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彩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數感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了解不夠深刻。其實,數感與樂感、語感、方向感一樣,已經成為學生的一種重要素質。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就低學段培養(yǎng)學生數感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僅供同行們參考。
一、數感在《數學課程標準》的地位
大部分老師都知道新課標中數感這一核心概念,但不知道數感是什么,而且大部分教師都認為數感對于小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工作很重要,但不知道如何培養(yǎng)。我在從事小學低段教學時,注重對學生數感的培養(yǎng),在實踐中,我發(fā)現只有在小學低段年齡進行恰當到位的發(fā)展,才能得到最大可能的提升。我查閱相關資料,發(fā)現之前的許多對數感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心理學層面,雖然也有一些關于數學課程的數感培養(yǎng)研究,但大多寬泛籠統。我通過研讀《數學課程標準》,我發(fā)現2001版和2011版的課程標準共同強調“十個核心概念”,即在數學課堂中,應當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數感、運算能力、推理能力等。2011版的《數學課程標準》再次明確地把“數感”作為數學學習的內容提出來,并且把“數感”擺在十個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充分表明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建立數感,是新課標十分強調和重視的問題。
1.對數感的理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感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景中把握數的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可見數感是人的一種基本素養(yǎng),是對數及其運算的一種理解和感受。建立數感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用數學的邏輯解決問題,這對人的一生都至關重要,但是數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長期積累的過程。
2.數感的價值
對于確定的主體,事物所具有、所釋放的廣義有序化能量就是價值。價值是人類對于自我本質維系與發(fā)展,為人類一切實踐要素本體,包括任意的物質形態(tài)。價值是定義人本身存在的核心概念,是人這一存在與發(fā)展的本質。價值來源于自然界,并隨著人類的進化而進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價值的終極本原只能是運動著的物質世界和勞動著的人類社會。
二、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中領悟數感
數學知識的特點之一是抽象。低段兒童,初步接觸數學主要靠機械記憶和模仿,對數不容易建立概念,更不用談理解數的內涵了,因此,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深挖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課程資源,創(chuàng)設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有趣情景,幫助學生建立數與形的一一對應,加深對數的理解。如教學一年級上冊“數一數”時,就可以直接出示美麗的主題圖,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熟悉的生活情景、富有意趣的畫面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他們開心地說著、數著……當老師要求學生用學具擺出所認識的數時,同學們興趣盎然。
三、培養(yǎng)學生在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中體會數感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感,目的就在于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學會發(fā)現并大膽地提出問題。學會用數學的方法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數感的培養(yǎng)還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需要,通過數感的培養(yǎng),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體驗數學問題,并能表達自己對數學問題的看法,通過交流、討論,讓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同時,又促進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能力。所以,我們低年級數學教師教學時就要把這些存在于兒童生活中的許多有關數學的經驗,有效地利用起來,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讓數感的培養(yǎng)策略更具操作性和可借鑒性;從各個數學學習方面分別進行數感的培養(yǎng),讓數感在小學低段逐步培養(yǎng),形成一種常態(tài),更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領悟數感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作為數學老師,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領悟數感。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我在課前布置學生跟家長一起去超市購物,讓孩子自己拿人民幣購買商品,讓他們知道自己有多少錢,能夠買什么,還剩下多少錢,了解不同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等,課中我再組織學生交流對人民幣的認識以及人民幣知識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并逐一解決這些問題。這樣,學生不僅充分感受到自己身邊就有數學,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而且大大加深了學生對數的領悟。
五、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培養(yǎng)數感
新課標指出,要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臺,讓學生在猜想、操作、交流、驗證中獲得數學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大膽讓學生擔任主角,使他們在操作、交流等活動中與數學“親密”接觸,對數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有利于數感的培養(yǎng)。
綜上所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解決現實問題,有意識地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要使學生學會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選擇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并對運算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真正達到學以致用。數感的形成不是通過一節(jié)課、一個單元或一個學期的教學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積累的過程。應該堅持從小培養(yǎng),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踐操作、生活領悟等各種途徑讓學生充分感受數的價值和意義,從而為學好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泗陽縣雙語實驗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