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軍 魯培 趙玉潔 張苗 董世亮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腫瘤科 河南鄭州 450052)
膽道惡性腫瘤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腫瘤之一,約占消化系腫瘤的3%~4%。相關研究數據表示,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本病的發(fā)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1]。雖然膽道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仍相對較低,但由于其具有侵襲性強、預后效果差等特點,給治療帶來一定的難度。目前手術切除仍是膽道惡性腫瘤根治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符合手術要求,臨床數據顯示可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不足1/3[2],因而對于那些不能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急需一種新的治療策略。因此,本研究將對放化療聯合靶向治療晚期膽道惡性腫瘤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資料 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126例晚期膽道惡性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并進行回顧性分析,所選病例來源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間的住院患者,以上患者均經影像學以及病理學予以確診,排除此前接受過其他抗癌治療以及不配合治療的患者,所有患者或家屬均于試驗前在醫(yī)師的告知下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按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治療組64例和對照組62例。治療組患者男45例,女19例,年齡45~81歲,平均(62.65±10.27)歲,其中肝內膽管細胞癌39例,膽囊腺癌18例,下端膽管細胞癌7例,非手術原因為腫瘤局部進展伴血管侵犯及區(qū)域淋巴轉移22例,出現遠處轉移42例;而對照組患者男44例,女18例,年齡43~80歲,平均(63.12±11.23)歲,其中肝內膽管細胞癌38例,膽囊腺癌17例,下端膽管細胞癌7例,非手術原因為腫瘤局部進展伴血管侵犯及區(qū)域淋巴轉移21例,出現遠處轉移4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疾病情況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62例患者單純采用放化療,采用OUR-QGD型立體定向γ射線放射治療系統(tǒng)進行伽瑪刀放療,治療總劑量為40~50 Gy,共治療8~10次,多數患者為先隔日后連續(xù)治療。另外,采用XELOX化療方案,奧沙利鉑130 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四氫葉酸鈣200 mg/m2靜脈滴注,口服卡培他濱1 000 mg/m2和維生素B6100 mg,以3周為1個療程,共化療3個療程;而治療組則在對照組放化療的基礎上聯合靶向藥物,每次化療期間經周圍靜脈給予抗EGFR Bevacizumab 5 mg/kg進行治療,持續(xù)30~90 min。觀察并比較兩種治療方法下的臨床總有效率和毒副反應率差異[3]。
1.3 療效評定 抗腫瘤反應評價參照RECIST(2000版)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CR)、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PR)、無變化(no change,NC)、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4個等級;而不良反應評價遵循2003年美國癌癥委員會末端評價標準[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定性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近期療效 治療組的近期總有效率為64.0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9.35%,兩組間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26,P<0.05)。見表1。
表1 兩組近期療效對比(n,%)
2.2 毒副反應 治療組的毒副反應率為23.4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4.84%,兩組間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58,P<0.05)。見表2。
表2 兩組毒副反應對比(n,%)
膽道系統(tǒng)惡性腫瘤源于膽囊、膽管上皮的亞性腫瘤,其中包括膽囊癌、膽管癌以及壺腹部癌等,多以腺癌為主,目前其發(fā)病率有所上升,而且對于大部分晚期膽道惡性腫瘤患者已經失去了手術切除病灶的機會,因而僅能通過非手術治療來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和改善生活質量[5]。其中放療和化療為主要的非手術治療手段。伽瑪刀治療是臨床常用的放療方式,其主要是將多個鈷源安裝在一個球型頭盔內,使之聚焦于顱內的某一點,形成一窄束邊緣銳利的伽馬射線,在治療時將窄束射線匯聚于病灶形成局限的高劑量區(qū)來摧毀病灶,可用于治療全身各種腫瘤,尤其對膽道惡性腫瘤的局部控制率高,可使腫瘤短期內收到大劑量照射,致使瘤細胞短時間內死亡而使瘤體縮小,減輕其對膽管及周圍器官組織的侵犯壓迫[6];而ZELOX方案則為常用的化療方法,其中奧沙利鉑作為一種新型的鉑類抗癌藥,可通過抑制癌細胞DNA的合成促使癌細胞死亡,有效預防耐藥性及毒副作用的發(fā)生,對患者的安全性較高。另外,卡培他濱作為一種新型的氟尿嘧啶類似物,可在體內轉化成氟尿嘧啶而發(fā)揮藥效,基于癌細胞胸腺嘧啶磷酸化酶的活性較正常細胞高,因而該藥可選擇性作用于癌細胞?;诜呕煹慕诏熜Р簧趵硐?,并且毒副作用高,因而本研究嘗試聯合靶向藥物治療,貝伐珠單抗(Bevacizumab)作為抗腫瘤EGFR的靶向藥物已廣泛應用于晚期消化系腫瘤的治療中[7],該藥是一種單克隆抗體,可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用于治療各類轉移性癌癥。本研究結果進一步顯示,放化療聯合靶向藥物應用于晚期膽道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可有效提高近期療效,降低毒副反應率,其效果顯著優(yōu)于單純放化療,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Yoshikawa D,Ojima H,Wasaki M,et al.clinicopathological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EGFR,VEGF,and HER2 expression in ch0langiocarcinoma[J].Br JCancer,2008,98(12):418-425.
[2]魏麗,董敏,吳祥,等.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一線治療晚期肝內膽管癌的臨床觀察[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20):3755-3757.
[3]夏念信,邱寶安,祝建勇,等.放化療聯合靶向治療晚期膽道惡性腫瘤的臨床觀察[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3,41(9):911-917.
[4]Leong E,Chen W W,NgE,et al.Outcomes from combined chem0radi0therapy in unresectable and locally advanced resected cholangi0carcinoma[J].JGastrointest Cancer,2012,43(1):50-55.
[5]牟海波,高揚,徐農.膽道腫瘤內科治療進展[J].實用腫瘤雜志,2012,27(3):217-220.
[6]夏念信,邱寶安,溫居一,等.雙途徑化療聯合伽瑪刀治療局部晚期胰腺癌12例[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9,17(18):1888-1893.
[7]Wulf J,Guckenberger M,Haedinger U,et al.Stereotaetie radiotherapy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hepatic metastases[J].Acta Oncol,2006,45(12):838-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