變古樹名木生長環(huán)境,可與建設或施工部門溝通,讓古樹建成在游園或公共綠地內,盡一切可能不讓古樹名木進行移地買賣或遷移,以減少不必要的死亡或流失。
2.5 合理施肥并增設標牌和護欄
對古樹名木要進行定期施肥,以及增設標牌和護欄、立支撐架和附屬設施等。古樹名木既然是以古樹為主,那就避免不了顯得蒼老,變得有點老態(tài)龍鐘,就如一位老人,畢竟沒有年輕人那樣有朝氣,因此必須對其進行營養(yǎng)補充,如根部施肥、葉面施肥等,必要時還可根據不同季節(jié)、不同情況進行施肥,還有不少古樹名木生長在公共場地,路人或游人攀爬、踐踏等現象嚴重。因此,為了增強全民保護意識,提醒市民注意,可增設標牌和護欄,對一些蒼老、憔悴、枝干有傷痕或斷裂、空洞腐朽嚴重的枝干,可立支撐架以及增設附屬設施進行保護,其一可增加市民對古樹名木知識的了解,其二可起到保護作用,最起碼可以讓老百姓知道這株古樹名木的樹齡及其科屬,由哪個部門負責養(yǎng)護監(jiān)管,以及出現問題找哪個部門等。
2.6 加強宣傳,落實資金
古樹名木是不可再生資源,死一株就少一株,應該引起全民高度重視。為了喚醒人們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園林部門的人員應義不容辭地主動參與到義務宣傳活動中來,不僅充當義務宣傳員,還要充當守法護法的執(zhí)行員,還可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來宣傳保護古樹名木的好處,通過不良行為的圖片來曝光破壞古樹名木的人和事,用社會輿論的壓力來譴責不當行為,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另外,全社會都必須積極參與到保護古樹名木的行列中來,做到人人參與、社會行動,力爭把保護古樹名木的活動落到實處,特別是財政部門,應盡可能為保護古樹名木的措施方案落實“開綠燈”,不能因沒有獎金或資金不到位而成千古罪人。“人心齊,泰山移”這句話用于全民保護古樹名木最為合適。
3 結語
在當今社會中,如果社會各界部門和每一位市民都能為保護古樹名木盡一點微薄之力,古樹名木的生長復壯一定會出現一片新天地,古樹名木定會為城市建設再放異彩。
4 參考文獻
[1] 陳有民.園林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0.
[2] 吳丁丁.園林植物栽培與養(yǎng)護[M].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7.
[3] 毛春英.園林植物栽培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8.
[4] 卓麗環(huán).城市園林綠化植物應用指南[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