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強
五年過去了,耗盡心血小心呵護,赤楠終于成活,小林正雄莫名激動,從最開始決定做一名盆藝師開始,他露出五年來的第一次笑容。
左邊那根枝是第三年生長,頂上那片葉是今年才出芽,每一抹綠,每一分成長,格外艱難。從拜入清香園開始,小林正雄此后的十年時間,就是照顧這棵赤楠。
這絕非什么天下唯一的國寶級植物,赤楠枝條稠密韌柔,葉片細,濃綠而有光,四季蒼翠,特別適合做盆栽。這只是一棵普通的赤楠,但小林正雄會為此花上十年光陰,原因是,他必須花費十年才能完成這件作品,從而成為一名“盆栽作家”。
在日本,人們稱盆栽專業(yè)人員為“盆栽作家”,大師級的稱為“巨匠”。要成為盆栽專業(yè)人員,必須通過學習和考核,從最開始的一顆種子或者一棵老樁開始,到最后完成作業(yè)的考核,時間是十年。
師傅給小林正雄的作業(yè),是一根從山野間挖取的赤楠樹樁,虬曲蒼老、形態(tài)古樸優(yōu)美,第一步,是先要栽活它。從學習土壤開始,空氣的濕度、肥料的比例、赤楠的習性,小林正雄走上一條枯燥而繁復的路。
任何一棵植物移植都是困難的,傷筋動骨很快就會死亡,更何況盆栽,需要在方寸的盆子里養(yǎng)活,都不是容易的事,土壤薄,營養(yǎng)少,格外艱難。經(jīng)過小林正雄精心的侍候,幾個月過去了,赤楠總算是活了下來。
每一個盆景,都是自然與藝術(shù)的結(jié)合,每一根枝干的走向,都是精心的安排,或左,或右,或上,或下,錯落排列,有聚有散,有疏有密,頓挫抑揚,力求變化,才能出勢。
從第二年開始,就要培育枝桿的走勢。這一個過程,需要五年的光陰,才能培育出基本的造型。每一步,小林正雄都不敢大意,任何的意外,都可能讓赤楠死亡。
在這五年中,小林正雄可不只是每天陪著這盆赤楠,盡管這是很重要的事,但他還要學習繪畫、書法,甚至茶道、參禪。把樹栽活,那只是一名園??;對一個盆栽作家來說,藝術(shù)的修養(yǎng),決定著盆景的價值。
事實上,真正的艱難是從第六年開始,小林正雄的任務(wù)只有一個,盡量去傷害這個好不容易存活的赤楠,剝皮、砍枝、火燒……
禪的精神對日本藝術(shù)影響巨大,在繪畫上表現(xiàn)為留白,在詩文上為余情,在庭園中表現(xiàn)為空相,在盆栽上表現(xiàn)為舍利。具體而言,其審美觀上有“物哀”“閑寂”“枯高”“余情”“素淡”“野趣”等諸多特征,通過人為的方式,把多余的枝或枯枝加以人工處理,剝掉皮創(chuàng)作成人工的“神”,再把樹干部分剝皮,使吸水線迂回扭轉(zhuǎn),形成人工“舍利”。
這絕非簡單的事,剝皮哪幾個部位,都要考慮許久,不停地畫草稿,設(shè)計將來盆景的造型。接下來,就是具體的操作,力度的把握,也是件難事,過則樹死,輕則達不到效果,每一分,都如同給人做手術(shù)般精湛。
無法想象的是,持續(xù)這個過程還需要五年,才能達到自然的風化之美。歷時十年樹一景,小林正雄才會拿到自己的畢業(yè)證。
彼時,方寸之間,一景,真正就是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