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財稅博物館藏元代“揚州元寶”考——兼論元代前期白銀的使用和流通

        2015-11-18 02:28:09孫繼亮
        中國錢幣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銀錠元寶白銀

        孫繼亮

        中國財稅博物館藏元代“揚州元寶”考——兼論元代前期白銀的使用和流通

        孫繼亮

        “至元十四年揚州元寶”五十兩銀錠是中國財稅博物館于2004年從嘉德國際拍賣公司征購并收藏的,現(xiàn)陳列于該館中國古代財稅歷史展廳。該銀錠的兩端呈弧形,束腰,首端寬98、腰寬55、厚30、通長138mm,重1930g。該錠表面鏨有多行銘文:“至元十四年揚州行中書省重伍拾兩庫官王仲方銷銀官王珪鑄銀侯君用稱驗銀庫子侯成?!便y錠背面陰刻“元寶”銘文二字(圖1)。

        圖1 中國財稅博物館藏“揚州元寶”(正反面)

        除了中國財稅博物館收藏外,銘文背“元寶”的元代銀錠全國不少地方都有出土及收藏,因這些銀錠銘文中都有“揚州”“元寶”字樣,故統(tǒng)稱為“揚州元寶”。本文以中國財稅博物館館藏的“至元十四年揚州元寶”銀錠為主,并結(jié)合其他收藏機構(gòu)收藏的此類銀錠,對銀錠銘文及其鑄造的背景成因做了考證和詮釋。在此基礎(chǔ)上,筆者對元代前期白銀的流通和使用做了一番梳理,并從多方面分析了白銀為何沒有成為元朝主要貨幣的原因。

        一 各地出土及收藏的“揚州元寶”情況

        從公開資料來看,最早出土發(fā)現(xiàn)的“揚州元寶”是在江蘇句容出土的(圖2)。1956年,句容縣春修水利中,在赤山湖畔楊立山橋處,出土兩件元代銀錠①,其中一件為此類銀錠;1983年,遼寧省朝陽市西澇村出土一件,該錠現(xiàn)收藏于遼寧省博物院;1988年5月,上海市金山縣干巷鄉(xiāng)寒坪村社員在勝利大橋北岸興修水利挖土時掘得元代至元十四年鑄元寶②;2000年,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亦出土一件。

        上海博物館藏有一件“至元十三年元寶”。這件銀錠也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的鏨刻有“元寶”字樣的銀錠,它是由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從長寧縣公安局接收的。臺北歷史博物館也有一件與中國財稅博物館類似的銀錠,該錠曾見于陳鴻彬《樹蔭堂藏元寶千種》中。此外,中國錢幣博物館也藏有一件③,黑龍江省博物館也藏有一件揚州元寶,亦有相似銘文。

        圖2 江蘇句容出土“揚州元寶”(正反面)

        2007年嘉德國際拍賣公司春拍一件元代揚州元寶,2010年北京華夏藏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秋拍元代揚州元寶五十兩銀錠。

        截至目前,國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元代揚州背“元寶”銀錠12件,現(xiàn)列表如下④:

        二 “揚州元寶”銘文考釋及來歷

        比較以上各地出土收藏及拍賣的“揚州元寶”銘文,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除了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銀錠為至元十三年外,其他都是在至元十四年鑄造的,這些銀錠是元代早期紀年銀錠的代表。銘文中的銷銀官王琪、庫官孟珪、銀匠侯君用等反復出現(xiàn),說明這些銀錠是在同一地方鑄造的。上海金山博物館收藏的銀錠中有“驗銀庫子吳武”,遼寧朝陽出土銀錠有“秤驗銀庫子主官”,臺北歷史博物館與中國財稅博物館收藏銀錠有“秤驗銀庫子侯武”,2003北京華辰秋拍銀錠有“驗銀庫子景春”銘文,表明元代銀錠的鑄造有專門的檢驗機構(gòu),而“驗銀庫子”則是檢驗機構(gòu)中鑒定銀錠成色、重量的專業(yè)人員。

        我們知道,白銀作為流通貨幣,其計值始終以它的成色和重量作為最基本的依據(jù),所以長期以來,白銀一直處于稱量貨幣階段。在重量等同的情況下,白銀成色越高其價值越大,成色越低其價值就越小。在宋代,對白銀成色的稱呼比較多,僅僅在銀錠銘文上就有真花銀、花銀、京銷銀、肥花銀、京銷細滲、煎銷花銀、真光銀、六花銀、真花錄銀、京銷滲銀等等,這些名稱的排列先后,代表著它們各自成色由高到低之間的差別。在金代銀錠銘文中也有真花銀、上等銀、中上等銀、中白銀、中白上花銀等成色稱呼。元代銀錠中關(guān)于成色的稱呼不多見,但根據(jù)目前所見的元代銀錠,其成色一般在98%左右。關(guān)于銀錠的重量,唐代基本有五兩、十兩和五十兩三種,其中五十兩居多。實測后,五兩重約207-211g之間,十兩重約417-439g之間,五十兩重在2030-2115g之間,即唐代每兩大約重42g⑤。宋代銀錠五十兩居多,實測重量在1850-2005g之間。由此,宋代銀錠每兩重約39-40g。金代銀兩約40g左右,跟宋代差不多。元代銀錠每兩重量也不等,為36-40g之間。“秤驗銀庫子”在銀錠銘文中的出現(xiàn)表明了元代政府對白銀澆鑄的統(tǒng)一管理,這樣可以避免銀錠成色和重量的不統(tǒng)一,如果銀錠的成色和重量與實際有偏差,則“秤驗銀庫子”也難逃其咎,必將受到懲罰。

        在列表中八件銀錠有“行中書省”銘文。行中書省為元朝的地方最高行政機構(gòu),民間簡稱“行省”或“省”。元朝統(tǒng)一全國后,為了鞏固其統(tǒng)治,元世祖遵用漢法,在政治上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他確立皇帝在全國的最高統(tǒng)治地位,在中央設(shè)立中書省總領(lǐng)全國政務,除京畿地區(qū)(今河北、山東、山西及河南、內(nèi)蒙古部分地區(qū))直屬于中書省、吐蕃地區(qū)由宣政院管轄外,又設(shè)立十個行中書省,以分管各地區(qū)。這十個行中書省分別為陜西、遼陽、甘肅、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廣、江浙、江西、嶺北等處行中書省。

        根據(jù)學者錢穆的說法,元朝政府所設(shè)的“行中書省”意為“行動的中書省”,即中央政府為維護其統(tǒng)治在地方行政上所設(shè)的全權(quán)機關(guān),而與具有一定自治權(quán)力的地方政府有權(quán)力來源上的不同。元人稱其制為“都省握天下之機,十省分天下之治?!毙兄袝≡O(shè)丞相一人,掌管全省軍政大事,行省下設(shè)路、府、州、縣。行省制度的確立從政治上鞏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使中央集權(quán)在行政體制上得到保證,這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變革。

        行中書省其職責不僅負責官吏的考核與升遷,也負責境內(nèi)農(nóng)桑水利、漕運以及維護帝國運轉(zhuǎn)的重要的賦稅征收等經(jīng)濟事宜。至元十三年,元滅南宋,置江淮行省于揚州,統(tǒng)兩淮、兩浙地區(qū),又稱淮東行省、揚州行省。至正二十一年,徙省治于杭州,稱江浙行省。二十三年,還治揚州,稱江淮行省。其統(tǒng)轄區(qū)域包括江蘇南部、浙江、福建兩省及江西部分地區(qū)。銀錠銘文中多處提及“揚州行中書省”,揚州正是元滅南宋后設(shè)立的江淮行省的省治所在,因此我們可以推測這些銀錠的鑄造應該是在揚州地區(qū)鑄造并上繳國庫的。

        江蘇句容赤山湖畔出土的銀錠有“平準”及“提舉司”銘文?!捌綔省奔础捌綔蕩臁?,是“平準行用庫”的簡稱。元代的平準庫主要有兩種職能,一是平抑物價,二是通利鈔法⑥。因而平準銀是元代鈔法的準備金,不論是元大都還是各路都要有足夠的準備金才能發(fā)行寶鈔。當時,白銀不僅被使用于俸祿、軍餉、賞賜、賦稅和大宗物品的交易,而且在流通領(lǐng)域白銀和寶鈔可以自由兌換,這點跟近代貨幣制度中的銀本位制很相似。

        元代曾經(jīng)設(shè)立交鈔提舉司、寶鈔總庫,其主要職能是管理貨幣和發(fā)行貨幣。江蘇句容赤山湖畔出土銀錠中提到的提舉司即為交鈔提舉司。監(jiān)鑄官是監(jiān)督鑄造銀錠的官員,從五品。庫官和銷銀官是管理庫房和鑄造銀錠的官員,一般都有漢人擔任,官職較低⑦。

        列表中出現(xiàn)的“揚州元寶”其鑄造年代在至元十三年、至元十四年之間。關(guān)于這批銀錠的鑄造年代在史書上曾有記載:“銀錠上字號揚州元寶,乃至元十三年大兵平宋回揚州,丞相伯顏號令搜檢將士行李,所得撒花銀子銷鑄作錠,每重五十兩。歸朝獻納世祖,大會皇子、王孫、駙馬、國戚,從而頒賜或用貨賣,所以民間有此錠也,朝廷亦自鑄,至元十四年者,重四十九兩,十五年者,重四十八兩?!雹鄰囊陨嫌涊d我們可以看出至元十三年,丞相伯顏平定南宋后回到江淮行省的都會—揚州,用搜刮將士行李所得的銀兩鑄成五十兩重的銀錠,進獻給皇帝、王公貴族。

        我們現(xiàn)在對銀錠有個特殊的稱呼“元寶”,其實“元寶”最早就出現(xiàn)于元朝,從字面意思上應該是元朝寶貨的簡稱。1266年(至元三年),“立制國用司,總天下錢谷,以(楊)湜為員外郎,佩金符,湜計帑立籍,具其出入之算,每月終上之,遂定為令。加諸路交鈔都提舉,上鈔法便宜事,謂平準行用庫白金出入,有偷濫之弊,請以五十兩鑄為錠,文以元寶,用之便?!雹釓倪@里我們可以看出,楊湜在至元三年(1266)就向當時的元世祖忽必烈奏請將白銀鑄成五十兩“元寶”銀錠,作為貨幣流通。

        然而,對于丞相伯顏與“揚州元寶”的關(guān)系,也有學者提出質(zhì)疑。胡悅在《元寶辨誤》中引用《元史》中關(guān)于伯顏的敘述予以反駁。1276年,“至元十三年二月辛丑(初五)”南宋亡?!安伨颓菜蝺?nèi)侍王僻入宮,收宋國袞冕……。戊申(十二),立浙東西宣慰司于臨安(今杭州)。……,庚申(二十四),(朝廷)召伯顏偕宋君(趙顯)臣入朝(元上都,今內(nèi)蒙古正蘭旗。大都,今北京市)……。三月丁卯(初一或初二),伯顏入臨安。乙亥(初九或初十,伯顏等(包括亡宋君臣人等)發(fā)臨安。五月乙未朔(初一),伯顏以宋主顯至上都?!雹鈸?jù)此,他以為伯顏根本沒有在“揚州”停留并“搜撿將士行李”之事。根據(jù)史料記載,元朝大錠也只有五十兩銀錠,根本沒有出土記錄“四十九兩,四十八兩”者。因此他認為丞相伯顏最早鑄造“揚州元寶”銀錠是有誤的。

        當然這些都是學術(shù)上的爭論,“揚州元寶”銀錠是誰最早鑄造的已經(jīng)無從考證,但是元寶銀錠的出現(xiàn)是當時社會用銀制度的大變化,從此以后,白銀以“大元通行寶貨”的形式奠定了在元朝貨幣制度中的地位。

        三 元代前期白銀的流通及其被紙幣取代的原因

        蒙古初無貨幣,只以羊馬及其他畜產(chǎn)品進行物物交換。征服中原取代金朝成為華北新統(tǒng)治者的蒙古帝國,從元太宗窩闊臺時期即將宋、金時代以銅錢或者紙幣納稅的專賣稅、商稅改為以銀納稅來運作。蒙古帝國首先在黃河以北設(shè)置十路課稅所,開始正式征稅,使以酒、醋、鹽為首的專賣稅以銀納稅,課稅額定為50萬兩白銀,后提高到110萬兩。蒙古帝國自太宗朝開始還實行稱為“包銀”的以銀繳納的戶稅,一戶征收銀4-5兩。包銀在憲宗時代提高到6兩,后減少為4兩,并允許2兩以絲等折納?。

        太宗八年(1236),漢人于元奏行交鈔,遂下詔印造發(fā)行,并采納耶律楚材的意見,鑒于金末鈔法之弊,發(fā)行額不超過萬錠(50萬貫)。憲宗元年(1251),真定路總管史楫奏太后批準(真定路為太后封邑),立“銀鈔相權(quán)法”,從而確立以白銀為價值基準發(fā)行紙幣的政策?!岸鹊桶憾鵀橹剌p”,真定銀鈔得以“變澀滯為通便”,并奉太后旨擴大流通于燕、趙、唐、鄧間。三年,忽必烈受京兆分地,于京兆立交鈔提舉司,“印鈔以佐經(jīng)用”?。

        忽必烈繼承汗位后,建國號為中統(tǒng),并設(shè)置中書省,在華北著手建立基于官僚制、州縣制的中央集權(quán)國家。忽必烈政權(quán)在創(chuàng)建初期,為填補財政空缺、統(tǒng)一貨幣而形成龐大的貨幣需求,必須在成為根據(jù)地的華北籌備大量的貨幣,將其在全國范圍內(nèi)定期發(fā)行,并使之流通。中統(tǒng)元年(1260)忽必烈推廣、完善“銀鈔相權(quán)法”,在貨幣上主張“行鈔不行錢”,用中統(tǒng)鈔替代各地分別發(fā)行的地方性紙幣。

        忽必烈發(fā)行貨幣,其可使用的貨幣方式分為三種,分別是白銀、銅錢和紙幣。但是,在具體施行過程中,他卻選擇了以白銀為本、行用紙幣、禁銀流通的貨幣政策?。中統(tǒng)元年七月發(fā)行交鈔,同年十月發(fā)行“中統(tǒng)元寶交鈔”,簡稱“中統(tǒng)鈔”,后又發(fā)行“至元通行寶鈔”。為了便于紙幣的發(fā)行和管理,還設(shè)置諸路交鈔提舉司,其下附屬交鈔庫、印造局、元寶交鈔庫、抄紙房等諸機構(gòu),分別掌管紙幣與金銀的兌換、新舊紙幣的交換、印造、收藏等。在地方,于各路設(shè)置鈔庫,進行紙幣與金銀的兌換、新舊紙幣的交換?。那么,忽必烈時期為何發(fā)行交鈔、中統(tǒng)鈔,實行紙幣制度,而沒有實行可與紙幣進行兌換的白銀制度呢?于是筆者沿著這一思路,對其原因進行了深一步的探究。

        第一,我們先了解一下忽必烈時期面臨的形勢。元憲宗蒙哥在進攻南宋的途中病逝后,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圍繞可汗展開激烈的競爭。后兩人各自立為大汗。這一時期,忽必烈一方面與阿里不哥在北方爭斗,另一方面在西南方還與南宋對峙。常年的征戰(zhàn)以及建設(shè)新國家所需的各項開支,消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笆雷嫘录创笪唬瑖医?jīng)費為數(shù)不貲,且素無積儲,何所供億”?。忽必烈著手削弱漢人世侯、領(lǐng)主的既得利益,于中統(tǒng)元年設(shè)置十道宣撫司,監(jiān)視漢人世侯的動向。對于漢人領(lǐng)主,則剝奪其私自鑄造白銀、發(fā)行紙幣以及征收賦稅的權(quán)力,為政府統(tǒng)一發(fā)行紙幣掃清障礙。

        第二,忽必烈統(tǒng)治時期,帝國內(nèi)部出現(xiàn)用銀不足的趨勢,同時,大量的白銀還用于賞賜。蒙古帝國每年從華北征收白銀的數(shù)量,鹽稅、酒醋稅等專賣稅最多為220萬兩,包銀為480萬兩?,從數(shù)量上看其財政收入至少為700萬兩,如果以壹兩折合2貫銅錢來計算,總計達1 400萬貫?。然而這些銀兩一部分為支付對西亞貿(mào)易的款項,一部分要支付包括行政、軍事、官員薪酬等的發(fā)放,特別是連年的對內(nèi)爭斗和對外的戰(zhàn)爭,消耗大量的財力,而僅僅依靠征稅所得的白銀,遠遠不能滿足其需要。

        這一時期,蒙古帝國政府為了鞏固政權(quán),還要不斷拉攏王公貴族以及有功的將領(lǐng),對他們進行賞賜,其中金銀為多。在《元史》卷四《世祖本紀》中記載,中統(tǒng)元年共支付6萬余錠(折合300萬兩)作為定例歲賜。此外,還有一些臨時性的賞賜,這樣,用在賞賜上的白銀就更多。因此,在這種白銀被大量貿(mào)易以及賞賜的情況下就顯得白銀越來越少,不足以支付對外戰(zhàn)爭、國家建設(shè)的需要。

        第三,從賦稅征收來看,占稅收收入大宗的主要是田賦,田賦收入主要由農(nóng)民提供。作為社會底層的農(nóng)民接觸白銀的機會少之又少,他們的生活以及賦稅繳納主要是銅錢以及代替銅錢的紙幣。從宋代到金代,大抵如此。在蒙古帝國統(tǒng)治的華北地區(qū),農(nóng)民為繳納白銀,不得不把手中的銅錢或者紙幣去兌換白銀,甚至還通過高額利息的借貸借到白銀繳納稅額。這樣一來,就造成大量的社會問題,一些借貸的農(nóng)民還不上債務,被迫出售田地,甚至賣兒賣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xù)用銀作為繳納稅收的支付手段,作為底層的農(nóng)民將不得不繼續(xù)忍受兌換白銀以及借貸之苦,從而加重他們的負擔,進而引起社會矛盾,影響帝國的統(tǒng)治?。

        第四,從白銀本身的特點來看,它也不適合當時的貨幣流通及支付手段。白銀相比于銅錢及紙幣價值高,并且每次都要通過稱量、鑒定成色來決定價值,作為一般流通手段用于日常交易時極為不便。蒙古帝國統(tǒng)治時期,在北方主要的流通貨幣是紙幣,為了統(tǒng)一北方貨幣,蒙古帝國不得不用自己發(fā)行的貨幣去兌換北方已存的紙幣,如果用白銀兌換,那更增加帝國的財政負擔,從而使本來就因?qū)ν鈶?zhàn)爭而顯得捉襟見肘的財政更加入不敷出,從而妨礙蒙古統(tǒng)一大業(yè)。

        元朝平定南宋的過程中,政府就著手考慮以中統(tǒng)鈔替代南宋舊幣的貨幣政策。這一時期實行的收兌白銀、以銀為本、行用紙幣的中統(tǒng)鈔法不僅不能收兌到足夠的白銀,而且還造成嚴重的紙幣貶值。為解決這一尷尬局面,元政府加強對白銀的集中管理,嚴禁白銀在市場上的流通。至元十九年(1282)五月至十月,元政府強制清理、追征平準庫流失的白銀,將各地平準庫中的金銀悉數(shù)上繳國庫。并緊急頒布《整治鈔法條畫》九條,要求各地嚴厲打擊民間白銀流通,強制白銀入平準庫兌換紙幣?。《整治鈔法條畫》九條中,不僅明確規(guī)定金銀不得作為日常支付手段,而且還對金銀的使用者、加工者、鈔庫管理金銀等情況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鼓勵百姓檢舉、揭發(fā)違反規(guī)定的人。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白銀的管理,至元二十年(1283)、至元二十一年(1284)元政府又先后兩次發(fā)布嚴格禁止民間交易使用白銀的禁令?。同時“敕中書省整治鈔法,定金銀價,禁私自回易,官吏奉行不虔者罪之。”?

        金銀作為天然的貨幣,自一出世就注定了它們在貨幣領(lǐng)域中的主導地位。元政府三次禁銀法令,并沒有完全禁止民間白銀的流通。白銀的使用嚴重擠壓紙幣流通的空間,也直接導致紙幣的貶值。至元二十二年(1285),元朝發(fā)布詔令,按照丞相盧世榮的方案實行改革,放棄單一流通紙幣的政策,改為承認白銀與銅錢的貨幣地位,允許白銀流通并恢復鑄造和使用銅錢,這一改革宣告實行了十年的“中統(tǒng)鈔法”的失敗。

        基于以上幾點的分析,筆者以為:在蒙古帝國早期,白銀還尚未準備好作為主要的貨幣流通與支付手段,這一局面一直要等到明朝中后期。明朝時期商品經(jīng)濟空前發(fā)達,對外貿(mào)易不斷擴大,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大量美洲白銀和日本白銀輸入中國,增加了中國的白銀供給,這為中國實行以白銀為主的銀本位制度提供了前提。明萬歷年間,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并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耙粭l鞭法”的實施從中央政府的層面以法令的形式確立了白銀的本位貨幣地位,自此中國開始進入事實上的銀本位制時代。

        注釋:

        ①倪振逵:《元寶》,《文物參考資料》1957年第5期。

        ②孫維昌:《上海市金山縣出土元代銀錠》,《中國錢幣》1992年第4期。

        ③中國錢幣博物館:《中國錢幣博物館藏品選》,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第172-173頁。

        ④⑥⑦李曉萍:《金銀流霞——古代金銀貨幣收藏》,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50頁,51頁。

        ⑤周祥編著:《銀錠》,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34頁。

        ⑧《古今圖書集成》經(jīng)濟匯編·食貨志,銀部匯考二,銀錠字號條。

        ⑨宋濂:《元史》卷170,《楊湜傳》。

        ⑩《元史》卷9,《世祖紀六》。

        ?安部健夫:《元代包銀制考究》,第103-107頁、第121-131頁。

        ?《元史》卷4,《世祖本紀一》。

        ?王文成:《蒙古滅金前后的市場發(fā)展與白銀使用》,《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2000年第1期。

        ?關(guān)于紙幣運作機構(gòu),可參考前田直典《元代鈔的發(fā)行制度及其流通情況》,第45-50頁。

        ?《元文類》卷五十八《中書左丞張公神道碑》。

        ?專賣稅的征收額根據(jù)《元史》卷二《太宗本紀》,己亥年條。

        ??高橋弘臣:《宋元貨幣史研究——元朝貨幣政策之形成過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40頁,141頁。

        ??宋濂:《元史》卷12,《世祖本紀九》,中華書局1976年版。

        ?宋濂:《元史》卷13,《世祖本紀十》,中華書局1976年版。

        (責任編輯劉箏)

        猜你喜歡
        銀錠元寶白銀
        一條叫元寶的金魚
        放學后(2023年3期)2023-07-06 09:34:27
        烤元寶火
        明代“金花銀”銀錠元素組成的無損檢測分析
        清代海關(guān)銀錠漫談
        古幣銀錠的收藏價值
        白銀雙曲線的幾個新性質(zhì)
        打元寶
        幼兒園(2016年5期)2016-05-25 11:00:29
        科學地研究中國古代銀錠——讀《中國古代銀錠科學研究》
        中國錢幣(2016年4期)2016-05-17 06:11:58
        古靈精怪包小黑
        宇宙中發(fā)現(xiàn)黃金白銀“制造廠”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擦边|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二区|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画质| 免费观看91色国产熟女|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 激情 人妻 制服 丝袜| 天堂在线观看av一区二区三区 | 少妇被日到高潮的视频| 91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无遮挡aaa片爽爽| 奇米影视777撸吧| 99国产精品久久久蜜芽| 97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级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国产精品流白浆喷水| 久久一二三四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在线乱码av|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真实单亲乱l仑对白视频 |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刺激在线视频| 鲁一鲁一鲁一鲁一澡| 日本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女人18毛片aa毛片免费|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va视频v| 先锋影音最新色资源站| 人妻无码人妻有码不卡| 亚洲一区域二区域三区域四|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亚洲中文视频 |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8|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 亚洲人妻av综合久久|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人妻av乱片av出轨| 99久久久精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