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華
摘要:花鼓戲是陜西省商洛地區(qū)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在中國戲劇發(fā)展史上具有“活化石”的作用,目前已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在讀大學的時候,商洛市劇團走進我們學校,表演了花鼓戲中的作品《月亮河》,這對筆者印象深刻。
關鍵詞:商洛 花鼓戲 月亮河
“商山茫茫,洛水泱泱”花鼓戲是商洛人民喜愛的一種地方小戲,盛行于柞水、丹鳳、山陽、商縣一帶。每逢佳節(jié),人們都要打花鼓。男女老少爭相觀看,很是熱鬧?!皯蚯边@一藝術性的音樂語言來講述了一個中國古代的故事這種形式一方面便于普通的國內(nèi)民眾對“戲曲”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易于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接受,更能喚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對音樂某種深層次的共鳴?;ü膽蛑小疤钡拿侩m然很多,但卻沒有固定的表演形式,根據(jù)劇情的需要有演員們自由展示,這樣則更具有觀賞性。商洛的花鼓系劇本約500多本,大眾接受長演的也有幾十本,多是以反映民俗民風及表現(xiàn)男女愛情故事為主。
商洛花鼓戲的起源說法很多,據(jù)年長的花鼓戲人講述,其由來有兩種核心說法。一種是源于湖南湖北一帶,由湖南花鼓戲演變而來,越往北傳民風和習俗不同,就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商洛花鼓戲。而據(jù)另一種說法則是由漢代秦隴馬上鼓吹樂衍變而來,古代是為軍事操練和出征儀仗所用。在《敦煌拾零》《隋唐演義》等書中記載,隋朝末年瓦崗寨的三十六位兄弟,曾經(jīng)以“打花鼓”作為掩護,深入敵營,救回秦瓊。五代十國后,花鼓戲才進入了民間。在宋代雜劇中“大迓鼓”、“迓鼓舞”、“跑漢船”等,就是其藝術表演形式。商洛的花鼓戲在解放前瀕臨消失,許多藝人都流離失所。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商洛的花鼓戲就迎來了春天。
作為一個外地人,我們是很難經(jīng)常接觸到戲曲的,之前看戲曲都是在電視上或者廣播里聽,不能說對戲曲很陌生,但至少是不很熟悉,冥冥之中能感受到它的那股傳統(tǒng)藝術的氣息。中國的戲曲之所以發(fā)展與傳播困難。筆者是這樣分析的:首先,我們生活在基層,好的戲曲我們是接觸不到的。二是,基層劇團專職演藝人員少,拍戲還需提前聯(lián)系臨時演員,其待遇也得不到應有的保障,所以面對一場大戲時很難完成,致使一些優(yōu)秀劇目從此埋沒。三是,劇本多是前人口目相傳,缺少專職作曲人員準確記錄,新編劇目也很少,導致花鼓戲曲種類有限。然而這一次卻很意外,在商洛看到了一場精彩的新戲,那就是商洛花鼓《月亮河》。編劇是劇作家劉安,其分析說“拿《月亮河》與原小說相對比,首先是擺脫了原來小說的束縛,不受原來小說所限制。故事表現(xiàn)更加立體化,舞臺表現(xiàn)強。其次,將主題思想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原來小說中表現(xiàn)的是“招夫養(yǎng)夫”中一女二男情感的糾葛,而《月亮河》主要表現(xiàn)在靈魂與肉體的碰撞,將月兒的重情重義與現(xiàn)代社會的一夜情等社會骯臟現(xiàn)象形成鮮明對比,更加突出主題。
《月亮河》這出戲很美,曲作者以清新悠遠的音樂體現(xiàn)了原詞的意境,而又別有寄寓,他寄情以古詩詞,表達了內(nèi)心深處那種深深的思念和期盼。此曲旋律優(yōu)美,起伏跌宕,樂句連貫悠長,是一首樂段結構變化重復的分節(jié)歌。鋼琴伴奏從頭到尾采用六連音流動的琶音伴奏性,高潮部分采用豐滿的柱式和弦伴奏,以加強全曲的氣勢。整場下來給人以美得享受,仿佛離開了劇場,不是在看戲,而是一首詩,離生活很遠的詩,很純粹,這么美的音樂是作曲家馮寧老師創(chuàng)作的。民族戲曲的創(chuàng)作手法上,不能僅僅看上去就是一部戲曲或者戲曲色彩比較重的作品,應該從骨子里運用戲曲、民歌的某些原則,既不能像戲曲那樣一層一層展開動作,同時也要追求對中國古典詩詞歌賦美學上的神似。
觀看《月亮河》時,令人眼前一亮的還有演員的服裝,給每一位演員以不同的定位,從服飾上觀眾就能看出角色的性格,這些服飾的做工及其精致美觀,不得不讓人感嘆,服飾不僅體現(xiàn)了商洛人民內(nèi)心對生活的熱愛,同時也展現(xiàn)出現(xiàn)代服飾與傳統(tǒng)戲曲相結合的大膽創(chuàng)舉。女主角“月兒”的扮演者是商洛市劇團團長田朝霞,這次的演出覺得她的演技、唱功十分豐富。她也是一個精明強干女強人,即管理劇團,又在改革制度,既要排練新戲,又要承擔主角,不容易,很佩服。兩位男主角,雖然是學生,但戲份很重,倆孩子拿捏的很到位。戲中有一位官嬸,出場的幾個動作很有特點,演的非常幽默滑稽,但導演處理痕跡太重,有點模式化,作為一名音樂院校的聲樂學生,筆者深深地體會到戲曲音樂在聲樂學習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學習聲樂的基礎,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是每個聲樂學習者的必修課。
本文是筆者看完戲后內(nèi)心里的真實感受,戲曲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應鼓勵發(fā)展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文章中說的不到位的地方請各位批評指正,非常感謝商洛花鼓戲《月亮河》的導演吳彥秋,我們需要更多的戲曲音樂走進我們的生活,以此將中國音樂發(fā)展壯大。商洛經(jīng)過這個多年的歷史,肯定有不少好的戲本,期望這些戲再打磨,再修改,經(jīng)千錘百煉之后,再展現(xiàn)出耀眼的風采。
參考文獻:
[1]宋歌.陸蓉芝:忙碌的08年,點亮月亮河的天空[J].東方藝術,2008,(03).
[2]姚森,譚潭.月亮河城堡:越藝術越生活越快樂[J].東方藝術,2008,(05).
[3]王留.悠悠歲月——影視作品中的《月亮河》意象[J].東南傳播,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