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Windy Ye
一千零一業(yè)
文_Windy Ye
2014年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時光。
那年我在法國留學,年初被搶,年末被偷,被抬上過救護車,被法醫(yī)驗過傷,從做筆錄到指認搶劫犯,獨自去了警局好幾次;在最迷茫焦慮的時候,男朋友毫無預兆地要分手;原本視為死黨的朋友,連舉手之勞都不愿意幫我。末了,我還被傳染水痘,在16平方米的小屋里關了快兩周,要不是有朋友住得近,時不時幫我從超市捎點兒菜,估計我就要餓死在家中。
毫不夸張地說,有生以來,我的生活從沒這么戲劇化過。
可也正是2014年,讓我改變得最多。
若不是那段時間的低谷,我不會對人生產生那么多的思考,強大的傾訴欲讓我開始寫作。那些勵志的文字,與其說是我在鼓勵別人,不如說是在自我鼓勵。若不是在長水痘期間,只能獨自吞白粥,對于故土美食的思念就不會那么刻骨,那些關于美食與愛的感情,也就不會呼之欲出了。
我漸漸發(fā)現(xiàn),寫作是自己的摯愛,可作為一種技能,亦能給別人帶來正面的力量。我決心把它堅持下去。
2015年,在一次和朋友的閑聊中,我有了做“一千零一業(yè)”的想法?!耙磺Я阋粯I(yè)”源于美國20世紀70年代的一本新聞紀實類作品Working,作者Studs Terkel采訪了上百位各行各業(yè)的小人物,講述他們的工作故事。在這些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故事中,有笑有淚,可以看到不同職業(yè)的真實面貌,還有生活的無奈、寶貴的真情,以及沉重的社會問題和深刻的現(xiàn)實思考。
但這畢竟是一本來自大洋彼岸且年代久遠的書,與現(xiàn)今的時代背景和受眾品位都不相符。因此,我希望做一本適合中國人閱讀的、反映當下全球化社會的“一千零一業(yè)”。我想傳遞一種“每個人都很普通,每個人又都很特別”的價值觀,希望讀者可以從形形色色的人物故事中,或找到啟發(fā),或找到共鳴,或受到鼓舞。希望人們不要再以職位頭銜對一個人立判高下,希望人和人之間都能平等相待、互相尊重。
年輕的時候,我有幸看到了比較廣闊的天地,擁有了較多元的人脈,加上英法雙語的便利,讓我得以采訪到不同種族、背景的人。我希望把這樣的幸運落到實處,希望把我聽到的有意義的故事帶給更多的人。
也許,在當下功利而浮躁的社會中,我改變不了什么,影響力也有限,但最起碼,我在傳達我認為有價值的東西,盡自己的全力做到最好,已經足夠。
我感謝我所遇到的每一個受訪者,即使只有短則十幾分鐘、長不過兩小時的對話,已經讓我學到了很多。我感謝所有支持我的朋友和讀者,沒有你們,也就不會有這樣一個堅持寫作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