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威
人祖山,華夏之源的圖騰((四章))
張 威
神賜的人文密碼,在河曲地域停泊。
一條長河里的編年史,種植蒼苔染綠的傳說。搭建,吉州的徽章。
時間撞擊的水聲,遺傳里的隱喻,悄然降生。黃河壺口瀑布東岸,訴說,華夏民族,詩意久遠的內(nèi)核。
女媧、伏羲的棲居之所,位居中央。人祖山頂,靈性的物種,領(lǐng)誦朝霞。歷史的朝覲者,抵達,人祖文化深處的根脈。
萬物都有自己的群體,一尊古意的造型,比想象完美。禮贊生命,用一個愛的角度,刻下留在前額的守護。
編織東方,蘇醒的容顏。從神龕里走出的銘文,將神靈的足跡烙印華夏大地。
人根之祖,遠方并不遙遠。云中,拈花的手,將“神”還原成“人”的名字,互換歌吟。
聚攏詞根,擁躉,周轉(zhuǎn)不息,興旺人間的煙火。
沿山岡,尋找向上的梯子。
人祖廟,頭頂北斗七星。傳說中的神話,有胚胎里,打坐的痕跡。
陽光來自通暢的呼吸,千年柏、柳的葉捎,抽出安放其中,未知的密碼。
還原,生命最初的原色?!皨z皇宮”、“伏羲皇帝正廟”,用靈性的光澤,將目光迎向天宇。
鹿龍圖,腳踏南斗六星?!芭畫z巖畫”里,繪刻于眼角的裸女圖,鑄成精血血脈。物種進化,凸顯,太陽的胎動,“隔山穿針”、“問天”成婚的愛情,為人類留下,永恒的光影。
“臥云臺”,通往云端。祈福的人,在水的光芒里趕路,沿著石頭的紋理,煉石補天。
從開天辟地的伏羲巖之上,提取風化的遺骨,呈現(xiàn)雕塑變?nèi)说臋?quán)利。一個疼痛的過程,摶土造人的“造化坪”,就完成人類生息繁衍的過程。
風吹寂靜,“柿子灘”,搖曳的蘆葦,用蒼勁的筆意,寫下發(fā)芽的贊美詞。舊石器晚期文化的圓滿之果,成就了一具凡間的肉胎。
古意的晚風,隱入華夏民族,起源地的詞語。
注:加引號的為人祖山景點和傳說。
遠古洪荒,天文命理,尋找一枚補天的卵石。
人祖山,屋檐下是最遙遠先祖的群居之地。從亙古中走來黃河,浮出水面,影子倒映于水。
朝拜,生命之源,驗證,塵世中磨合。不會輕易說出的秘密,以隱性的張力,行現(xiàn)于世。
時祈盡敬。農(nóng)耕文明,行走于大地最初的腳步,與歲月肝膽相照。以樸素的言語訴說,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文明的曙光。
懷揣虔誠和敬畏,取出胸中的靈血,同步,生命之光。熔融,心底的圖騰。
馨香祝禱。人祖山,中華民族萬代子孫的共同地域,一個民族的血脈淵源,生生不息的世界,此心安處,便是故鄉(xiāng)。
血脈深沉,我在其中。
植入黃土,抽離時空的含義。
時光厚重,尋找久遠的記憶。光陰,總是悄無聲息地抵達。隱匿的河流,靈魂在闊大的中間里游動。
尋覓,追本,溯源。被天空遺失的屐痕,構(gòu)建出人類演變的骨架。
崖有蒼蒼古意,一座山到底承載了多少時光,中華文明的第一圣山,圣潔與翠綠并擎。
亙古不變的血脈之源,是一次敬慕生命的主張。以一條河流的風骨為基礎(chǔ),在龍形的紋身里,追溯一個起點。
銘刻,世紀里的顱骨,鍍上耀眼的金黃,孵化華夏民族永久的胎記。延展與爆發(fā),打磨出更為勇敢的光亮。
橫越時空,先于我的風景,承受天風浩蕩的洗禮,傳承千古薪火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