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厚民,從未放下過手中相機
——呂厚民在揚州興化的7年事
□ 文/王 鑫
提要:2015年3月9日,攝影大家呂厚民逝世,享年88歲。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看過呂厚民拍攝的毛澤東照片。他為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lǐng)導人留下了很多珍貴瞬間。呂厚民對中國攝影做出巨大貢獻,曾任新華社江西、江蘇分社攝影組長。為懷念這位著名的攝影大師,《中國記者》特邀《揚州晚報》記者王鑫采寫此文。
關(guān)鍵詞:呂厚民 懷念 追憶 攝影
2015年3月9日,攝影大家呂厚民逝世。
幾乎每名中國人,都曾看過呂厚民所拍攝的毛澤東照片。作為在毛澤東身邊工作時間最長的攝影師,呂厚民定格下很多幅毛澤東的經(jīng)典形象?!拔母铩逼陂g,呂厚民被下放到揚州興化農(nóng)村,在這里,他度過了7年多的時光。雖然貧苦漂泊,但呂厚民都從未放下過手中的相機。
所有的往事,如今都藏在8旬老人王虹軍的腦海里。呂厚民在興化的7年多時間,基本都在他的陪伴下走過?;茧y見真情。
1967年的初夏,新蟬初鳴,第一次看見呂厚民的場景,王虹軍還是歷歷在目:“那是1967年,‘文革’開始后不久,我當時正在興化縣文化館工作,首當其沖被批斗了。但是,總要有人干活,特別是開展攝影工作時,又都離不開人,軍代表就讓我重新開始拿起相機。因為需要拍攝的內(nèi)容很多,我就提出來,需要找一個幫手。他們問要找誰,我就提出了呂厚民?!蓖鹾畿娀貞浀?,“當時,我還沒有和呂厚民見過面,就是知道他下放到這里的農(nóng)村來了。之前,我都是在《人民日報》等國家級媒體上看見呂厚民的作品,雖未謀面,內(nèi)心早就對他很是敬仰?!?/p>
王虹軍的要求得到了批準。第二天,呂厚民就來到了興化縣城。聽說他來了,王虹軍連忙丟下手中的活,迎上前去。站在他面前的呂厚民,個子不高,身形單薄,面色蒼白,憔悴不堪,只是說了一句:“我叫呂厚民,今天來這里報到?!?/p>
攝影大家 呂厚民
沉默、寡言,這是呂厚民留給王虹軍的第一印象。最開始的時候,呂厚民的話不多。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有時候,還會長久望著一處水面發(fā)呆。
呂厚民下放的地方,是興化縣海河區(qū)釣魚鄉(xiāng)楊家大隊第四生產(chǎn)隊,距離縣城幾十里路,條件非常艱苦。王虹軍到過呂住的地方,泥巴糊起的墻面,茅草蓋成的屋頂,屋內(nèi)爛泥裹足,屋外垃圾堆積。從北京到興化,從中南海到農(nóng)村,其中的落差,可想而知。更何況,呂厚民還帶著妻子劉鐘云和三個孩子,看著他們的生活,王虹軍心中不忍。
好在,只要呂厚民拿起相機,他的話就多了起來,臉上的神情也活絡(luò)多了,眼睛里就有了光澤。一開始,王虹軍還以為,呂厚民肯定會帶著相機。誰知道,他竟是兩手空空而來。王虹軍手上有一部別人用過的二手德國羅萊福萊相機,兩個人就共用一部相機,穿行在興化農(nóng)村的阡陌之間。
興化是魚米之鄉(xiāng),兩人拍攝的第一個鏡頭,就是糧食入倉。長長的傳送帶,將稻米運至高處,再從上方傾泄入倉,場面十分壯觀。呂厚民總是讓王虹軍先拍,自己在一旁觀察。王虹軍調(diào)試了一下,用了“快門1/125,光圈F8”的系數(shù)拍攝。一會兒,呂厚民在一旁建議說:“如果調(diào)一下快門和光圈,快門1/30,光圈F16,效果會不會更好?”根據(jù)呂厚民提出的系數(shù),王虹軍再進行拍攝,獲益匪淺。
在兩人的交流過程中,呂厚民從未以著名攝影師自居。他總是以商量的口氣,和王虹軍說話,很多時候,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后,都會十分謙遜地說上一句:“虹軍,你看呢?”
隨著交往,呂厚民越來越放松。在農(nóng)村,盡管生活條件大不如前,但是當?shù)剞r(nóng)民的質(zhì)樸純善時常讓他們感受溫情。在這里,不用提心吊膽過日子。鄰家在河里打撈起來的小魚,放上咸菜熬煮,都會送來一小碗。漸漸地,看著妻兒臉上,露出久違的笑意,呂厚民的心,也逐漸踏實了下來。
一次在電廠拍攝,王虹軍看到呂厚民使用燈光。在呂厚民手中,燈光的燈位高低,
主燈輔燈之間的光比,光線的強弱,都是絲毫必較。
照片沖洗好后,王虹軍看到成品時,才發(fā)覺呂厚民對于燈光的理解。人物臉部的亮度和暗度恰到好處,每一幅人物照片,都顯現(xiàn)出膚色質(zhì)感?!皡魏衩駥ξ艺f,攝影技術(shù),就是寫實、求真、傳情、表意,每一個細節(jié)都不能放過?!蓖鹾畿娀貞浀溃芭臄z人物時,呂厚民特別講究細節(jié)的捕捉,往往是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就能體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來?!?/p>
有一次,兩人走在烏巾蕩中,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游蕩著四只漁船??吹竭@樣的場面,兩人不約而同想到登高取景,湖邊正好有一處廢棄的磚窯,兩人就相互搭手,登上窯頂。呂厚民站在高處,大聲招呼著湖面上的漁民:“漁船上的老鄉(xiāng),你們從哪來???”漁民也在船上和他應和著,就在對話之間,呂厚民拍下好幾幅照片。水面上波光粼粼,小船上漁民撒網(wǎng)。每一張網(wǎng),都捕獲著希望,還有那天呂厚民的高聲笑語。
“呂厚民每拍攝一張照片,都不會隨隨便便按下快門,他都會來回走上幾次,尋找最佳的拍攝角度?!蓖鹾畿娬f道,“特別是他對被攝者充滿了尊重,無論是百姓工人,還是農(nóng)夫漁民,他都非常禮貌地和對方攀談,事先征得對方同意。”
興化地勢低洼形成了獨特的垛田風貌。農(nóng)民開挖網(wǎng)狀深溝,或用小河的泥土堆積而成垛狀高田。或方或圓,或?qū)捇蛘蚋呋虻?,或長或短。春暖花開,油菜花開,千垛萬垛一片金黃,十里八村陣風飄香。當呂厚民第一次來到垛田邊上時,看到“船在水中走,人在花中游”時,不由驚呼:“走過這么多地方,這里的垛田風貌是獨一無二的?!?/p>
為了拍攝好眼前美景,呂厚民特地拿出了一卷過期的彩色柯達膠卷,這在當時可是稀罕物。一卷膠卷只有12張,每一張的構(gòu)圖用色,都費盡思量。他們在金黃色的垛田中穿行,乘小船,走獨木,樂在其中。最后,他們拍攝了一組彩色照片,名為《垛田春色》。
“文革”結(jié)束后,全國舉行了首屆攝影展,他們就選送了其中一幅作品,順利入選;此后,在《中國攝影》恢復創(chuàng)刊的首期中,這幅《垛田春色》被用作封面;建國30周年攝影藝術(shù)作品展,這幅作品再次入選。在當年,這幅照片成為了中國鄉(xiāng)村景色的范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刊用這幅作品的出版物上,這幅《垛田春色》的作者,均署名為“呂厚軍”,取了“呂厚民”和“王虹軍”兩人名字?!爱敃r,我們都想署對方的名字,結(jié)果誰都說服不了對方,結(jié)果,就取了‘呂厚軍’這個名字。”王虹軍笑道。
幾年過去了,呂厚民在興化邊走邊拍,留下了不少珍貴的影像。呂妻劉鐘云常年居住在北方,來到興化后,氣候很難適應,患上了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一到陰雨天氣,就酸疼難忍。王虹軍看到在縣城文化館后面,有一間破舊的小房子,面積只有8平方米,但是好歹要比農(nóng)村的條件好。經(jīng)過他爭取,呂厚民一家住到了興化縣城里。
但是,就在這時,根據(jù)當時有關(guān)文件,說是呂厚民這批下放的,不得回京。大家知道消息后,都很為呂厚民著急,卻又不敢泄露文件內(nèi)容。王虹軍故作隨意地問他:“你都下來這么久了,毛主席知道嗎?要不要寫封信給他,匯報一下你的情況?”呂厚民聽了之后,當即寫信。沒過多久,就接到了毛主席要接見他的消息。
從北京回來后,呂厚民激動地告訴王虹軍:“毛主席還是很關(guān)心我的,曾問了三次我的下落?!痹诿飨挠H自過問下,呂厚民調(diào)回新華社江西分社,并在第二年調(diào)回北京工作。
在臨行之前,呂厚民把王虹軍請到家中,從床底下拖出一個小木箱,里面珍藏著一本小影集。里面都擺放著毛主席的珍貴照片,還有一張是毛主席跟呂厚民握手的照片,那是呂厚民在古巴舉辦個人攝影展歸來時,毛主席親切接見了他。7年多來,這本小影集,無論呂厚民身在何處,都把它放在了最妥當?shù)牡胤健?/p>
當晚,王虹軍也把心中的疑問一股腦都問了出來:“給毛主席他們拍照,你緊張嗎?”呂厚民說:“開始當然非常緊張,但是毛主席人非常隨和,就和普通人一樣?!蓖鹾畿娪謫枺骸斑@么多年來,你拍攝失誤過嗎?”呂厚民想了想后回答說:“拍照就是要隨時做好準備,我一次失誤也沒有過。”
冥冥之中似有安排,2015年3月9日,呂厚民逝世的當天上午,王虹軍編著的《運河與揚州百年影存》正在揚州進行首發(fā)儀式,其中收錄了呂厚民的兩幅攝影作品。一幅是《放鴨圖》,反映了揚州運河上放鴨的場景。一幅是《精雕細刻》,是一位揚州工藝大師正在雕刻漆器花瓶的圖片。首發(fā)式上,噩耗傳來,王虹軍情難自抑,放聲大哭。
“我特別記得,拍攝那張《放鴨圖》的場景。那天,我們從揚州行署第二招待所出發(fā),到南門車站坐車,準備去江都,并肩坐在靠前右側(cè)的位置上,車子開過揚州大橋時,他忽然大聲喊道,我要下車,我要下車。我也沒明白,他為什么這么著急。司機說,下車后就不能再上來了。他也不管,停車后就趕緊往回跑,我跟著他,到了橋上,忽然看到水面上成千上萬的鴨子,正在水中游弋,場面非常壯觀,他立刻用那臺羅萊福萊相機,拍下了這個鏡頭。照片拍到了,班車卻走了,我們就一路走回了招待所。我特別記得,那天的呂厚民非常高興,一臉的興奮和滿足,像個孩子一樣?!蓖鹾畿娀貞浀?。(作者是《揚州晚報》文娛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