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西云 , 李必文,b, 何彬, 曹強
(南華大學(xué)a.機械工程學(xué)院;b.核科學(xué)技術(shù)學(xué)院,湖南衡陽421001)
長期以來,以Stellite 6為代表的CoCr-A類鈷基合金一直占據(jù)核級閥門密封面堆焊材料的主導(dǎo)地位,以滿足核閥工況條件下所要求的耐腐蝕和沖蝕、抗擦傷和劃傷、高溫紅硬性等優(yōu)良性能[1]。采用自熔性Stellite 6鈷基合金粉末及激光堆焊技術(shù),可以在核閥密封面上得到較常規(guī)堆焊方法更為致密、硬度更高的鈷基硬質(zhì)合金堆焊層[2]。某些工況下,核閥密封面摩擦副的硬度差要求在50 HB以上,而Stellite 6激光堆焊層的顯微硬度曲線中部平坦,在保證堆焊層最小厚度、密封環(huán)帶寬度及表面硬度的前提下,調(diào)整控制密封面摩擦副硬度差的工藝難度很大。本文研究在Stellite 6激光堆焊層表面進行高溫、高束流密度、大劑量的N+注入,以期通過改變堆焊層的化學(xué)成分和微觀結(jié)構(gòu)來降低密封面的摩擦因數(shù)、提高耐磨性[3],并利于調(diào)節(jié)摩擦副的硬度差。
1#、2#試樣本體材料為核閥常用的00Cr17Ni14Mo2奧氏體不銹鋼,即316 L。堆焊材料為自熔性Stellite 6鈷基合金粉末,粒度-200~+400目,化學(xué)成分如表1。在TJHT-T5000型5 kW橫流CO2激光器上采用同步送粉法對316L試樣進行兩層激光堆焊,激光加工參數(shù)為:功率2 500 W,矩形光斑尺寸a×b=5×4 mm(其中a垂直于掃描方向),掃描速度5 mm/s。1#試樣單層焊道數(shù)為8道,2#試樣單層焊道數(shù)為4道并在堆焊完成后采用相同的激光加工參數(shù)對搭接位置進行了掃描重熔,單層多道搭接的焊道間距均為1.5 mm。1#試樣經(jīng)線切割制成長×寬=15.1 mm×12.7 mm的3#、4#試樣,2#試樣制成同樣大小的 5#、6# 試樣,3#、5# 試樣用作 N+注入實驗,4#、6# 試樣用作測試比對。
3#試樣厚14.4 mm,5#試樣厚14.3 mm,將其堆焊層表面磨削并逐級打磨至鏡面,均制成14 mm厚,用無水乙醇清洗并用蒸餾水沖洗后晾干,放入電熱鼓風(fēng)干燥箱,在53℃溫度下干燥24 h。采用核工業(yè)西南物理研究院研制的多功能離子注入增強沉積設(shè)備對3#、5#試樣堆焊層進行高溫、高束流密度、大劑量的N+注入,注入工藝參數(shù)如表2。注入過程中,未采用水冷且試樣與靶臺隔熱,經(jīng)熱電偶測定靶溫為420℃;采用直徑30 mm的法拉第筒測得束流為1 mA,則束流密度為0.142 mA/cm2;注入劑量D=t·Φ/q=4×1018ions/cm2,式中:t為注入時間,s;Φ 為束流密度,A/cm2;q 為一個 N+所帶的電荷,1.6×10-19C。
3#~6#試樣經(jīng)王水腐蝕30 s后清洗晾干,利用JSM-6490LA型掃描電鏡(SEM)及其附帶的X射線能譜儀(EDS)對未注、受注試樣進行顯微組織觀察、微區(qū)成分檢測和比對,檢測受注試樣的N+濃度分布;結(jié)合XD-3衍射儀研究表面相結(jié)構(gòu);用JB-3C表面粗糙度儀測量3#、5#試樣受注前后的表面粗糙度;用HXD-1000B顯微硬度計測試堆焊層顯微硬度;按橫截面尺寸4.7 mm×4.7 mm線切割取出摩擦磨損實驗試樣,在MM-W1B型立式萬能摩擦磨損試驗機上進行小盤、單針滑動摩擦實驗。
表2 N+注入工藝參數(shù)
圖1為SEM下觀察到的3#試樣受注后的表層顯微組織以及垂直于受注表面的EDS分析點位置,表3為EDS分析結(jié)果??梢?,相對于常溫、中等束流密度(20~30 μA/cm2)、中小劑量(1017ions/cm2 級)等一般條件下不超過 0.1 μm 的 N+注入深度[4],3# 試樣在高溫、高束流密度、大劑量條件下的N+注入深度提高了兩個數(shù)量級,達到了15 μm,且濃度呈準高斯狀分布。適用于一般條件下的注入離子濃度分布公式為[5-6]
圖1 3#試樣注入層顯微組織EDS分析點位置
而3#試樣的檢測結(jié)果表明式(1)并不符合高溫、高束流密度、大劑量注入條件下的N+濃度分布的實際情況。由于本實驗的N+注入是在高溫及高束流密度條件下進行,決定離子濃度分布形態(tài)的物理作用、熱擴散及化學(xué)效應(yīng)與一般條件不同,特別是增強擴散作用會使離子注入深度大大增加,因此應(yīng)采用考慮了離子注入過程中的濺射效應(yīng)和熱擴散作用的離子濃度分布公式[4,7,8]:
式(1)、式(2)中:cN(x)為距受注層表面 x處的離子濃度(原子分數(shù));n0為基體的原子密度,cm-3;Y 為濺射系數(shù);S(D)為經(jīng)劑量 D 注入后表面去除厚度,nm,S(D)=DY/n;Rp為離子平均投影射程,nm;ΔRp為投影射程的統(tǒng)計偏差,nm;D0為離子擴散系數(shù),m2/s;t為注入時間,s。
經(jīng)檢測,5#試樣的N+濃度分布情況與3#試樣類似,這也驗證了公式(2)在本實驗中的適用性。
圖2為3#試樣N+注入后表層的XRD分析結(jié)果,經(jīng)與4#試樣比對,表明高溫、高束流密度、大劑量的N+注入使堆焊層表面的化學(xué)成分和合金相發(fā)生了很大改變,生成了大量微晶態(tài)的Fe3N、細小的Fe2N和FeNm(m<1)以及一定量的Cr3N0.4C1.6,這些氮化物均呈彌散分布,由于N+注入后堆焊層表面不再機加工,這無疑有利于增加Stellite 6激光堆焊層的硬化效果及強度。由XD-3的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JADE6分析出Fe3N的晶粒尺寸為18.2 nm,F(xiàn)e2N、FeNm的平均晶粒尺寸為43.9 nm,這有利于細晶強化。與4#試樣比對,N+注入后堆焊層表面仍存在彌散分布的高硬度碳化物Cr7C3、Cr23C6(硬度高達1000~1240HV[9])以 及 一 定 量 的 Mn23C6、Cr13Ni5Si2、Cr15.5Fe7.42C6。Stellite 6激光堆焊層N+注入后表面合金相結(jié)構(gòu)的改變無疑對提高硬度和耐磨性非常有利。5#試樣XRD分析結(jié)果類似。
圖2 3#試樣注N+后表層XRD分析結(jié)果
表3 3#試樣N+注入后堆焊層顯微組織EDS分析結(jié)果(質(zhì)量分數(shù)) %
表4為3#、5#試樣激光堆焊層上表面N+注入前、后的表面粗糙度檢測值。
表4 試樣上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檢測結(jié)果表明,經(jīng)高束流密度、大劑量N+的轟擊和濺射作用,Stellite 6激光堆焊層上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有較大改善:Ra值降低了0.11 μm以上,Ry降低了0.4 μm以上,Rsm減小了15 μm以上,這對于改善堆焊層表面的支承條件和提高耐磨性十分有利。
圖3、圖4分別為3#、5#試樣N+注入前、后堆焊層橫截面的顯微硬度曲線??梢姡琋+注入后顯微硬度曲線整體抬高。由前述EDS分析結(jié)果知,3#試樣N+注入深度達到了15 μm,但這只能表明15 μm以下深度的N+濃度較低(如質(zhì)量分數(shù)在1%以下則SEM檢測不出)。注入過程中N+的能量隨深度增加而衰減,理論上當(dāng)N+的能量降低至大約20 eV時便在注入基體中停止運動,而在本實驗中,由于剩余能量及高溫、大劑量產(chǎn)生的增強擴散作用的存在,N+會繼續(xù)向深層前進,可到達接近結(jié)合界面附近。盡管入射N+在基體中引起的級聯(lián)碰撞時間很短,但會伴隨著間隙原子和空位的形成和遷移,形成位錯、化合物及合金相,當(dāng)大劑量的N+使注入層達到無序化時,還有大量的微晶組織出現(xiàn)[3]。顯微硬度與N+注入深度及物相分布有著良好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注入層的析出強化、固溶強化和微晶強化作用對提高堆焊層的顯微硬度作出了明顯貢獻。在相同的深度區(qū)域,N+注入后的顯微硬度曲線較注前抬高且較為陡峭,這對于調(diào)節(jié)核閥密封面之間的硬度差提供了方便。
圖3 3#試樣堆焊層注入N+前后的顯微硬度曲線
圖4 5#試樣堆焊層注入N+前后的顯微硬度曲線
對3#~6#試樣進行的小盤、單針滑動摩擦實驗所采用的對磨試樣材料為經(jīng)整體淬火處理的45鋼,端面平均硬度56.9 HRC。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即每完成一次摩擦磨損實驗后試樣對磨面都進行打磨拋光處理,并使表面粗糙度基本一致。表5為采用的摩擦磨損實驗參數(shù),表6為試驗機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給出的平均摩擦因數(shù)及在BS210S型電子天平(精度0.1 mg)上稱出的試樣失重量,圖5為試樣在摩擦磨損過程中瞬時摩擦因數(shù)的變化曲線。
表5 摩擦磨損實驗參數(shù)
圖5 3#~6#試樣瞬時摩擦系數(shù)變化曲線
摩擦磨損性能對比實驗結(jié)果表明,高溫、高束流密度、大劑量的N+注入使Stellite 6激光堆焊層的耐磨性得到顯著改善。本實驗?zāi)Σ聊p形式為磨粒磨損[10],文獻[3]提出的磨損體積的計算公式為 V=2Wtanθ/(3πσy),式中:V為磨損體積;σy為材料屈服應(yīng)力;W為所加負載;θ為粗糙表面的平均角或凸起硬化物的平面角。N+注入所產(chǎn)生的析出強化、固溶強化和微晶強化作用使σy值得以增大,N+注入對表面粗糙度的改善和大量微晶組織、細小彌散化合物的出現(xiàn)使θ值得以減小,均是受注Stellite 6激光堆焊層耐磨性顯著改善的主要原因。大劑量的高能N+注入在靶材中造成晶格缺陷,使得位錯周圍沉積了大量的間隙原子,形成了稠密的位錯網(wǎng)。注入N+產(chǎn)生的點缺陷與位錯交互作用使得位錯被釘扎住,不但阻礙了位錯的運動且阻止了裂紋的擴散,使堆焊層表面受注后變硬耐磨。摩擦磨損過程中產(chǎn)生的局部高溫和應(yīng)力使注入的N+不斷向靶材內(nèi)部遷移,使得位錯網(wǎng)也逐漸向堆焊層內(nèi)部推移。只要磨粒磨損的速率小于位錯網(wǎng)的推移速率,耐磨性能的改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表6 3#~6#試樣的平均摩擦因數(shù)及失重量
1)在高溫、高束流密度及大劑量的注入工藝條件下,N+在核閥密封面Stellite 6激光堆焊層中的注入深度達到15 μm,且濃度呈準高斯狀分布,表明靶溫和大劑量所產(chǎn)生的增強擴散作用是影響N+分布及穿透深度提高兩個數(shù)量級的主要原因。
2)N+注入所產(chǎn)生的析出強化、固溶強化和微晶強化作用使注入層的顯微硬度曲線整體抬高,有助于方便地調(diào)節(jié)核閥密封面之間的硬度差。
3)化學(xué)成分和合金相的改變、顯微硬度的提高、表面粗糙度的改善及位錯網(wǎng)向堆焊層內(nèi)部的推移是Stellite 6激光堆焊層在N+注入后耐磨性能得以明顯提高的主要原因。
[1] 蘇志東.核級閥門密封面堆焊[J].閥門,2007(5):19-21.
[2] 徐寶信,趙民.激光熔覆合金表面耐磨性試驗研究[J].機械設(shè)計與制造,2002(6):87-88.
[3] 張通和,吳瑜光.離子注入表面優(yōu)化技術(shù)[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93.
[4] 白彬,張鵬程,鄒覺生,等.溫度對N離子注入金屬深度分布的影響[J].金屬學(xué)報,2001,37(1):82-86.
[5] 張通和,吳瑜光.離子束表面工程技術(shù)與應(yīng)用[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
[6] Feng K,Shen Y,Mai J,Liu D,Cai X.An investigation into nickel implanted 316L stainless steel as a bipolar plate for PEM fuel cell[J].J Power Sources,2008,182:145-152.
[7] Samandi M,Shedden B A,Smith D I.Microstructure,corrosion and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plasma immersion ion-implanted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1993,59:261-266.
[8] Malaczyski G W,Chi L H,Elmoursi A A,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surface modifiediron by nitrogen plasma 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a microstructural study[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1999,262:289-299.
[9] 李必文,張春良,金坤文.核閥密封面FCo-5合金粉末激光熔覆層的組織與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學(xué)與工程,2014,19(1):159-164.
[10] 白彬,張鵬程,鄒覺生,等.316L不銹鋼氮離子注入層的高溫摩擦磨損特性[J].摩擦學(xué)報,2001,21(2):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