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玉花++劉新娟++王婧
摘要:青海省某礦區(qū)銅多金屬礦床位于華南板塊-唐巴拉板段-東昆侖南坡洋殼帶。區(qū)域地質多金屬成礦帶分布較多,成礦構造環(huán)境為東昆侖南坡早古生代洋殼沉積盆地,在工作區(qū)北部圈出2個多金屬異常,南部圈出1個金異常。北部西側多金屬異常及南部金異常找礦潛力較大。
關鍵詞:銅多金屬礦;地質特征;礦床成因;找礦前景
一、地質成礦背景
某多金屬礦區(qū)地質環(huán)境位于布爾汗布達山脈東緣,華南板塊-唐巴松板段-東昆侖南坡洋殼帶,成礦帶屬華南成礦域唐巴松成礦省,東昆侖東南銅多金屬成礦帶。區(qū)內陸相-淺海相火山噴發(fā)特征明顯,構造活動強烈、構造蝕變帶發(fā)育,華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巖在區(qū)內廣泛分布,顯示了良好的成礦地質條件。
二、地質特征
2.1地層
區(qū)內出露的地層主要為中生代晚三疊世巴塘群(T3Bt)火山巖、碎屑巖和碳酸鹽巖和結扎群(T3Jz)碎屑巖和碳酸鹽巖,其次為新生代古近紀沱沱河組(Et)礫巖、砂巖夾泥巖,新近紀曲果組(Nq)礫巖、石灰?guī)r和第四紀沖洪積、殘坡積和冰積物。
2.2構造
區(qū)域內地質構造以斷裂帶為主,其斷裂走向以NW-SE向,與地層走向基本一致。斷裂帶主要控制著晚三疊世巖漿活動,并且經歷了長期火山活動而形成了以中酸性巖漿巖斷裂帶的侵入,從而形成了狹長帶狀巖體。區(qū)域內后期斷裂帶的重新構造對地層和巖漿巖的次生分布進行了控制,使得相應地層和巖體發(fā)生了部分變質;其中在區(qū)域內北部和中部的兩大斷裂帶是最重要的斷裂構造,對區(qū)域內晚三疊世紀沉積盆地的形成過程具有決定性的控制作用。
2.3巖漿巖
礦區(qū)內巖漿巖活動頻繁,主要以侵入巖和火山巖為主。礦區(qū)內侵入巖分布在中北部巖漿隆起巴塘群出露區(qū),在其周圍分布著三個小型石英閃長巖體,其次以基性、中酸性和酸性脈巖分布。測區(qū)內火山巖以層狀產出,廣泛分布與晚三疊世巴塘群中,具有多旋回、多期次的噴發(fā)特征,在整個礦區(qū)具有基性和酸性巖出露。構造測區(qū)火山巖宏觀特征顯示,火山碎屑巖占60%以上,而溢流相不足40%,反映了本區(qū)火山爆發(fā)系數較高,這種現象代表了陸相-淺海相火山噴發(fā)的特征。
三、礦床地質特征
3.1巖石特征
礦床主要賦礦層位為晚三疊世巴塘群中巖組(T3B2),其下部為淺變質細碎屑巖,局部夾灰?guī)r透鏡體,其巖性為砂巖、含炭質板巖、千枚巖、灰?guī)r等。分布于礦區(qū)南側;上部為以中基性火山巖及碎屑巖組成的一套海底多旋回火山噴發(fā)―沉積建造。巖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硅化、絹云母化、綠巖化等變質作用。動力變質和接觸變質多有疊加。分布于礦區(qū)北側。
3.2礦體特征
該礦床的形成與上三疊統(tǒng)巴塘群中上部巖組火山巖中絹云母硅化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梢罁V體特征將該礦床分為兩個不同礦區(qū),其礦化形態(tài)也有兩種:第一種礦化產于流紋巖與上部碎屑巖所夾灰?guī)r或白云巖之接觸帶并延入沉積巖中的似層狀礦體,順地層產出或穿插于圍巖裂隙中,僅見于流紋巖東端。另一類礦化為產于流紋巖體中,即重晶石絹云母-硅化帶中的脈狀、細脈浸染狀礦化,整個巖體普遍含有大量黃鐵礦,伴有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黝銅礦及少量輝銅礦、銅藍、孔雀石等。
3.3礦石特征
從礦物的結晶程度和形態(tài)來看,主要是他形粒狀結構,半自形及自形粒狀結構少見;從結晶大小來看,主要是細粒結構,中粒結構和粗粒結構較少或不見;從礦物空間相互關系而言,見細脈狀交代結構及固熔結構。礦體礦石礦物組合具有一定的垂直分帶性,上部為條帶狀閃鋅礦、方鉛礦、重晶石、黃鐵礦、黃銅礦以及銀黝銅礦等構成,下部為塊狀黃鐵礦、黃銅礦、閃鋅礦以及方鉛礦等組成。
3.4圍巖蝕變特征
圍巖蝕變以水平帶狀分布,蝕變帶內為絹云母化和重晶石硅化帶,其范圍大致與流紋巖體礦化一致;蝕變前期以絹云母和細粒石英參雜交互方式形成,其內存有部門黃鐵礦體;后期有鱗片狀絹云母和梳狀石英體構成,礦石含有大量重晶石,同時也有黃鐵礦體存在,其中伴隨部分銅鋅鉛礦化。
四、找礦方向
雖然本研究地區(qū)可能存在許多成礦作用類型,以目前的研究程度,仍然以尋找火山巖型礦床和巖漿熱液型礦床為主要的找礦方向。依據上述分析,礦區(qū)可能出現兩種礦化類型,即與英安質火山巖有關的噴流(噴氣)型礦床和與中酸性侵入巖有關的中溫巖漿熱液礦床。找礦主導思想應重視流紋巖與英安質火山巖接觸帶附近、英安巖與含炭質板巖的接觸帶或旁側層狀礦的找礦工作。
參考文獻:
[1]陳建平.西南三江北段銅多金屬成礦條件研究成果報告[R].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調查研究院,2012.6.
[2]李學虎.青海南戈多金屬礦床的地質特征及找礦前景淺析[J].黃金科學技術,2010,18(2):16-21.
[3]陳建平,郝金華,董慶吉等.青海省當江地區(qū)地質礦產調查報告[R].青海省有色地礦勘局地質礦產勘查院,20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