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Yane 編輯|張妍
谷歌藝術計劃,讓《星夜》遇上《向日葵》
文|Yane 編輯|張妍
我們何其幸運
無法確知
自己生活在怎樣的未來
谷歌藝術計劃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用戶提供了一種更現(xiàn)代的欣賞藝術品的方式, 包括“高清像素+無限放大+時空移位”
“譬如在印度,一位出租車司機要去孟買高級的博物館參觀,是會令他非常不適的,”Amit Sood說,“但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他不用和保安打交道,不會碰到和他著裝不同的人,他能夠放下顧慮,盡情享受藝術—我們將互聯(lián)網(wǎng)的規(guī)則,引入到了藝術產(chǎn)業(yè)?!?/p>
在谷歌的北京辦公室,谷歌藝術計劃(Google Art Project)創(chuàng)始人Amit Sood與《人物》記者分享了他在線創(chuàng)立的個人藝術品珍藏集:The Power of Zoom(放大和縮小的力量)。
他在近620萬件在線藝術藏品中選擇了15幅油畫作品,包括收藏于梵高美術館的梵高畫作《臥室》、烏菲齊美術館的桑德羅·波提切利畫作《維納斯的誕生》、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倫勃朗畫作《浪子回頭》等,將這些畫作的局部放大,以觀察那些美妙且細微的紋路和色彩,還有藝術家藏在某個角落的“彩蛋”。在每一個細節(jié)旁邊,Amit Sood加上自己的注解:“多么強烈的顏色對比”、“維納斯從海水的泡沫中誕生”,以及“對于寬恕最美的詮釋”。
這和在iTunes上收藏個人歌單的玩法差不多。在谷歌藝術計劃的平臺上,諸如這樣的個人藝術品珍藏集一共有18萬余個,幾乎相當于18萬余個在線個人博物館,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來自全球的藝術品因某種特點或共性被重新組合在一起。
谷歌藝術計劃在2011年2月上線,Amit Sood與他的團隊使用號稱10億像素的Gipapixel高清晰成像、Picasa、App Engine和街景等產(chǎn)品技術,展示了來自各種文化與文明的創(chuàng)作,包括以色列的《死海古卷》、巴西的街頭涂鴉、烏菲齊的油畫名作、伊斯蘭的裝飾藝術,甚至非洲古代巖畫,每年吸引到1900萬獨立訪客。
截至2014年9月,谷歌藝術計劃在全球60多個國家中尋找到了500多個合作伙伴,增加了550多個在線特展,還擁有了一個更加宏大的平臺—“谷歌文化學院”(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
Amit Sood,谷歌藝術計劃創(chuàng)始人,谷歌文化學院總監(jiān),他出生于印度,利用谷歌的“20%時間原則”帶領全球無數(shù)用戶開始了線上藝術之旅
“這是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用戶提供了一種更現(xiàn)代的欣賞藝術品的方式”,Amit Sood對《人物》雜志說,它包括“高清像素+無限放大+時空移位”。Amit Sood找到收藏在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梵高名畫《星夜》,將鼠標移至描畫星辰的黃色色塊,點擊放大;接著將收藏于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館的《向日葵》的花瓣無限放大。梵高在同一年(1889年)創(chuàng)作的兩幅畫中所使用顏料、手法和構思的不同,立刻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
Amit Sood的合作伙伴、尤倫斯(UCCA)副館長尤洋解釋了現(xiàn)代技術為藝術教育帶來的改變,“拿畫家王新偉的作品《無題》舉例,”尤洋說,“畫的是人體,但王新偉將人的造型和其他日常用品的造型形式感互換了。從藝術史的發(fā)展來說,這可以追溯到比利時的畫家瑪格麗特和西班牙的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達利?!倍ㄟ^谷歌藝術計劃,便能夠“很清晰地感受到藝術家在歷史的上下文和不同的文化地緣之間切換的雙向維度,從而找到這個藝術家的坐標”。
然而,讓藝術品實現(xiàn)時空交匯的Amit Sood,在他人生的前20年中,卻從未踏入過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大門。他來自印度,他覺得“無論在印度還是中國,去博物館都絕對不是普通人日常的生活方式之一”。
Amit Sood最初在谷歌的工作是市場策劃,涉及安卓系統(tǒng)、谷歌地圖等領域。遷居紐約之后,他一下子被這里豐富多元的文化生活所吸引,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去一次位于曼哈頓第五和第六大道之間的MoMa,享受藝術品帶給精神世界的改變。因此,他用谷歌著名的20%時間原則(谷歌的員工可以用20%的工作時間去做自己感興趣的項目)發(fā)起了谷歌藝術計劃,整合藝術品的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
個人珍藏集:Cool Hats
這個由個人用戶創(chuàng)建的珍藏集中收藏了各個名畫中“很酷的帽子”,例如收藏在巴黎奧賽博物館的保羅·高更《戴帽子的自畫像》,奧斯陸蒙克博物館的愛德華·蒙克自拍照《Self-Portrait with Hat》,西班牙雕塑博物館的雕塑作品《神圣羅馬帝國查爾斯大帝五世》,當然還有大名鼎鼎的梵高自畫像《戴灰色氈帽的自畫像》。
Amit Sood嘗試把母親變成谷歌藝術計劃的粉絲,但母親最初不為所動,“她說這像一個學生作業(yè),像孩子玩的”,Amit Sood回憶說。但是,印度的婦女熱愛黃金,他于是搜索了所有有關黃金的藝術品,并為母親建立了在線目錄。最終,這位印度母親愛上了用鼠標瀏覽世界各地的黃金首飾、器皿和各種制品,并在屏幕前贊不絕口?!白屗麄兺ㄟ^一條不同的道路愛上藝術,這是我們在做的最重要的事。”Amit Sood補充。
截至2014年9月,谷歌藝術計劃在全球60多個國家中擁有500多個合作伙伴,還擁有一個更大的平臺—“谷歌文化學院”(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
中國地區(qū)(包括香港、臺灣)用戶的訪問量在谷歌藝術計劃的全球訪問量中排名第四,而同樣具有顯著增長的還有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國家。有評論認為,谷歌藝術計劃幫助實現(xiàn)了藝術的民主和平等?!捌┤缭谟《龋晃怀鲎廛囁緳C要去孟買高級的博物館參觀,是會令他非常不適的,”Amit Sood說,“但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他不用和保安打交道,不會碰到和他著裝不同的人,他能夠放下顧慮,盡情享受藝術—我們將互聯(lián)網(wǎng)的規(guī)則,引入到了藝術產(chǎn)業(yè)?!?/p>
2014年9月,在谷歌的北京辦公室,有9家中國藝術機構決定加入谷歌文化學院,這其中包括三星堆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今日美術館、香港薄扶林村等,加上既有的合作伙伴湖南省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中方的藝術機構已經(jīng)在谷歌藝術計劃上傳了超過1400幅作品和48個在線展覽。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對《人物》記者說,“有的藝術品是禁止出境的文物,例如太陽神鳥金箔和黃金面具,它們永遠不會走出國門?!蹦敲垂雀杷囆g計劃,將會是無法來到成都的藝術愛好者,了解古蜀文明的最好途徑。
用戶珍藏集:The Bedroom
以《臥室》(Bedroom)為主題的作品,梵高一共畫了3次,分別在1888年和1889年完成,現(xiàn)在在3個不同國家的博物館展出: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芝加哥的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和巴黎的奧賽博物館。這3幅《臥室》作品從未同時展出過,因此,有用戶干脆將這些畫作放在自己的珍藏集中。
梵高《向日葵》和《星夜》的黃色顏料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