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亭亭
從言語行為理論淺析廣告語
■周亭亭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注重廣告的內涵與質量。大部分的廣告語不僅傳遞了基本的廣告信息,而且更傳遞了一些言語行為的信息。言語行為理論由奧斯汀和塞爾大約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本文主要依據言語行為理論三分說,來對廣告的問題特征進行分析,進而對廣告語的語用特征進行解讀,并進一步探討情景在廣告言語行為效果上是如何起積極作用的。通過此種分析來為廣告的翻譯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奧斯汀把人們說話時所實施的言語行為分作三類,即“以言指事”(又叫言內行為)、“以言行事”(又叫言外行為)、“以言成事”(又稱言后行為)。以言指事泛指說出話語或者言語的字面意思;以言行事主要指說話者的意圖,即平時我們所說的潛臺詞。以言成事涉及說話者在聽話者身上所達到的效果,以促使對方做某事或放棄原來的打算。每一個話語都同時完成三種行為。例如,甲對乙說“turn off the light”,這是言內行為;甲的意圖是讓乙關燈,這是言外行為;乙聽了甲的話后,把燈關上了,達到了說話的效果,這是言后行為。
塞爾對奧斯汀的抽象切分法進行了批判和發(fā)展,他提出間接言語行為的概念,同時還把間接言語行為分為規(guī)約性間接言語行為和非規(guī)約性間接言語行為。間接言語行為有時就是字面意思和所要表達的意思不一致,例如“Can you give me a cup of coffee?”字面的意思是詢問聽者是否有能力提供一杯咖啡,實際則是表達的一種請求,同時此請求是以問句的形式發(fā)出的,但依舊表達了請求這一間接言語行為。
(一)廣告語的言內行為分析
例:豆香在口,悠然于心——伊利牛奶
此廣告通過字面意思直接點名了伊利牛奶的優(yōu)質特點,使得消費者對伊利牛奶有了一個總體認識
例:味道好極了。——雀巢咖啡
不難看出,根據句法形式就可直接理解言內行為中所承載的言內之意,此雀巢咖啡廣告意思非常明顯,直接點明雀巢咖啡味道之好。
以上這兩個例子都是直接通過字面意思,即使用言內行為,來闡述產品的優(yōu)點。然而,關于理解廣告語的言內行為的言內之意僅僅是最基本的階段,對其言外之意的推測才是關鍵所在。
(二)廣告英語的言外行為分析
例:情系中國結,聯(lián)通四海心——中國聯(lián)通
中國聯(lián)通的的廣告語一語雙關,將聯(lián)通二字運用在廣告語之中,表現(xiàn)了中國聯(lián)通旨在“聯(lián)通”五湖四海,全國各地人們之間的感情,進而表達了中國聯(lián)通的重要性以及實用性,巧妙的為中國聯(lián)通做了宣傳。
例:即使你把它拆的七零八落,它依然是位美人(國外)——寶馬汽車
此廣告語同樣也是一語雙關,既點名了寶馬汽車質量上乘,又暗含汽車的外形以及各個零件部位都是上等之作,很好的為寶馬汽車做了宣傳。這就是在廣告語中表達言外行為的效果。
(三)廣告英語的言后行為分析
例: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飛利浦剃須刀,讓你享受挨刀
讓你享受“挨刀”就是在說服消費者購買剃須刀。這個例子運用網絡流行語和飛利浦剃須刀品牌結合,幽默表達了其所要表達的意圖。其言后之意就是希望消費者可以購買飛利浦剃須刀,從讓你享受挨刀這句中暗示此剃須刀的優(yōu)質,正因為如此才激發(fā)消費者購買的欲望,達到廣告的使用目的。
例:世上僅此一件,今生與你結緣——石頭記
此廣告語字面意思是在表達“石頭記”的稀有和珍貴,實際則是暗示消費者去購買這世上僅此一件的東西。這就是廣告語中表達了言后行為的效果。
現(xiàn)如今,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廣告的形式也是多姿多彩,層出不窮,這就使得我們需要更加注重廣告的言語使用。?所以,應該對廣告語進行語用方面的分析。筆者在言語行為理論下分析一些行業(yè)內部廣告語言的使用。唯有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語用效果以及實用效果。
(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