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xué)偉
50歲,我退休了,一哥(老公)55歲也退休了。我們分居多年,同一年退休,一下子團聚了。初老人生,我們來到了北京,和在北京工作的兒子團聚了。
兒子在一家私企做運營總監(jiān),早出晚歸,很忙很累。老爸老媽初來乍到,搞衛(wèi)生、洗衣、做飯、交費、收發(fā)快遞,使兒子緊張繁忙的情緒暫時得到松弛。
雖然和兒子住在一起,一天見到兒子的時間也是有限的。家務(wù)活很快做完了,閑下來的兩口子竟然無所適從。一直分居兩地,現(xiàn)在整天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竟然也不大適應(yīng)了,吵鬧也漸漸開始了,兩口子生活習(xí)慣原來完全不同。
一哥先插隊做過3年知青,在部隊入伍4年,后轉(zhuǎn)業(yè)到鐵路局,一干就是30多年。幾乎都是部隊紀(jì)律,早早起床,早早睡覺,一日三餐準(zhǔn)時準(zhǔn)點,飯菜熱乎就行,還得瞇個小午覺……
一哥愛好看軍事新聞和《地道戰(zhàn)》《平原游擊隊》《鬼子進村了》這些老的不能再老的戰(zhàn)爭片。出去買菜時,買那千篇一律的蔬菜,多的吃不完,叫人懊惱不已。
我喜歡文學(xué),堅持筆耕不輟。遇到寫作興奮點,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吃飯忘記了做家務(wù)。我喜歡美食,品嘗各種街頭風(fēng)味小吃,也動手在家里做佳肴,傳統(tǒng)時尚結(jié)合的美食,兒子特別上口,也讓忙碌的兒子在家庭美食中得到放松。
一哥曾經(jīng)做的飯菜,超級一流。現(xiàn)在,退休一哥,竟然不會做飯了,不是甜就是咸,兒子不動筷子,我嘟囔個沒完沒了。結(jié)果,吵架在所難免。寫作完畢,廚房是我的舞臺,兒子吃的越多,我干的越歡。一哥蔫了,在陽臺打轉(zhuǎn)。
我們和兒子住在東五環(huán),卻是長安街延伸線,坐地鐵30分鐘就到天安門了。我和一哥愛運動,于是騎自行車到天安門鍛煉去,60分鐘就騎到了,沿途欣賞不少京城美景。一哥拍照很有一套,我的拍照技術(shù),還是一哥手把手教的??赏诵菀桓?,拍的照片,卻不令人滿意。角樓沒有尖,全身像沒有腳,拍攝櫻花沒有花的特寫以及神韻,一哥真是老到家了。拿我的平板電腦,手把手教一哥,一哥不耐煩了,拗勁上來了。結(jié)果,騎單車鍛煉,鬧的不歡而散。
兒子一到周末,就帶著我們出去吃飯或者郊游,我很是配合,老伴卻不喜歡。常常是兒子和老媽出去吃飯、郊游,老爸一個人在家看戰(zhàn)爭片。兒子不高興,眼神中流露出不快。趁兒子上班,我把一哥數(shù)落個沒完沒了,兒子孝心不知領(lǐng)情。一哥也爆發(fā)了:本人不喜歡飯館飯菜,本人30年都在大山里修鐵路,春夏秋冬風(fēng) 景看夠了!本人寧愿看電視享受寧靜享受家的溫馨,惡補電視癮惡補家的溫暖……
兩口子兩地分居快30年,退休了,兒子還沒有結(jié)婚,沒有孫子可帶。按說,是老兩口享受人生最美麗階段,結(jié)果,兩口子緣于做飯,吵鬧不休,緣于拍照,不休吵鬧,緣于不和兒子出去吃飯郊游,吵吵鬧鬧。退休了,多好的幸福時光,我們卻吵吵鬧鬧。
兒子開家庭會宣布:第一,上網(wǎng)查查,是不是同時都進入了更年期?第二,很珍惜和老爸老媽在一起的快樂時光,老爸老媽和睦幸福才是兒子幸福的日子。第三,每周和老爸老媽出去吃飯或者郊游,下達硬性指標(biāo),老爸不去自然有老爸的道理,兒子首先檢討……
兒子檢討,老媽檢討,老爸也做了認(rèn)真檢討。
家里發(fā)生翻天覆地變化:早上一睜眼,一杯熱開水就在眼前,一哥晨練去了。寫作思緒沸騰時,一哥躲到廚房,研究可口飯菜,不打擾“作家”寫作。騎自行車鍛煉,一哥拍照,總會請教我,直到滿意為準(zhǔn)。兒子嘴刁,老媽做可口飯菜,食料卻是老爸滿頭大汗買回家的。一到周末,兒子約定到飯館吃飯或者郊游,老爸破天荒也去了。為了填充時間,55歲一哥還意志堅強學(xué)開車,拿到駕照,說是不甘落后,做家里一顆有用的螺絲釘,哪里需要哪里擰。
兒子又開家庭會:老爸老媽不吵架,竟然不大習(xí)慣。網(wǎng)上資料顯示,適當(dāng)吵架有利于身體健康,尤其退休初老人群……我和一哥評論激烈:什么謬論啊?!放心吧,老爸老媽享受到初老人生愜意了,沒空吵架!倒是請問運營總監(jiān)先生,你的個人婚姻問題是不是該提上日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