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觀點
當干部、當領導不務實,指揮棒就會變成攪屎棍。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一書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公開出版發(fā)行,該書收錄了習近平六篇講話文章,對于如何當好領導干部,提出了嚴厲告誡。(9月15日《中國經(jīng)濟周刊》)
習近平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如果干部即使“能下”也采用“伯樂相馬”機制,用人腐敗的問題可能會更嚴重。
——在談及推動我國干部管理制度從退休制向市場制演進,如何用制度保障“上”“下”均成為常態(tài)時,反腐理論研究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任建明如是說。(9月10《法治晚報》)
任建明
深入反腐不是哪一個機構、哪一個部門的事,也不是執(zhí)政黨內部的事,而是一場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戰(zhàn)役。
——在反腐持續(xù)深入的當下,如何保障反腐勢頭不致減弱,如何確保反腐的精確打擊高效命中,媒體評論員李思輝認為,必須要讓廣大群眾參與進來?!?月15日《光明日報》》
基層治理法治化的重點是約束和規(guī)范公權力,防止權力太“任性”。
——阜陽市人民政府市長李平認為,目前,基層的部分黨員干部法治水平不高,仍習慣于用行政命令辦事,一些地方損害群眾合法權益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的核心就是如何用法律和制度來約束權力。(9月14日《學習時報》)
李平
負責任的人能把冷板凳坐熱,不負責任的人能把熱板凳坐冷。
——“三嚴三實”是當前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話題,在談及這一話題時,湖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侯長安認為,黨員干部要把嚴以修身擺在為官從政的首要位置,而修身的至高追求就是勇于擔當。(9月15日《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傳統(tǒng)的小敲小打注定是隔靴搔癢,唯一的出路只能是最決絕的壯士斷腕。
——國企改革是近期的熱點話題,在談到如何才能徹底杜絕國企內“家天下”和腐敗問題時,媒體評論員井橋夕如是說。(9月15日《京華時報》)
法院平反冤案,公開認錯,不丟人;法院不這么做,才丟人。
——日前,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在《亳州晚報》上刊登公告,為“亳州興邦公司集資詐騙案”中原判有罪的邱超等19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并向他們賠禮道歉。對此,《新京報》發(fā)表社論稱,法治不可能100%杜絕冤案,但應在出現(xiàn)冤案之后有成熟救濟渠道,及時澄清事實。(9月9日《新京報》)
侯長安
俘虜公權力是“圍獵”的真正目的。
——近年來,許多干部落馬都具有一個顯著的共同特征:被“圍獵”。黨員干部掌握著權力,不可避免“各種誘惑、算計都沖著你來,各種討好、捧殺都對著你去,往往會成為‘圍獵’的對象”。江蘇南通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黃紅平認為,黨員干部被圍獵只是表面現(xiàn)象,公權力才是被圍獵的實質對象。(9月15日《檢察日報》)
各級“一把手”不能有“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的想法。
——日前,央視《新聞聯(lián)播》和中央紀委官網(wǎng)都發(fā)布了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委原書記李慶貴被問責的消息。媒體評論員顧昀認為,這是在告誡各級黨政一把手,切莫再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為官心態(tài)。(9月8日《京華時報》)
開放是氣質,改革是精神。
——中國的開放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期任務,將伴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過程。對此,《人民日報》發(fā)表評論員文章稱,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改革必然要求開放,開放也必然要求改革。(9月17日《人民日報》)
電視問政“冒虛汗”,病根在于工作“不嚴不實”,經(jīng)不起考驗。
——9月16日上午,由湖北省紀委、監(jiān)察廳、省糾風辦主辦的“督履職”電視問政直播活動在武漢舉行。在電視會上,一些領導面對群眾的提問感到“身體不適”。媒體評論員鐘爍明認為,冒汗、難受說明心有所觸,情有所動,但細想揣摩,這些人還是略顯工作經(jīng)不起太多檢驗,缺乏沉著應對群眾提問的底氣。(9月18日《人民論壇》)
選擇吃公家飯,就得把一個“公”字悟深參透。
——近日,山東濟寧市長梅永紅去職另就之事被輿論場炒得沸沸揚揚。中國社科院中國廉貞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撰文稱,這是“官本位”思想正在被撬動,人們對當官的意義有了新的認識。(9月10日《環(huán)球時報》)
高波
政府的父愛主義溫情會慣壞任性的業(yè)主。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經(jīng)濟學系主任尹海濤撰文稱,政府在環(huán)境保護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政府承擔責任,并不等于說政府要面面俱到,事事操心,而必須要充分用好市場這個幫手。(9月11日《南風窗》)
尹海濤
群團組織不是“貴族俱樂部”,群團干部更不能做裝點門面、“嫌貧愛富”的事情。
——江西省委書記強衛(wèi)在省委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上強調,群團工作要克服重精英、輕草根的傾向,必須把握好代表誰、聯(lián)系誰、服務誰的問題,哪里有群眾,群團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9月22日《人民日報》)
強衛(wèi)
倘若提的腐敗分子比抓的腐敗分子還多、還快,怎么反腐???
——中央紀委研究室研究員邵景均認為,反腐的根本在于用人,只先改革完善用人制度,保證能把好官、能官、清官選上來,這才是消滅腐敗的最有效方式。(9月21日《北京日報》)
不講責任,不追究責任,再好的制度也會成為紙老虎、稻草人。
——9月22日,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站刊文強調,要強化責任追究,層層傳導壓力,使問責成為常態(tài)。文中指出,制度立起來,內容看得見,責任才不會空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