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中的攝影
加拿大景觀攝影北京亮相
提起加拿大攝影,對于很多人來說是陌生的,前不久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的《景觀之變——加拿大藝術中的人與風景的改造》展覽中,伯丁斯基、安德錄·萊特等知名攝影家作品在展覽中亮相,更具特點的是,展覽以當代藝術作品為主體,讓觀者更好地了解攝影在當代藝術中的位置。編輯:樹楠 圖/文:金蒙
伯丁斯基的中國景觀
在展覽中,最具知名度的攝影家愛德華-伯丁斯基展出了他拍攝的兩張攝影作品,它們分別拍攝于加拿大阿爾伯塔麥克莫雷堡和中國小浪底水庫,小浪底水庫作品深受收藏家喜愛,這張照片也曾在中國上海的展覽中以3萬美金成交。伯丁斯基曾長期拍攝中國題材作品,并出版畫冊《中國工廠》,在中國當代景觀攝影中,他受關注的程度僅次于“杜塞爾多夫學派”。
如何理解景觀攝影?
景觀攝影有別于風光攝影,它是當代攝影中的一個類型,在近些年中國攝影界較為受到關注,并且在連州國際攝影節(jié)中曾舉辦了“向著社會的景觀”主題展覽。它是指—種建立在冷靜、理性和相對客觀的觀看方式主導下,以人造景觀和具有意義的場景作為拍攝對象的攝影類型。雖然我們很少看到人的出現(xiàn),但在這些攝影圖像中,你確很容易感受到一種人的痕跡,以及基于這種痕跡所隱含著的某種人的存在狀態(tài)。
影像的另—種方式
在展覽現(xiàn)場,攝影這一圖像語言在其他的藝術語言中也發(fā)揮著其特點的作用,例如在艾德·皮耶的裝置中,被手工剪制聚酯薄膜結合錄像投影在墻面中透射出層次豐富的異元空間,這讓人聯(lián)想到攝影中的放大機原理。而在邁克爾·斯諾的投影作品中,景觀這一主題被壓縮在一個狹窄的范圍內,投射在展廳的影像將展廳的地面“改造”成室外地面??梢哉f,展覽中雖然大部分為裝置和視頻錄像作品,但攝影卻發(fā)揮了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