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城里太累,就去鄉(xiāng)下買個老房子,改成適合居住的模樣,設計師陳谷,就是這么任性。
竹林中,山水間,
小土樓,炊煙裊,
清風習習,泉水叮咚。
春日挖筍,盛夏納涼,秋日觀月,待到深冬,便圍爐賞雪、暢談古今……
陳谷的山野小院,完美地詮釋了什么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竹林中 有人家
一路走來,高山環(huán)繞、溪水流淌。行到竹林深處,下車步行,沿著碎石子鋪就的小路上山。不過幾分鐘,就到了陳谷的家——土黃墻、斜頂黑瓦、兩層。一眼望去,似乎和普通的鄉(xiāng)間小樓沒有太大區(qū)別。
驚喜,在后面。步入院內(nèi),眼前青磚碎石鋪地,半是庭院半是水。薔薇、凌霄順著斑駁的土墻,一路向上,似乎要沖上二樓的茅草雨篷。不規(guī)則鵝卵石砌就的大門,野趣頑皮,讓人驚嘆:這也可以?還有那一池清泉上,竹筒引著山泉,滴落磨盤,流入磨心,再緩緩流出。
似乎見慣了來客羨慕的眼光,陳谷只在院內(nèi)泡上一壺好茶,等你參觀完畢再來飲用。多年前,他便有這樣的想法——住進鄉(xiāng)村里?!俺抢锾?,每日奔波在路上的時間已超過兩個小時。”到安吉鄉(xiāng)里待了一段時間后,這個想法愈發(fā)濃烈。此后,每次去山里游玩,他便細心留意,直到遇見這里。
“是一棟泥房子?!币娭車际侵窳郑従与x得近卻又不打擾,便盤了下來?!拔抑皇窍胍察o,并非要隔離紅塵,這里,剛剛好?!?/p>
夯土墻 老木樁
陳谷把泥房子的老照片遞給我們看,就是從前鄉(xiāng)間的夯土房,低矮、破舊,開著極小的一扇門和兩扇窗,很難把它和眼前的兩層小樓聯(lián)系起來。
“其實基本保留了原來泥房子的結構。”泥房子本是1.5層,有一個小閣樓。他做了墻體加高、結構加固、屋頂防水、窗戶擴大等?!艾F(xiàn)在的墻也是夯土?!?/p>
“夯土墻你都懂?”驚訝于他涉獵面的廣泛。陳谷卻笑著搖搖頭:“我去村里找了幾位老人家請教來的?!逼鋵嵍嗄晡唇佑|夯土墻,老人們也只模糊記得些許做法,他便總結幾位老人的意見,自己找來材料一次次試驗,并充分考慮了耐水、耐用等功能。
當取下瓦片,開始制作夯土時,工人無比驚訝:“這是鄉(xiāng)下老一輩的建筑材料,我們都不會做,你居然會!”陳谷頗無奈,其實并非很難,按一定比例在泥土中加入糠、草和石灰等,再做適當壓制?!爸皇乾F(xiàn)在夯土不那么實用了,大家都不愿去做了而已?!?/p>
小院從1.5層改為兩層,僅靠壘墻是不夠的,陳谷又找了幾根粗壯木料,嵌入墻內(nèi)。包括我們最喜歡的書房,墻面和屋頂加起來有10來根木頭,其實都是為了加固。室內(nèi)改造也基于“能保留就全部保留”的理念,二樓樓板就是原來的樓板,在看不見的地方加了幾根鋼筋,其余部分加厚并做了隔音?!捌鋵嵏粢粜Ч惶硐??!边@大約算是小院改造唯一的遺憾。
鵝卵石 茅草窗
“做設計越多,越發(fā)覺最能經(jīng)得起歲月推敲的還是自然材質(zhì)?!彼裕≡翰坏A粼瓉淼慕Y構,且其余裝飾或取自山間、或收自民間。
山下有一條小溪,他就在溪水邊撿回許多鵝卵石,做夯土墻的墻裙、砌小院的圍欄、堆一路向上的山路;靠近竹林,就用竹子做了引水槽,劈幾段在室外做路燈,或者收幾床竹席回來,或斜或橫鋪在天花板上,增添野趣;山中不缺茅草,就把它鋪在雨篷上,沒想到成為最亮眼的地方。每個人來了都要問一句:哇,這個好有趣,是什么東西?
還有鋪地的老青磚、清泉上的磨盤、屋內(nèi)的八仙桌、放花的老石凳等。要么是陳谷多年收藏的老物件,要么是在當?shù)貙さ降呐f物,每一件都被他用起來?!皠e人眼中的廢棄物,放在屬于它的地方,便是寶貝?!?/p>
包括書架下的木材,并非擺設,平日有空就劈了堆在那里,到冬日寒冷之際,就丟入爐灶,燒火取暖。
開窗遠眺,外面綠竹成海;抬頭凝望,滿是藍天白云。不禁將小院的春夏秋冬遐想了一番,再過幾個月,便是深冬,到時候大雪封山,便可抽柴添火,圍坐小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