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事買了一件新衣,別人剛夸了一句“好看”,她立刻口若懸河:名牌、限量版、專門飛去香港買的。價格之高,對我們這些普通的工薪一族,實在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
新來的小妹妹,羨慕到瞠目結(jié)舌,就差沒有當(dāng)眾流口水了。于是,有資深前輩悄悄提醒她:“傻丫頭,她老公在國外,夫妻長期分居,感情不和,她的生活里,除了這些名牌,再也沒有別的東西了……”
樓下新搬來一位鄰居,很健談,看到誰都自來熟的樣子。那天下班,不幸被他“撞”著,像查戶口一樣,問我在哪兒工作,月收入多少。為了轉(zhuǎn)移話題,我趕快問他:“您是做什么的呀?”
結(jié)果,像是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他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曾經(jīng)做過很大的生意,有巨額存款,小城里有若干房產(chǎn),女兒嫁入豪門,兒子娶了名媛……我頻頻看表,頭疼欲裂,終于找了個借口脫身。
此后,常見這位尊鄰,獨自在樓下曬太陽,也不見兒女上門看望。除了對人曬自己的錢和房子,他真的無事可做。倒是住在他家對門的那位老伯,每月按時領(lǐng)一筆不多不少的退休金,時常在陽臺上侍弄花草,每到周末孩子們都會來,樓道里彌漫著蔥花爆肉的香,日子是那么妥帖和溫暖。
有位文友,在博客的首頁里,羅列了長長的作品發(fā)表目錄,曾獲過什么獎,還有自己的職位等,看起來非常熱鬧。身為一名兼職的撰稿人,每次登錄此人的博客,我總會忍不住有些羨慕。
一位文友姐姐聊起這件事,卻淡淡地說:“發(fā)表量并不代表成功,一個真正熱愛寫作的人,應(yīng)該時常停下腳步想一想,寫了那么多,有幾篇是可以被讀者記住的呢?如果沒有,羅列再多的數(shù)字,又有什么意義呢?”
【素材解讀】
也許,這是個人心無比浮躁的年代,很多人都喜歡在手里握一副名叫“張揚”的牌,似乎只有秀點什么,才能證明些什么,卻往往忽略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有時候,你越是喜歡秀,越是證明內(nèi)心的荒涼。
【適用話題】
真正的風(fēng)光;表象與內(nèi)在;最有力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