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強 張新芳 張川鋒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 四川成都 610075)
慢性腎功能不全包括腎功能不全代償期、失代償期和衰竭期[1]?,F(xiàn)代醫(yī)學多行對癥治療,但常常因許多并發(fā)癥防治不及時而加快腎功能進一步惡化,而本病終末期采用替代療法多有不便,經(jīng)濟負擔難以承受[2]。筆者經(jīng)過多年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早中期慢性腎功能不全中醫(yī)辨證多以脾虛濕盛證為主,本研究臨床采用補脾和胃泄?jié)岱ū嬷?,觀察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成都譽美醫(yī)院中西醫(yī)結(jié)合腎臟內(nèi)科門診及住院部診斷為慢性腎功能不全早中期,中醫(yī)辨證為脾虛濕盛型的患者共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均需患者本人或直系親屬認可并訂立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原發(fā)病分布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中醫(yī)脾虛濕盛證辨證依據(jù) 參照“中藥新藥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3]。脾虛濕盛證主癥:面色萎黃,氣短少力,全身困重,足跗時腫,口不渴,嘔惡納呆,胃脘痞滿。次癥:全身或四肢發(fā)涼,小便清長,大便不實。女性患者或見帶下量多,色白或淡黃,清稀無味,綿綿不斷,舌淡胖而潤,苔白膩,脈緩而弱。
1.3 研究方法 對照組:予以藥用炭片(愛西特)口服,3~10片/次,3次/d,餐后1 h溫服。并根據(jù)病情進行對癥治療,如減少蛋白的攝入量,降低血壓、穩(wěn)定血糖、降脂及糾正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紊亂等。觀察組:西藥治療同對照組。另加自擬健脾和胃泄?jié)岱?生曬人參30 g、生白術(shù)30 g、茯苓15 g、陳皮15 g、云木香15 g、砂仁(后下)15 g、法半夏20 g、生姜10 g、白豆蔻(后下)30 g、甘草10 g。
臨證運用:四肢發(fā)涼加鹿角片、仙靈脾;胃中有熱加竹茹、連翹;有血瘀加紅花、益母草;濁毒上逆加生川軍(另包后下,煎5 min)、旋覆花(布包煎)。所有前述藥物都由成都譽美醫(yī)院中藥房制劑科供給,200 ml/包,1劑/d,水煎服,3次/d,餐后2 h溫服。兩組臨床觀察均為2個療程,30 d為1個療程。
1.4 療效評定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的療效標準:顯效:①臨床癥狀大部分消除;②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Ccr)上升≥20%;③Scr減少≥20%。有效:①臨床癥狀部分消除;②Ccr上升≥10%;③Scr減少≥10%。穩(wěn)定:①臨床癥狀有所減輕;②Ccr無變化,或上升<10%;③Scr無變化,或減少<10%。無效:①臨床癥狀無減輕;②Ccr下降;③Scr上升。以上各級別①必備,②、③具備1項,即可判定。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定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治療前后Scr、BUN水平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治療后SCr、BUN均較前下降,且觀察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Scr、BUN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Scr、BUN水平比較(±s)
組別 n 時期 Scr/(μmol/L) BUN/(mmol/L)對照組 30 治療前348.01±100.01 17.12±4.83治療后294.93±123.19 15.58±5.08觀察組 30 治療前 326.55±112.56 16.86±4.64治療后273.08±113.80 12.33±4.72
早中期慢性腎功能不全可歸屬于中醫(yī)“嘔吐”、“虛勞”等范疇。其胃腸道癥狀是該病最早出現(xiàn)和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據(jù)國內(nèi)現(xiàn)代中醫(yī)多個研究中心報道,大多數(shù)早中期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在就診時多以神疲困倦、惡心反胃、口淡口膩、食欲不佳、胃脘痞滿、大便溏薄為主[4]。祖國醫(yī)學認為本病主要由各種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腎病遷延日久致臟腑功能虛損,尤以脾腎虛衰為甚。在整個病變過程中主要表現(xiàn)為本虛標實,基本病機屬脾腎虛衰、濁毒上逆。臨床研究也發(fā)現(xiàn)早中期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胃腸道反應的輕重與腎功能受損的程度及Scr、BUN的變化大體成正比關(guān)系[5]。早中期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常以脾虛濕盛證為多,以補脾和胃化濁泄?jié)岱ㄊ┲?,確為切中病機。本研究入選的60例患者臨床觀察也證實,以補脾和胃泄?jié)釣橹?,自擬健脾和胃泄?jié)岱郊訙p治療早中期慢性腎功能不全確有一定療效,可明顯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提高其生存質(zhì)量,降低Scr、BUN水平,起到保護腎臟和延緩腎功能衰竭進程的作用[6]。本研究所用自擬健脾和胃泄?jié)岱接?0位中藥組成。方中大劑量人參大補元氣,為治療一切虛勞之第一要藥;生白術(shù)、茯苓健脾利濕,砂仁、木香行氣消脹,白蔻化濕和胃,法半夏、陳皮降逆化痰止嘔,生姜散寒止嘔,甘草益氣補中、緩和藥性。全方齊奏補脾和胃、泄?jié)嵋婺I之功。
還須強調(diào)的是,對早中期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加強健康教育并采用綜合防治措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生活質(zhì)量和療效。首先是注重患者情志及飲食的調(diào)護。慢性腎功能不全病程較長,又難以治愈,患者長期處于焦慮、抑郁、恐懼甚至絕望之中,導致情志不暢,進而引起氣機升降失調(diào),氣血運行紊亂,五臟受損而加重病情。在治療的同時要予以心理療法,勸導患者思想放松,舒暢情志。而飲食不當則更加損傷脾胃,影響治療效果并加重腎臟的代謝負擔。還應力爭把血壓、血糖、尿酸控制在比較理想的水平,綜合干預措施對于運用補脾和胃泄?jié)岱ㄖ委熢缰衅诼阅I功能不全更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1]鄭法雷.如何延緩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進展[J].中華腎臟病雜志,1996,12(1):502.
[2]陳曉農(nóng),潘曉霞,朱杰,等.早中期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危險因素分析[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7,6(6):513-518.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54.
[4]盧扣承,羅月琴.益氣養(yǎng)血健脾補腎泄?jié)岱ㄖ委?2例慢性腎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腎病雜志,2000,1(3):172.
[5]王少華.自擬補脾腎瀉濁湯治療慢性腎衰竭遠期臨床觀察[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23(2):18.
[6]全毅紅.加味香砂六君子湯對慢性腎衰竭患者尿毒癥毒素作用影響[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0,(3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