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付秀瑩
她內心的風聲你聽到了嗎
⊙ 文 / 付秀瑩
“少作”的意思,自然是少時所作,有青澀的味道在里面。這一篇《小米開花》,大約寫于二〇〇八年,發(fā)在《中國作家》二〇〇九年第二期。說來慚愧,若論年紀,其時也已老大了,而寫作才剛開始。如今再讀這小說,不禁有點臉紅耳熱,幾乎是有些“悔少作”了。覺得,有些地方,或許還可以處理得更好一些。然而寫作這件事,就是這樣殘酷,白紙黑字,根本由不得你反悔和辯解,更遑論修改。
讀者大多認為,《小米開花》是寫一個鄉(xiāng)下女孩子的性成長,這自然也是不錯的??晌腋氡磉_的,是一個女孩子青澀的孤單。小米有父母在堂,有哥哥嫂子,有街坊鄰居,童年女伴,可是她那一種孤單,依然如此強烈和深刻,叫人疼惜,卻不知該如何安慰。青春像一頭小獸,藏在她的身體和精神深處,啃嚙著,侵擾著,左沖右突,找不到出路。誰都不懂她,誰都救不了她。這是一段黑暗的隱晦的通道,沒有光。風從村莊深處吹過來,是泥土的氣息和青春的腥味。月亮、田野、河堤、村戲、麥秸垛,這些美好的鄉(xiāng)間風物,在小說里不是田園的符號,而是一場青春的道具。盛大,寂靜,并且,危機四伏。建社舅、胖濤、二霞,他們是這通道中,一個又一個關隘,令人不知所措,卻必須邁過。小米小心摸索著,懵懂的,混沌的,一路跌跌撞撞,雖難免頭破血流,最終還是如期綻放了。
小說結尾,小米哭了。誰也不知道,這個女孩子的淚水為誰而流。小米還是那個小米??墒切∶讌s真的變了。她一個人在內心里趔趄著,跌了一跤,又跌了一跤,最終掙扎著立起來。這個重新立起來的小米,穩(wěn)穩(wěn)當當在人前立著,也微笑,也害羞,也有女孩子家的小毛病,卻早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小米了。誰都不知道,即便是她的親人們,也永遠不可能知道,小米在內心里經(jīng)歷了什么。
有批評者說,我的小說多是田園牧歌。我不想辯解。一直固執(zhí)地以為,小說是向內的。一篇小說,不論把外部空間經(jīng)營得如何激烈動蕩,宏大遼闊,試圖跟所謂的時代扯上瓜葛,都遠沒有誠實寫出一個人的內心跌宕,一個人的精神細節(jié),更叫人值得信賴。比如《小米開花》,倘若你只聽到了牧歌悠揚,而沒有聽到小米內心的呼嘯的隱秘的風聲,那么,原因大約不外兩種:要么是我沒有寫好;要么呢,親愛的,是你沒有讀懂。
時隔七八年,再翻出這篇小說,發(fā)在《青年文學》上,不免有些感慨。更多的是慚愧。這么些年過去了,怎么還是這個樣子呢?由青年而中年,竟然沒有什么長進。對于小說,似乎還是最初的理解。并且,更加執(zhí)拗了。這是不是另外一種,傲慢與偏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