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凡
悉尼灣被譽為世界最美的城市海灣之一,這里有著名的悉尼歌劇院、海港大橋,以及鱗次櫛比的高樓所勾勒出的城市天際線,而觀看這一切的最佳位置則是在海灣另一邊的一家動物園——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塔隆加動物園(Taronga Zoo)。塔隆加動物園依山傍海、面積達28公頃,這里不僅風景如畫,還生活著300多種、2600多只動物。
“隱身”在綠色籠子里
塔隆加動物園位于悉尼港北岸,在入園之前需先搭乘輪渡穿過海灣,再坐纜車到達位于山頂?shù)娜肟?。纜車從園區(qū)上空穿過,坐在車里向下望去,只見一片片蔥郁的樹林,卻難見幾間籠舍。進門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諸多籠舍就掩映在綠蔭中,已與它們完全融為一體。
入口不遠處,路邊便有一排面積不過二三十平米的鳥舍,但里面卻密密麻麻地種著各種灌木和草本植物,不仔細看的話只能看到滿眼綠色,一只鳥也瞧不見。其實,這一切布置都是展區(qū)工作人員的小心機——讓鳥兒們可以像在野外一樣藏身,不會因為過分暴露在游客的眾目睽睽之下而感到“壓力山大”。對著標牌仔細觀察辨別一會兒,你才能發(fā)現(xiàn)鳥舍里的“各路明星”:葵花鳳頭鸚鵡、紅尾黑鳳頭鸚鵡、笑翠鳥、藍臉吸蜜鳥、噪八色鶇……而這些都是頗具特色的澳大利亞本土鳥類。
繼續(xù)往前走,你會發(fā)現(xiàn)小徑旁邊的另外三間鳥舍,并標示著不同的地名,詢問了旁邊的一位志愿者才知道,這里模擬展示的是悉尼郊外三片不同的森林,由于生境的差異,三片森林中養(yǎng)育著不同的鳥兒。旁邊的標牌還介紹說,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森林中的一些鳥類近年來數(shù)量逐漸下降,園區(qū)也呼吁人類加強對鳥類的保護,動物園在自然保護方面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可見一斑。
不一樣的海獅表演
為趕上中午時分的海獅表演,拜訪完鳥舍和鄰近的兩棲爬行館之后,我們一行人迅速下“山”進入南大洋展區(qū)——這里是南半球動物的家園。沐浴在陽光和海風中,澳洲鵜鶘用碩大的長喙梳理著羽毛,新西蘭海狗在水池中暢游,而在小企鵝的水池里居然還設(shè)有模擬的海浪!遺憾的是,展區(qū)最為重量級的“住戶”豹海豹Casey卻因故閉門謝客。說起豹海豹,那可是地位相當于北極熊的南極殺手,堪稱最兇猛的一種海豹,而Casey則是全世界動物園里的唯一一頭,多年來一直是塔隆加動物園里的大明星。
雖然未能與Casey來場“親密接觸”,但所幸還有聊以慰藉的海獅、海豹表演。整個表演過程中,加州海獅、澳洲海獅和新西蘭海狗輪番登場,博得滿場的掌聲和歡笑聲。馴養(yǎng)員引導(dǎo)海獅進行攀巖、倒立,展示它們強壯的鰭狀肢;海狗時而跳到觀眾面前,顯示著它們遠比海獅厚實的黑色皮毛,時而又鉆出水面頂球,展示其強健的跳躍力,而在水中遨游時,馴養(yǎng)員則讓它們模擬在野外捕魚時的動作。一句話,這種“表演”并不只是博人一樂,而是讓動物們在表演中展示自然的天性,讓觀眾在歡笑中增加科學知識,提高保護動物的意識。
野性澳洲之夜
接近正午,灼熱的陽光讓許多動物蜷縮在陰涼處打瞌睡,水泥步道也越發(fā)灼熱。幸虧聽了朋友的推薦,及時躲進了園內(nèi)的最佳避暑地——澳洲夜行世界,它同時也是動物園內(nèi)的一個特色展區(qū)。
步入展廳,眼前頓時一片漆黑,而后才慢慢適應(yīng)了昏暗的光線。這里生活著20多種來自澳大利亞、新幾內(nèi)亞和眾多太平洋島嶼的夜行動物,在模擬月光的燈光下,動物們猶如在真實的夜色中活動一般。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像兔子一樣蹦跳的身影,原來是一只兔耳袋貍。它們生活在沙漠中,擅長跳躍,通常白天呆在地洞里躲避烈日,夜晚才出來覓食。當年英國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喜得貴子,澳大利亞政府送去的賀禮就是一只兔耳袋貍玩偶,因為法律不讓出口這種珍稀動物。
繼續(xù)向前,鼠袋鼯、斑尾袋鼬、針鼴等接連亮相,它們都是澳洲之外難得一見的生物。雖是室內(nèi)展舍,但每一間都采用了“原生態(tài)”的布置,假樹、草叢、石塊、沙地等一應(yīng)俱全。除了墻壁,這里幾乎難以發(fā)現(xiàn)人工雕琢的痕跡。
夜行世界中最別致的還數(shù)一個真實感十足的“家庭后院”,透過隔離網(wǎng),你可以發(fā)現(xiàn):院內(nèi)晾曬著衣服,儲物柜旁停著自行車,桌上擺著茶杯、雜志,地上散落著球鞋、掃帚,還會傳來時斷時續(xù)的蟲鳴聲……駐足片刻,還會發(fā)現(xiàn)茶色蟆口鴟、寬臉長鼻袋貍和帚尾袋貂出沒其間。身臨這個展區(qū),你一定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原來身邊的庭院,也可以是與野生動物共享的樂園。
比起澳洲常見的袋鼠,此行還有一個不可錯過的澳洲“土著”——鴨嘴獸,它是塔隆加動物園的特有物種,在飼養(yǎng)鴨嘴獸方面,塔隆加動物園有豐富的經(jīng)驗,還多次繁育成功。鴨嘴獸的居所是一間幽暗的展廳,只有兩個狹長的水箱閃著微光。在水底的亂石、沉木和水草之間,不時可以發(fā)現(xiàn)鴨嘴獸在其間暢游的場景。鴨嘴獸撥動四肢游泳的動作十分敏捷,別看體重還不如兔子,卻食量驚人,每只每天能吃掉數(shù)百條蚯蚓、小蝦和蠕蟲。
出門時看到一塊牌子──“我們?yōu)楸Wo事業(yè)而建”,這讓我對這家動物園頓生了幾分敬意,毋庸置疑,現(xiàn)代動物園的核心職能已逐漸從簡單的公共娛樂轉(zhuǎn)向了動物保護和環(huán)保教育。
海邊飛鳥秀場
下午時分,在西方動物園很流行的鳥類表演要上演了。走進露天的表演場,讓人頓覺豁然開朗。場地位于一片臨海的山坡,不時吹來陣陣清新的海風,放眼望去就是碧海藍天的開闊場景,與對岸乳白色的悉尼歌劇院和繁華的市區(qū)相映成趣。
表演在充滿澳洲風情的音樂聲中揭開序幕,在主持人講述的關(guān)于鳥類王國傳說的襯托下,黑色的黃尾黑鳳頭鸚鵡、白色的葵花鳳頭鸚鵡集結(jié)成群,在場地上空盤旋。緊接著是各種鳥類展示技能的時間:楔尾鷹從高空俯沖而下,直撲馴養(yǎng)員放在地上的目標;澳洲鶴踩著高蹺般的雙腿,用長喙在水池中搜尋著食物;黃尾黑鳳頭鸚鵡憑借敏銳的視力,徑直飛到后排觀眾手上叼起一枚硬幣;翅膀?qū)挻蟮牟蓰^,以“捕獵者”的姿態(tài)在觀眾們的頭頂上空久久盤旋……在這里,沒有鳥兒算算術(shù)、學說話等“擬人”節(jié)目,而只是讓它們“做最好的自己”。
“亞洲之旅”
為了全方位突出當下流行的“生態(tài)主題展示”,近年來塔隆加動物園對許多展區(qū)作了改造、調(diào)整。出園前的最后一個展區(qū)是多種亞洲動物的組合展區(qū),這里有來自泰國的亞洲象、中國廣西的黑葉猴、印度的白斑鹿和原雞,馬來半島的小爪水獺和漁貓,甚至還有中國特色的紅腹錦雞、熊貍和鴛鴦……
在小爪水獺和漁貓的展區(qū),不僅有多達數(shù)十平米的活動空間,而且還種植有茂密的植被,讓它們可以愜意地藏身其間。它們一時興起,還可以躍入旁邊清澈的水池嬉戲,游客也可以通過玻璃屏幕觀看它們在水下嫻熟的泳姿。渾身黑毛的爬樹“能手”熊貍是最大的靈貓科動物,它干脆獨享一片小樹林“豪宅”,而這會兒正趴在棲木上打盹……
現(xiàn)代動物園不但應(yīng)當是參觀者學習和與動物交流的樂園,也應(yīng)當是動物們生長和生活的樂園。動物們應(yīng)當被視為真正的“主人”,而人類則要尊重它們隱蔽、活動和休息的權(quán)利。置身塔隆加動物園,你便會對眼前所有的這一切深有體會,并產(chǎn)生一番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