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婕
[摘要]在英漢翻譯的過程中,主要由表達和理解兩部分組成,而表達只有正確地理解原文,才可以準確無誤地表達出原文。但英漢這兩種語言的差異比較大,在翻譯的時候需要改變句子的某些成分或對詞性進行轉換才可以正確地表達出原文的意思,而名詞的轉換就是翻譯常用的技巧之一。例如;把名詞翻譯成形容詞、副詞、動詞,或者把動詞翻譯成名詞,通過這些轉譯,才可以使句子更加通順而自然。
[關鍵詞]英漢翻譯;名詞轉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4-0153-02
英漢是屬于兩種不同語系的語言,在句法、修辭和詞匯等方面都有著極大的差異,而名詞就是英語句子中的一個顯著差異。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人們得出的結論是:英語在理論上看來是動詞為核心,而實際上其實是名詞占了很大的優(yōu)勢;漢語中理論上是名詞為中心,但實際上是動詞為核心。有很多文章都有提到動詞優(yōu)勢與名詞優(yōu)勢的對比,但很少著作從英漢翻譯中提出名詞的翻譯策略,本文主要從英漢互譯的角度提出名詞如何轉換才能使譯文更加準確地表達出原文的信息。
一、英語與漢語兩種語言的詞類語法特征的分析和對比
詞類,是詞依靠在句法結構當中所發(fā)揮的語法功能進行劃分的,例如,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介詞等。每個句子主要由主語、賓語、狀語、謂語、補語這五種句子成分組成。在印歐系當中,句法成分與詞類兩者之間是簡單的一一相對應的關系,一般都是一種詞類僅充當一種語法成分,但在漢語當中,詞類與句法成分有著復雜的關系,一種詞類通常會充當很多種語法成分。
(一)英語詞類的語法特征
在英語詞類當中,往往除了名詞會充當主語、主語補語、賓語、賓語補語及定語之外,其他的詞類一般只能充當一種句子成分。在英語中,若一種詞類在句子中充當多種句子成分,句子就會出現形式錯誤且邏輯混亂,因為這樣,為了準確表達,英語就有了一詞多類的情況。但漢語在很多時候是一種詞類充當多種句法成分,所以相對復雜。但漢語本身就是表意文字,即使這樣,仍然可以簡單明了地表達信息。也因為英語一種詞類充當一種句子成分,在漢譯英的時候,要依據英語的不同詞類充當不同句子成分的習慣與英語的搭配習慣來選擇詞匯的不同形式,在必要時候,對同一詞語進行不同詞類進行恰當處理。
(二)漢語詞類的語法特征
與英語詞類相比較,漢語的句法成分與詞類之間并非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而是非常復雜的。例如,一種詞類,不管是動詞、形容詞或者是名詞,都可以充當多種句子成分。因為漢語比較注重意合,并不太注重一致的形式,這種特征就決定了漢語即使相同含義的詞是一種詞類,卻能夠在不同句子中充當多種句子成分,并且不會陷入邏輯混亂的境地。所以漢語并不需要詞性變化,仍然可以準確地表達想法與思想。
(三)漢語與英語語法互相轉換的定義及特點
詞類轉換的定義就是在一個單詞不改變單詞自身形態(tài)的前提下,從一個句子的詞類轉換為另一個不同的詞類。換句話說,也就是需要轉換的詞,在不借助詞綴的情況下詞類就可以進行轉換,而這種詞類轉換最經常用到的轉換就是名詞轉換。在英漢互譯的過程中,因為上述兩種不同的語言特征,在詞匯及語法結構的懸殊差異的情況下就需要進行句子的詞類轉換,正因為句子中,名詞占有極大的優(yōu)勢,學生在英漢翻譯過程中尤其需要熟練名詞的轉換,才能使譯文不僅可以表達出原文的正確信息,還可以通過名詞的巧妙轉換使譯文更加通暢、生動。根據以上英漢詞類的分析,漢語以動詞占極大優(yōu)勢,卻以名詞為重點,英語以動詞為主,而頻率動詞占有極大優(yōu)勢,可見英語在使用中以名詞為主,漢語以動詞為主,因此就會延伸出下文的各種詞類轉換。
二、英語向漢語翻譯時名詞巧妙轉換的策略與成因
(一)英語名詞在句子成分中所占優(yōu)勢的分析
英語名詞被廣泛使用,在英語詞條中,名詞可達90%以上。除了被廣泛應用之外,英語中有很多名詞化傾向,這是英語的表現形式之一。名詞化傾向主要是指在英語中經常使用名詞來表達行為、動作、狀態(tài)等本應該由動詞或者形容詞表達的意義。所以名詞與動詞轉換在英漢互譯中所占的成分很大,名詞與動詞互換是英語的必備技巧之一。這種英語名詞是有動詞或者形容詞抽象而得到的名詞,而抽象名詞在句子中出現的頻率比較高,這其中的大部分都英漢翻譯中都應該被轉換為形容詞或者動詞。
動詞的ing形式,也是名詞化的翻譯手段之一,這一類詞雖然具備名詞的性質,但包含了動作的意味,所以在英漢互譯中要把這一類動名詞翻譯為名詞。
英語的名詞廣泛使用,必然帶動介詞的多用,所以介詞的優(yōu)勢也是名詞優(yōu)勢所造就的必然結果,而這類介詞的優(yōu)勢與名詞是相輔相成的。據統(tǒng)計,英語中的介詞多達285個,而英語中的介詞幾乎都可以在英漢轉換中具備動詞的意義,還有部分介詞具備多種動詞的意義,所以在漢英互譯的過程中要認真分析介詞的動作意義,將介詞適當翻譯成漢語中的動詞形式。
綜上所述,英語名詞的優(yōu)勢主要與以下幾方面有關:(1)名詞被廣泛使用;(2)抽象名詞翻譯成動詞;(3)名詞的廣泛使用造就介詞的優(yōu)勢。
(二)英語向漢語翻譯時對英語抽象名詞的巧妙轉換策略與成因
英語的名詞化有明顯的傾向,有許多應該用動詞表達的英語都借助名詞來表達概念。在英漢互譯當中,應該注意漢語動詞,擺脫英語名詞化的束縛,根據翻譯的需要,把英語中的名詞轉換為漢語動詞。在英語中,有很多由形容詞或者動詞演變的抽象名詞,這些都是英語才具有的,一般而言,在漢語中極其難找到所對應的詞語,所以要把它們翻譯成漢語動詞。
(三)英語向漢語翻譯時對英語動作意義名詞的巧妙轉換策略與成因
除抽象名詞之外,英語句子中還有很多表示動作意義的名詞,在這些名詞當中,還有很大部分可以被用作名詞的,是動詞與名詞的兼類詞,在漢英互譯時,要領悟其中的動作意味,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轉換為動詞的形式。endprint
(四)英語向漢語翻譯時英語動詞ing形式的轉換
動詞ing的形式,是一種名詞化手段,就是在動詞原形后面加ing,使動詞賦予名詞的性質,這一類詞來源于動詞,有動詞的特征,所以,在漢譯時,還要還原為動詞形式。
(五)英譯漢過程中如何對英語名詞進行巧妙轉換
有部分名詞是由形容詞派生而來的,這一類名詞一般都可以轉換成形容詞。有些前面加了不定冠詞作為表語的名詞,一般也要翻譯成形容詞。還有一部分名詞是作為定語去修飾名詞的,這一類名詞也可以翻譯為形容詞。
三、漢譯英名詞翻譯的轉換策略與成因
在漢譯英時,因為兩種語言的表達習慣于語法有很大的差異,在保證不改變原文意思的前提下,譯文則必須改變詞類,這稱為詞類轉換,詞類轉換在英漢互譯中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翻譯技巧,只有正確運用這種技巧,才能翻譯出準確而通順的文字。
漢語是一種動態(tài)語言,有動詞多用的習慣。而英語是靜態(tài)語言,動詞往往只能充當謂語成分,如果要充當其他的句子成分,就要改變詞形或者添加詞綴,改變詞類。在漢譯英過程中,一般要將漢語謂語動詞之外的動詞轉變成英語的名詞或者動名詞,特別是不定式結構或者抽象名詞。
(一)在漢譯英過程中,對漢語名詞靈活轉換的策略與成因
在漢語當中,一種詞類充當幾種句子成分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例如漢語的名詞不僅可以充當主、謂、賓語,還能充當定語,這些也是很普遍的情況。但在英語中,即使名詞的用法有很多,也可以充當主語、賓語、表語、定語,但充當定語則非常少。但漢語的名詞充當定語的情況有很多,所以,在漢譯英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要將漢語的名詞轉換成英語的形容詞,才能使句子更加通順明了。
(二)在漢譯英過程中,漢語形容詞轉換為英語名詞的技巧
漢語的語法功能比英語的語法功能要強,漢語的一種詞類可以充當多種句法成分,漢語的形容詞不僅可以充當主、賓、定語,還可以充當謂語成分,而英語一般只能一種詞類充當一種句子成分。英語的形容詞在通常情況下只能充當定語、賓語補語及補語這三種句子成分。所以,漢語中如果形容詞充當了謂語,不管是整個句子的謂語還是句子當中的部分謂語,在翻譯為英語的過程中,一般都要翻譯成與漢語意義相符合的名詞短語或者名詞。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特別對于高年級學習英語而言,英漢互譯中名詞的巧妙轉換對學習英語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在說明書、廣告詞以及一些習語的翻譯中,名詞的轉換可以更加通順自然而準確地表達出原文的信息。但因為英漢互譯的靈活度比較大,而英語和漢語屬于不同的語系,所以很難在翻譯兩種語言的時候找到可以完全相對等的詞語,為了翻譯出流暢的譯文,英語名詞的轉換應該嚴格遵循通順而忠實這兩個標準,所以要根據原文中的不同情況進行靈活處理。
參考文獻:
[1]薄冰.薄冰大學英語語法[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0.
[2]古今明.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3]宋天錫,吳文梅.英漢翻譯教程[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4]張培基,喻云根.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5]張威,董娜.英漢互譯策略對比與應用[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封麗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