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偉
(淮南礦業(yè)集團顧橋礦,安徽 淮南232174)
高瓦斯低透氣性煤層賦存具有低壓力、低滲透性、低飽和度及非均質(zhì)性強的特性,這給低透氣性煤層瓦斯抽采帶來技術難題[1]。煤層瓦斯抽采既是瓦斯災害防治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開發(fā)利用煤層氣的關鍵技術,影響煤層瓦斯抽采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煤層透氣性系數(shù)[2]。實施深孔松動爆破后能有效的改善煤層地應力狀況,提高瓦斯解吸能力、增加突出阻力[3]。
Nilson[4、5]基于理論分析表明爆生氣體準靜態(tài)作用對裂紋擴散的影響。炸藥在煤巖體深部爆炸后,利用炸藥爆炸瞬間產(chǎn)生的高溫高壓氣體,在爆破孔周圍依次產(chǎn)生爆腔、壓碎區(qū)、破裂區(qū)(裂隙區(qū))和震動區(qū),如圖1所示。爆破產(chǎn)生的沖擊波對煤層頂板進行有效地切割,破壞其完整性,在壓碎區(qū)和裂隙區(qū)內(nèi)形成縱橫交錯的徑向裂隙和環(huán)狀裂隙,煤體透氣性大大增加,大量瓦斯由吸附狀態(tài)解吸為游離狀態(tài),有利于瓦斯的解吸和穿層鉆孔的抽采,提高抽采效果。
圖1 炸藥在巖體內(nèi)的爆破作用
淮南礦業(yè)集團顧橋礦南區(qū)南二13-1下盤區(qū)煤層回風大巷巷道設計全長1 122m,標高-730~-686m。屬于13-1煤突出危險區(qū),瓦斯壓力2.96 MPa,瓦斯含量10.36 m3/t,煤厚5.32m,傾角4°~8°,煤層堅固性系數(shù)0.76~0.99。采用-730m 軌道大巷施工穿層鉆孔預抽區(qū)域防突措施,-730 m 軌道大巷敷設一路直徑219mm 抽采管路,地面永久抽采泵站2BE3-720泵抽采。
南二13-1下盤區(qū)煤層回風大巷揭煤工作面共設計區(qū)域防突措施鉆孔429個,2013年3月23日開始施工區(qū)域措施鉆孔,8月9日施工完畢全部鉆孔,抽采干管濃度22%,抽采混合量0.65m3/min,抽采純量0.12~0.18m3/min,抽采純量平均0.143m3/min,日平均抽采量206m3,百孔抽采純量0.04 m3/min。
截止8月9日累計抽采總量2.6×104m3,抽采率8.8%,需要繼續(xù)抽采瓦斯1.07×105m3才能達標,每天抽采量按206m3計算,至少需要18個月抽采率才能達45%。
為了提高鉆孔抽采效果,增加煤層透氣性,減少預抽時間,決定實施深孔預裂爆破增透技術。
在南二13-1下盤區(qū)煤層回風大巷揭煤鉆孔控制范圍內(nèi)共布置74 個孔徑113 mm的爆破孔,先后進行了8次深孔預裂爆破,見表1。爆破孔開孔分別位于南二13-1下盤區(qū)軌道大巷及其行人聯(lián)行內(nèi),爆破影響范圍控制到南二13-1下盤區(qū)煤層回風大巷外15 m 左右,開孔間距原則上按照3m 的影響半徑進行設定,所以開孔間距為6m 左右,開孔時如果與已有的抽采鉆孔位置重合,可做適當調(diào)整,實際上是按每個2組抽采孔布置一組爆破孔,如圖2所示。
表1 南二13-1下盤區(qū)煤層回風大巷預裂爆破孔統(tǒng)計
圖2 區(qū)域防突措施鉆孔與預裂爆破孔布置平面圖
3.2.1 爆破材料
炸藥選用淮南舜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長度Φ75mm×1 000mm 煤礦瓦斯抽采水膠藥柱,每根重量5kg。雷管選用淮南舜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煤礦許用8毫秒延期電雷管。
3.2.2 裝藥要求
采用正向連續(xù)不耦合裝藥結(jié)構(gòu),單孔裝藥長度為全煤段以及煤層底板3~5m 范圍內(nèi),封孔采用水灰比為0.7∶1水泥漿,封孔長度為藥卷外的剩余部分,且不得少于10m。
3.2.3 裝藥的工藝
探孔。為保證裝藥順暢,爆破孔施工至設計孔深起鉆前,用壓風將孔內(nèi)殘碴吹凈后方可起鉆。起鉆后用Φ75mm 專用探孔管對爆破孔進行全孔深探孔,并記錄鉆孔深度。
起爆藥卷。采用雙雷管串聯(lián)起爆藥卷。為防止接線頭和雷管電引火元件受潮或受腐蝕導致拒爆,雷管腳線和母線連接必須采用反向雙扭式,炮眼內(nèi)的母線不得有接頭,雷管腳線和母線連接處以及整個雷管必須用高壓膠布進行全包裹(不少于10圈)的防水處理,兩個雷管必須并列并靠近導爆索完全插入炸藥內(nèi),且在炸藥底蓋里側(cè)對母線打結(jié)固定并扭結(jié)成短接,炸藥底蓋必須填塞棉紗并用膠布包裹。
裝藥。裝藥時,從爆破孔孔底位置開始裝藥,每次裝1~2卷,裝藥時用力要均勻、連續(xù),不得用力過猛來回沖撞炸藥。必須有專人記錄裝藥數(shù)量,確保每卷炸藥彼此緊密接觸,起爆藥卷和返漿管最后一起裝入。返漿管選用壁厚1.5mm 內(nèi)徑12mm PVC 整體管,返漿管里端用3根鋼絲穿孔固定在返漿頭上。在距里側(cè)返漿管口1~1.2m 范圍內(nèi)等間距挖3個返漿眼,返漿眼的大小約為返漿管單位長度表面積的1/3。為防止裝進的藥柱下滑,必須用2~3根細鐵絲橫穿每個藥柱做一個倒刺。根據(jù)爆破需要,可在炮孔底部留有1~2的空氣柱,如圖3、圖4所示。裝藥時及封孔后,在裝藥地點前后設置警戒,禁止閑雜人員進入警戒范圍。
圖3 南二13-1下盤區(qū)軌道大巷爆破鉆孔布置示意圖
圖4 爆破孔裝藥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封孔。裝藥結(jié)束后,往孔內(nèi)下整體PVC或DN15鐵管(里端一根為花管)至藥柱下方作為返漿管,返漿口距離起爆藥卷1m 左右。另下4m 長的DN15鐵管作為注漿管,孔口向里1m 范圍內(nèi)用彩條布將上述管路包扎牢固,并在彩條布內(nèi)下入一根注聚氨酯4分鐵管??卓?m 用聚氨酯坐底,待聚氨酯反應完全后,向孔內(nèi)注入已添加速凝劑(2%)的水泥漿(水灰比為0.7∶1),直至從返漿管返漿,10min后再注漿并充滿整個返漿管。封孔、注漿時要對爆破母線進行盤起保護,不得將聚氨酯或水泥沾到母線上,如圖5所示。
圖5 封孔示意圖
爆破網(wǎng)路連接方式。起爆藥卷內(nèi)的雷管采用串聯(lián)方式連接。連線前先逐個檢查單孔雷管電阻,如果發(fā)現(xiàn)孔中雷管短路、斷路或電阻與原實測值不符(誤差超過±10),則該鉆孔雷管母線不得接入主爆網(wǎng)路。
起爆。封孔注漿結(jié)束48h后,方可進行爆破作業(yè),起爆前警戒范圍內(nèi)的電氣設備必須停電。
爆破前抽采干管瓦斯?jié)舛?2%,混合量0.65m3/min,純量0.143m3/min,通過八次爆破后抽采干管瓦斯?jié)舛?4%,混合量8.7 m3/min,純量1.1m3/min。通過人工測量和自動計量對比效果明顯,見表2、表3,如圖6、圖7所示。
表2 預裂爆破增透前后抽采干管參數(shù)變化對比
表3 預裂爆破增透前后單孔流量對比
圖6 -730爆破前抽采干管純流量自動計量監(jiān)控曲線
圖7 -730爆破后抽采干管純流量自動計量監(jiān)控曲線
第三次預裂爆破鉆孔共5 個,分別在10-10、13-10、16-10、19-10、22-10 孔附近500 mm 處施工,爆破結(jié)束后選擇在10-10爆破孔四周的11-9、11-11、10-13、2鉆孔作為抽采效果考察鉆孔,在考察鉆孔孔口安裝浮子流量計或G1.6流量表如圖9所示。每隔2~4h測定一次流量,根據(jù)考察鉆孔流量變化情況,及其與爆破鉆孔的間距分析爆破鉆孔的有效影響半徑,見表4。
圖8 第三次爆破鉆孔與考察鉆孔布置平面圖
圖9 第三次爆破考察鉆孔抽采純量變化曲線圖
表4 第三次增透爆破前后考察孔流量統(tǒng)計
距離10-10爆破鉆孔4.2m 以外的11-9考察鉆孔炮后4h單孔流量比炮前增加1.3倍,炮后9h單孔流量比炮前增加0.7倍,離10-10爆破鉆孔8.9m 以外的10-13增加幅度較小,可以推算出爆破鉆孔有效影響半徑為4m 左右。
5個考察炮孔炮后4~5h的單孔流量達到最大值,炸藥在煤巖體深部爆炸后,利用炸藥爆炸產(chǎn)生的應力波和高溫高壓氣體,破壞煤層及頂?shù)装?,使煤層破裂,在煤體內(nèi)形成了縱橫交錯密集的裂隙區(qū),裂隙數(shù)量大大增加,煤層透氣性和解吸瓦斯量突然增大。炮后5~9 h考察鉆孔的單孔流量又逐漸下降到炮前數(shù)值,說明煤體裂隙又逐漸壓實,煤層透氣性和解吸瓦斯量又逐漸減小,但煤體內(nèi)仍然產(chǎn)生有不可恢復的破裂,所以爆破后的煤層透氣性最終仍高于未爆破煤層的透氣性。為實現(xiàn)抽采最大化,應加大爆破后9h內(nèi)的抽采力度。
深孔預裂爆破對于高瓦斯低透氣性煤層的增透效果明顯,爆破產(chǎn)生的動壓迅速摧毀爆破孔附近煤體的抵抗,在其周圍產(chǎn)生破裂帶和裂隙,裂隙與抽采鉆孔溝通,增加了煤體的透氣性,為瓦斯抽采提供了通道,提高了抽采效果。
未采取預裂爆破前,規(guī)定時間內(nèi)不可能達到45%預抽率;采取預裂爆破后,抽采干管混合量增加12倍,純量增加7倍,日抽采量增加6倍,比預抽時間減小15個月,抽采效果明顯。
深孔預裂爆破減弱了揭煤工作面前方的應力集中,使應力集中向煤體深部轉(zhuǎn)移;同時由于增加了爆破裂隙,煤體內(nèi)的吸附瓦斯解吸為游離瓦斯,降低了煤層瓦斯壓力,達到了預防煤與瓦斯突出的目的。
[1]馬小濤,李智勇,屠洪盛,等.高瓦斯低透性煤層深孔爆破增透技術[J].煤礦開采,2010,15(1):92-94.
[2]郭德勇,裴海波.煤層深孔聚能爆破致裂機理研究[J].煤 炭 學 報,2008,33(12):1381-1384.
[3]李濟堂.深孔松動爆破在防治煤與瓦斯突出中的應用[J].煤礦安全,1991,22(11):1-7.
[4]Nilson R H,Proffer W J,Duff R E.Modelling of gas driven fractures induced bypropellant combustion within aborehole[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1985,22(1):3-19.
[5]Nilson R H.An integral method for predicting hydraulic fracture propagation driven by gases or liqui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1986,10(1):1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