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艷 龍榮培
近些年來,美國好萊塢開始刮起“中國風”,形形色色的中國元素時不時出現(xiàn)在好萊塢影屏上,有些甚至全盤采用中國故事和背景。從充滿濃郁中國風的《功夫熊貓》系列,到世界末日到來時中國人擔當拯救全世界重任的《2012》,再到借天宮一號返回地球的《地心引力》,好萊塢在電影中有意識地加入中國元素,在討得華人觀眾歡心的同時得到相當豐厚的回報。幾乎每一部打著中國元素的電影在中國的票房都相當不錯,中國元素似乎成了好萊塢來華圈錢吸金的法寶。據(jù)報道,在好萊塢海外市場蓬勃發(fā)展的進程中,中國電影市場自2012年起首次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這是任何商業(yè)電影都向往的一個巨大市場,許多電影制片商和導演紛紛進軍中國市場,渴望分食這塊巨大而又誘人的蛋糕。以具體影片為例,《功夫熊貓2》在中國突破1億美元,占據(jù)了該片超過20%的全球總票房;《阿凡達》中國票房比重6.58%;《加勒比海盜4》中國票房破4億人民幣。這些驚人的數(shù)據(jù)充分顯示中國市場之巨大及中國票房之慷慨。
好萊塢對中國電影人的大規(guī)模吸納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八九十年代隨著香港電影的繁榮,大批香港電影人奔赴好萊塢發(fā)展。成龍、李連杰、周潤發(fā)和鞏俐,是華人影星在好萊塢的杰出代表。《上海正午》系列和《尖峰時刻》系列成功奠定了成龍的主角地位?!陡宜狸牎罚ɡ钸B杰)、《安娜與國王》(周潤發(fā))、《藝妓回憶錄》(章子怡)、《云圖》(周迅)等影片中皆出現(xiàn)了華人面孔,有些是擔綱主演,有些戲份較重,中國觀眾在美國大片中看到這些熟悉的面孔往往倍感親切,這種感染力和號召力在票房上也有一定的體現(xiàn)。隨著中國影響力的增強以及吳宇森、李安等導演在好萊塢的成功,中國以及華裔演員在影片中的地位也逐漸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從之前的賤民、妓女、惡棍、邪惡陰險人物漸漸轉(zhuǎn)變成了個性更豐富、形象更立體的正常人甚至是除暴安良的正面形象。傅滿洲與陳查理是20世紀前期西方最知名的兩個“中國形象”。傅滿洲被塑造成一個擁有東方智慧卻殘忍狡詐的惡魔形象。而神探陳查理卻被描繪成“模范少數(shù)族裔”,友善無害、聰明睿智,但缺乏男性魅力。兩個角色性格雖然南轅北轍,但都是經(jīng)過了美國東方主義的眼光過濾。他們的銀幕形象都被除出去所有的男性魅力,傅滿洲的陰郁詭異,陳查理的陰柔造作,都是從屬性、邊緣性的典型。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李小龍橫空出世才打破這種形象定勢,英偉的中國人形象第一次出現(xiàn)在美國大眾面前。李小龍在將“功夫”(kungfu)寫進英語詞典,并打破華人刻板形象的同時,無意中也為華人樹立起一種新的刻板現(xiàn)象——那就是中國人都能打、中國人只能打。這種形象后來因成龍、李連杰、周潤發(fā)等相繼進軍好萊塢得以強化。西方電影中漸漸出現(xiàn)這種俗套,只要是華人出場,那么他一定是個武功高手,演技倒是其次的。
中國功夫一直是好萊塢最大的賣點。上世紀70年代李小龍以精湛的武術(shù)技巧和所飾演人物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征服了一大批西方觀眾,當時很多歐美青少年都視其為偶像。由此“功夫”成為了好萊塢電影中中國人的代名詞,無論男女老幼、正邪善惡皆是高手,甚至一部分西方觀眾至今認為中國“全民皆功夫”,飛檐走壁如探囊取物。與李小龍的“悲劇功夫”全然不同,成龍結(jié)合自身優(yōu)勢創(chuàng)造出的獨特的影片風格--喜功夫劇,偏重小人物大命運的喜劇題材,將小人物的悲喜植入功夫片中,一改之前動作英雄們不近人情、不喜女色、言必稱國家大義的刻板形象。李連杰以古裝為主,動作講求簡約美觀,強調(diào)觀賞性,突出一個“帥”字。甄子丹沒有成龍的滑稽逗樂,沒有李連杰的漂亮招式,動作風格更傾向于直接性和實戰(zhàn)性。影片《功夫熊貓》具有濃厚的中國意蘊,片中的一招一式把中國功夫演繹得淋漓盡致。令人吃驚的是,該電影主創(chuàng)班底中并沒有一個中國人做武術(shù)指導,表明好萊塢電影人對中國功夫的元素已經(jīng)運用的駕輕就熟。成龍主演的《功夫夢》以中國功夫為題材,用美國文化去闡釋,用高科技去包裝,讓中國人看了新鮮,美國人看了熱鬧,很容易叫座又叫好。
近年來好萊塢紛紛將影片拍攝地選在中國,以更加貼近中國觀眾的審美情趣。自從李安的《臥虎藏龍》帶動了新一輪武俠風潮之后,最具中國古典俠文化神韻竹林,自然也就成為武俠電影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場景。成龍主演的《功夫之王》純粹就是向竹林致敬。《臥虎藏龍》中李慕白與玉嬌龍在竹林里的打斗畫面拍攝得非常唯美,令人印象深刻。此外,橫店、桂林、香港、上海等都是受好萊塢青睞的中國外景地。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碟中諜3:不可能的任務》取景上海;新版《面紗》取景桂林山水;李連杰、楊紫瓊參演的《木乃伊 3》取景西北;甚至連破影史多項紀錄的大片《阿凡達》,潘多拉星球上的景物設定靈感都是取自中國的黃山。好萊塢影片在中國采景,不同程度上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山水風光的雄奇俊美和國際化大都市的時尚喧囂,并以此吸引來自華人世界的觀眾。
其他中國元素也在好萊塢電影中大行其道,如服飾、飲食、音樂、傳統(tǒng)建筑、歷史古跡等。而隨著《功夫熊貓2》的上映,中國小吃文化也被發(fā)揚光大。四川火鍋、擔擔面、麻婆豆腐、湯面、餃子等更多中國特色美食出現(xiàn)在電影中。
首先當然是追求“錢途”。中國元素正是好萊塢打開中國市場的一塊敲門磚。好萊塢利用中國元素,讓中國觀眾有一種文化認同感,從而更輕松的占領(lǐng)中國市場。《2012》中一句“解放軍拯救了全世界”“諾亞方舟在拉薩建造”,還有美國總統(tǒng)發(fā)言:“幸好這個任務交給了中國人,只有他們才能準時完成。”這樣討好性的電影臺詞滿足中國觀眾的民族自豪感,但好萊塢收獲的確實超高的票房回報。
其次是為了滿足西方觀眾的獵奇心理。西方人對中國這個古老而神奇的東方大邦一直抱有強烈的探知欲望。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優(yōu)美的山水景觀、傳統(tǒng)的道家文化等都使西方人感受到一種神秘的色彩,這正是吸引西方人的地方也正好是是好萊塢所迫切需要的中國元素。
美國大片使用中國元素,從更深層次的原因來說,與中國的綜合國力以及國際地位的提升密不可分,“中國力量”和“中國制造”越來越受全球人民的關(guān)注?!兜匦囊Α分信魅斯俗鞂m一號空間站的神舟飛船返回地球,顯示了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偉大成就。
中國“特供版”與打醬油角色。僅僅是為了獲取中國高額票房向中國觀眾示好,啟用中國知名演員當背景、當花瓶,臺詞與戲份少的可憐。一些好萊塢大片甚至專門為中國市場在片中特設“中國元素”,國外上映時則是另一個版本?!董h(huán)形使者》是個很好的例子。它有兩個版本,一個面向中國市場的,一個面向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在面向中國市場的版本里,加入了大約20分鐘的中國元素。而美版《環(huán)形使者》中令男主角魂牽夢縈卻一句臺詞也沒有的東方美女許晴,只能讓觀眾看到一個青花瓷花瓶。在《鋼鐵俠3》中國“特供版”里國內(nèi)大牌明星王學圻、范冰冰在劇中扮演的醫(yī)生與護士純粹就是打醬油的。劇情生拉硬扯地插入中國元素顯得不倫不類,破壞整體格局。不少中國觀眾認為這樣“中國特供”不要也罷。這表明商業(yè)目的過濃的好萊塢有時難以滿足欣賞口味不斷提高的中國影迷。
大多影片里的中國元素都立意過淺,并沒有太多深刻的含義。部分中國元素失去韻味,只剩噱頭。007系列電影《大破天幕殺機》里“詹姆斯·邦德追蹤刺客進入一座玻璃幕墻的摩天大樓,遇見一個迷人的、有著神秘過去的女招待。這種情節(jié)可以發(fā)生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大城市,但制作人把它安排在了中國?!盵1]美國媒體在報道中點出了近年來頻頻在外國電影中露臉的中國元素的尷尬之處。歐美影迷習慣了好萊塢的快餐電影,若把中國元素展現(xiàn)得太有東方思想,這部分影迷未必能接受。因此好萊塢方害怕下料太猛,影響全球發(fā)行。
借中國元素傳播美式價值觀。田卉群認為:“不管一部好萊塢電影中有多少中國元素,它所講的永遠是美國故事,體現(xiàn)的也永遠是美國人的價值觀?!盵2]中國元素只是好萊塢打開中國市場的一塊“敲門磚”,并非想傳播中國文化。好萊塢運用中國元素作為外包裝,首先使他國的觀眾在感官上獲得了對異域風情獵奇般的滿足,然后再用美國的精神思想作為內(nèi)核來向全世界渲染美國的思想文化。在好萊塢強大的經(jīng)濟實力背景下,將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利用異國的樣貌作為載體傳播出去,這種文化認同的策略是把控制從外在的被動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的主動,是更深層次的權(quán)利控制,是典型的文化霸權(quán)。
電影《木乃伊3》劇照
中國越來越受到世界電影的關(guān)注,說明我們有了相當?shù)膶嵙陀绊懥?。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尤其是對片中的“中國元素”要以平常心待之,主流媒體更需冷靜,沒必要“自鳴得意”。要看到,這些“中國元素”多為娛樂元素、商業(yè)元素,甚至可能商業(yè)因素的考慮更多一些,畢竟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中國市場的誘惑頗大。目前國產(chǎn)片較好萊塢電影制作有很大差距,雖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積累,但很多國產(chǎn)片卻講不好一個有趣的故事;雖有明星大腕參演,但市場競爭力不強。中國的電影人需要思考中國本土電影如何更成功地運用本國元素,讓中國電影走向國際的同時宣揚中國文化精神,真正做到用中國精神、中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去影響世界,征服世界。
[1]新華網(wǎng).好萊塢戀上中國元素[EB/OL].(2013-01-27)[2015-02-15]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3-01/27/c_124283892.htm.
[2]大洋網(wǎng).專家:好萊塢任意開采”中國元素”波及國家文化安全.[EB/OL].(2010-10-15)[2015-02-15]http://www.dayoo.com/roll/20 1010/05/10000307_103651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