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亦紅
育空(Yukon)位于加拿大最西端, 西面與美國阿拉斯加接壤, 西臨太平洋,北面直通北冰洋,是北美惟一可由公路進入北極的省份。杰克·倫敦的成名作《野性的呼喚》,就基于他在加拿大育空河流域廣漠蠻荒中對大自然野性的切身感受寫作的,他在這里找到了他全部作品的主題。2015年9月,由《戶外探險》雜志組織的由五輛房車和四輛SUV組成的車隊從育空首府白馬經(jīng)克朗代克公路,再經(jīng)丹普斯特公路進入北極,自駕到達北極界碑。
所羅門的魔瓶
育空(Yukon)是加拿大的邊疆省份,從溫哥華還要轉機飛兩個半小時才能到達首府白馬市(Whitehorse),來接我的李瑩和丈夫魏光亞幾年前移民到這里,辦手續(xù)的時候移民官難以置信地問她:“你確認你要移民到育空?”因為這里幾乎是加拿大的最西邊,和美國阿拉斯加接壤,地廣人稀,有80%以上的土地還處于未開發(fā)狀態(tài),遍布野生動物,馴鹿和棕熊的數(shù)量比人還多。
白馬機場的行李轉盤中間,放置了一對很大的馴鹿標本,定格在相互頂角爭斗的瞬間,讓人第一時間就感受到了這片土地的野性氣息。一出機場,馬上就呼吸到了純凈的空氣,頭頂是晴朗的夜空。當?shù)氐奶鞖忸A報每天會有一條是極光指數(shù),9月以后干燥晴朗的夜晚能看到極光的幾率是很大的。
魏光亞夫婦在白馬市的郊區(qū)有一幢小木屋,前方就是一片湖水,視線開闊,是觀看極光的好地方。夜里十點半以后極光開始在東方浮現(xiàn),起初是白色的光帶,照亮東方的天空,隨后逐漸蔓延,形成一條光帶,橫跨整個天際,只見天邊一個半弧形光橋,同時倒映在湖水之中,形成一個發(fā)亮的合圍。其間會有幾縷精靈似的極光,呈漩渦狀回旋上升,倏地又消失,就像所羅門的魔瓶被打開了蓋子,一股青煙過后小魔鬼被放了出來,歡天喜地跑到了山的背后。
淘金之路
次日一早我們就去租車公司Driving force租賃我們此行所需的房車。房車有兩種,一種是19呎,可乘四人,一種是21呎的,可乘六人。后者體積比較大,對于沒有開過大型房車的大部分國內(nèi)司機來說,更是不好駕馭,我們選擇了19呎的四人房車。租車手續(xù)也很簡單,在國內(nèi)公證過的駕照,加上一張信用額度2000加幣以上的信用卡就可以了。
我們的房車旅行從白馬市的育空河邊開始。河邊停泊著一艘很大的克朗代克(S.S.Klondike)號輪船,是英國育空航空公司1929年建造的,是那時育空河上的重要貨輪,當時最大的艉外輪,曾經(jīng)幾十年如一日地往返育空河運輸物資。后直至連接著白馬和道森(Dawson City) 兩個淘金重鎮(zhèn)的公路興建后,才逐漸取代了它的作用。如今它作為歷史遺跡永遠停在育空河邊,我們到的時候正好是太陽初升的早晨,在育空河邊跑步的人們經(jīng)過輪船的旁邊??死蚀颂栆呀?jīng)成為城市的標志和城市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自駕的路線是沿著育空河,走2號高速路(highway),也就是上世紀50年代興建的那條連接白馬市和道森市的克朗代克(Klondike)路去道森市。這是一條有名的淘金路。
車開出白馬后路況很好,而且途中車輛很少,幾乎要平均過半小時才會有一次會車。這邊的車都非常有規(guī)矩,根據(jù)各種路牌標定的提示行駛。有一種比較特別的岔路口倒三角標志,是提醒行駛到這里一定要暫時停車觀望,讓主路的車先行,司機們都自覺遵守。一路上后車從來不會在只有一條道的路上跨道超車,總是很有耐心地排在后面。全程都有限速的標志,但沒有攝像頭,全靠自覺。
過狐貍湖(Fox lake)的區(qū)間是最美的,秋日發(fā)黃的樹林間或有些夏日殘留下來的翠綠,倒映在平靜的湖面,像隨意的涂抹,但又融合得如此自然。但這段路也是最難走的,砂石路上塵土飛揚,前車尾部揚起的灰塵使得后車看不清來路,不得不停下來拉開車距。
在公路穿越佩利河(Pelly River)的地方稍作休息,這里南距白馬市282公里,北距道森城254公里,是北方圖瓊(Tutchone)原住民的一個社區(qū),叫作佩利路口(Pelly Crossing),有幾百名北方圖瓊原住民住在這里。傳統(tǒng)上,他們在佩利河區(qū)較低處過著半游牧的生活。從公路上俯瞰村莊,可以看到村莊的位置相當好,正好在大河拐彎的地方,掩映在逆光中金黃的樹林中。
單日行車五百多公里,進入道森之前幾十公里處,兩旁的河道邊就開始綿延著土堆,一直延伸到道森。1899年淘金潮過去后,道森的金礦仍然繼續(xù)在開采,這些都是淘金潮過后,大型挖掘機淘金留下的。一些大公司利用大型的機器設備開采黃金,在這些公司中有一家公司開采黃金獲得利潤,一直持續(xù)到1966年。在道森地區(qū)周圍開采出價值達5100萬美元的黃金,這些黃金在今天值10億美元。
杰克 · 倫敦的小屋
1897年3月杰克·倫敦踏上了淘金之旅。他求得了一點支持,在寒冬到來之前克服了重重困難,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來到了靠近北極的育空河,在這兒度過了冬天。杰克·倫敦在育空河流域找到了他全部作品的主題,即人與超自然力量的較量。成名作《野性的呼喚》,就基于他在這廣漠蠻荒中對大自然野性的切身感受。書中狼狗巴克掙脫人給它的舒適,在森林的狼群中回歸了難移的野蠻本性。
車隊下午到達了杰克·倫敦當年居住的淘金熱的中心城市道森,可以停泊房車的大型RV營地在道森城外,我們?nèi)胱×薆onanza Gold Motel & RV Park。旅店的名字也很有意思,“Bonanza Creek”翻譯作“富礦溪”,從1896年8月三個拓荒者來到育空,在那時還叫作兔溪(Rabbit Creek)的富礦溪(Bonanza Creek)發(fā)現(xiàn)黃金,從此這片土地的歷史被改寫。
跟旅店老板要了一張道森的地圖,我就急切地進城去拜訪杰克·倫敦的故居。從地圖上看起來道森沒有幾條街,不太大,可真的進了城沒想到是如此之小。幾條縱橫的街道很快就從城南走到城北,杰克·倫敦的故居在最后一條街上,基本是依后山坡而建。這是一幢不起眼的普通木屋,秋天的落葉覆蓋著木頭鋪好的院落,門廊上放置著各種盆載的花草,恰逢傍晚時分非常安靜。杰克·倫敦在這里完成了他的名著《海狼》。
難以相信這個小村一樣的city就是1898年聚集了四萬人,被一度稱為“北方巴黎”的城市。人們從世界各地聞風而來,尋找各自的黃金一夢。如今,這座城市雖然只有兩千多人,但是仍可以看出它當年的風采。所有的房子還保留著百年以前的模樣,街道從未被水泥柏油鋪陳過,依舊是土路,讓人能夠直接感受到當年那輝煌又艱苦的淘金歲月。
杰克·倫敦在道森的時候,大部分時間置身于喧鬧的酒吧,收集人們的故事。現(xiàn)在道森城中心還依然保留有當年的賭場,每晚有香艷的大腿舞表演。車隊的隊友們也進去體驗了一把,出來說其實沒有什么太香艷的內(nèi)容,評價是“很素”。賭場那條街現(xiàn)在也是道森的主街,集中了不少客棧、商店、酒吧。
距離杰克·倫敦故居不遠的山坡上,是一塊公共墓地,墓碑都是木制的,年代久遠得文字早已脫落,看時間這些人都經(jīng)歷了1896~1899年的淘金潮。記得以育空淘金潮為背景拍攝的《克朗代克》里的對白:“你這是在挖金礦,還是在挖自己的墳墓?”1899年阿拉斯加發(fā)現(xiàn)黃金的消息傳來,勘探者們突然一下子離開育空,就像當初突然來到時一樣?!犊死蚀恕防镒詈蟮慕Y局是,隨著淘金潮的過去,人們涌向阿拉斯加,育空很快變得無人落腳,女主人公貝琳達傾其所有建造的費爾圍酒店徹底破產(chǎn)。
丹普斯特公路的挑戰(zhàn)
從道森再往北就走上了通往北極的丹普斯特公路。一百多年前的上個世紀初,加拿大皇家騎警中有一個名叫威廉·丹普斯特的下士,他冒著零下40℃的嚴寒,在相距600公里的道森城和麥克弗森堡之間,沿著渺無人煙的雪山小路,獨自駕駛著狗拉雪橇巡邏。在那個年代,這是一段不短的距離,一個來回就要四個多月的時間,但他依然在這條難見人煙的路上兢兢業(yè)業(yè)往返了數(shù)年。那些年間,他駕駛著雪橇,為途中遇到困難的人們提供幫助,直到最后失蹤在這條路上,那是1910年。70年后,當這條史上地質(zhì)狀況最險惡的永凍層公路建成通車時,為紀念那位年輕的騎警,人們將這條公路命名為丹普斯特公路。直到目前,它仍然是北美通往北極的惟一一條公路,也是我們此次自駕北極的必經(jīng)之路。
雨天時路面泥濘,車隊的好幾個司機都感到轉彎時甩尾打滑。車隊行駛過程中,引導車上的領隊老魏用手臺隨時報告著路況和對面來車情況,各車也定時輪流報告各自的車速和行駛狀況。
從白馬一路行駛一千一百余公里,經(jīng)歷無人區(qū)的蠻荒、丹普斯特公路的挑戰(zhàn),當?shù)貢r間2015年9月11日傍晚時分,我們的房車車隊來到位于北緯66度33分的北極界碑。扎營在界碑附近,當夜幕悄悄地降臨,野營的篝火熄滅,周圍的一切都安靜下來,我們走出房車,在曠野上仰望星空。此時北極的天空清澈而通透,頭頂?shù)男切?,在寒風中閃亮。隨著地面逐漸暗下去,天空反而顯得明亮起來。突然,遠處的天邊出現(xiàn)一個綠色的條帶,有人激動地呼喊:“北極光出來了!”只見那綠色的條帶在迅速擴大和升騰。它一會兒像一個投射的光束,一會兒又像一座彎曲的拱橋,很快地,它又從一條變成一團甚至一片,有時還在多處出現(xiàn),變幻著各種形狀,在我們每一個人的頭頂上飄動著,飛舞著,把天地之間變成為一個巨大壯麗的舞臺。逐漸地,極光悄悄地消失了,如同它悄悄地來,一切又歸于沉寂。
克魯恩國家公園拜訪老酋長
克魯恩國家公園 (Kluane national park)是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公園大半被冰川覆蓋,擁有北美第二高峰洛根峰。公園沒有大門也沒有門票,我們的車隊長驅(qū)直入。大西洋的氣候和北極的層層氣團滋養(yǎng)著這里的野生植物,車窗兩側雪山和金色的白云衫樹林疊加起來秋景無限。從北極界碑返程途中我們將去拜訪當?shù)匚羧盏脑∶窭锨蹰L。
車隊停在山下老酋長家族居住的村莊邊,從這里將換乘擺渡或吉普車前往山上的木屋過夜。這里有幾個非常簡單的木屋,酋長的親戚都住在這里。酋長跟我想像中一樣,腰圍很寬,儀態(tài)很威嚴。他自我介紹名為Allen,屬于狼族(當?shù)刂饕牟柯洌?,老婆是屬于烏鴉族的。Allen不當酋長好多年,目前會協(xié)助政府做一些文化研究和旅游接待工作。他有兩個兄弟,一個是單身漢,獨自生活,我們受邀進入他的木屋,門口的裝飾是一副冬天用的踏雪板,被釘在了門襟上,屋內(nèi)果然是沒有女人收拾的樣子,各種生活用品都很凌亂地堆在能看見的地方,油亮的燒水壺正架在爐子上,很有年代感。七十多歲的單身漢頭發(fā)全白了,仍然穿了一條背帶褲,很頑皮的樣子,待我們上到山頂,他已經(jīng)自己騎著四輪摩托預先把我們的行李送到了營地,完全無齡感。
另一個兄弟是開油罐卡車的,這在當?shù)厥窍喈敳诲e的工作??ㄜ嚭臀覀兦『迷谏铰飞舷嘤?,Allen停下來和他寒暄了一陣。這個兄弟娶了Allen老婆的姐姐,在這里,同族的人不能通婚,狼族男子只能娶烏鴉族或者其他部落的女子為妻,生下來的孩子算作是女方部落的。
最有趣的是老酋長的狗,一只整天圍繞在他周圍撒歡兒,和他睡在一起的黑白花狗,名叫Sitka,這是一個俄語名字。當?shù)弥猄itka來自阿拉斯加,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一只加拿大的狗取了個俄語名了。阿拉斯加東邊和育空接壤,最早登陸阿拉斯加的是俄國人,1745年俄國獵人就在此建立了穩(wěn)固的狩獵基地,從而開始了阿拉斯加的殖民時期,他們的觸角一直延伸至東南海岸的Sitka。南北戰(zhàn)爭后期美國國務卿William H. Seward以每公畝兩分錢的價格從俄國人手里買下了他們認為“無用”的凍土地帶阿拉斯加,這樁買賣當時被許多美國人詬病,譏諷他怎么給美國買了個“大冰箱”。可買下不久,阿拉斯加就發(fā)現(xiàn)了黃金和石油,成為了一塊寶地。俄國人傻眼了,做了這么一樁大手筆的虧本“冰箱”生意,后悔不迭。
由于地理位置相鄰,位于北極圈附近,育空的地理地貌和景色與阿拉斯加非常接近,同樣是遍布冰川、苔原、峽灣、湖泊,美不勝收。老酋長居住了70年的這塊地方現(xiàn)在劃歸克魯恩國家公園,但土地仍為他私人所有。我們用小紙條互留郵箱,我拿著紙條跟他開玩笑說:“這是支票啊,你的土地都賣給我啦!”他說:“恩哼,我的土地有15000平方英里呢!”
晚上我們就住在老酋長在山頂?shù)哪疚?,木屋用粗大的樹干建成,相當漂亮,每個木屋旁邊還貼心地準備了可以移動的簡易廁所。木屋建在山坡上視線非常好的地方,下方就是凱瑟琳河(Kathleen Lake)的一個拐彎,對岸的克魯恩山脈覆蓋著白雪,湖邊樹木已金黃,藍、白、黃三色調(diào)配出一幅色彩濃重的畫面,而我們非常幸運地置身于這幅畫之中。
我到得較早,就進入廚房去刺探晚飯準備得如何,Allen的女性親戚們正在廚房帳篷里忙著處理一堆新鮮的魚,她們說這是從山下的湖里剛捕的,并掏出一截子帶血生魚子,還沒等我看清楚,就把其中的一部分整個塞到了嘴里,然后一臉非常享受的樣子。她們做一會兒飯唱一會兒歌跳一會兒舞,大帳蓬里不時傳出歡笑和舞步的節(jié)奏聲。
在白人進入克魯恩之前,當?shù)卦∶褚呀?jīng)在這里生活了七千多年,早期探險和毛皮貿(mào)易是白人進入克魯恩和育空地區(qū)的理由。克魯恩狩獵保護區(qū)成立以后,原住民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受到了挑戰(zhàn),但加拿大的政策是尊重原住民的文化和生存權的,尤其是1955年開始生效的《Champagne和Aishihik部落最終協(xié)議書》再次重申了原住民在公園園區(qū)內(nèi)有采集食用植物和狩獵毛皮動物的權利。
老酋長拿來一個大麻袋,里面裝的都是各種動物整張完好的毛皮,有狐貍、羊、貍、狼等至少10種。同時還拿出自制的捕獲動物的鐵夾子進行演示,第一遍演砸了,夾子沒起作用,第二遍鐵器騰地彈起,緊緊夾住了中間做演示的木棍,讓我們見識了這玩意兒的厲害??梢妱游镆坏┨と脒@個裝置的中心,輕則被夾住難以逃脫,重則直接被夾斷腿。
之前廚房中生食魚子的一幕嚇壞了我,還好我們的晚餐都是烹飪熟的食品,雖簡單但也很美味,錫紙烤魚、燉牛肉和豌豆湯。在藍色的天幕下,圍著篝火享用著可口的晚餐,山下是靜謐的湖泊,對岸是帶有暖暖斜陽的雪山。山風吹起,吹旺了篝火,也吹起了原住民姑娘的長發(fā),一群來自山下小鎮(zhèn)的女孩在老者的擊鼓聲中跳起了舞蹈。古老的語言、古老的曲調(diào)和著古老的舞姿,那一刻讓人覺得回到了遠古時代。這山河其實亙古未變,一直都是靜謐孤獨的存在。
背景:克朗代克淘金潮
1896年8月,喬治·科盧麥克和他的兩個印第安朋友吉姆·梅森和道森·查理在加拿大西部育空地區(qū)克朗代克流域的一條小河邊發(fā)現(xiàn)了黃金。秘密并沒有被保守太久,發(fā)現(xiàn)黃金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全世界。
報紙的文章告訴人們,要找到黃金是很容易的事,這些黃金就躺在地面上。于是能夠找到黃金的動機促使無數(shù)的人計劃到阿拉斯加,然后再到育空地區(qū)的克朗代克。
許多即將到金礦去的人也根本沒有考慮他們可能面對的一切,他們不知道將面對可能致人死亡的極度嚴寒的天氣,絕大多數(shù)人并不知道他們將面臨極度艱難的工作和可怕的生活環(huán)境。
這些淘金者首先面臨的問題是必須翻越一座高山,要將他們的補給從山底一點點向上運,這一進程是非常緩慢而艱辛的。有些人經(jīng)過三十多次的往返,才將這些補給全部運過山頂。
一個淘金者如果成功地翻越了這座大山,那么他仍將面臨最困難、最危險的行程。
兩條翻越山頂?shù)穆范荚谟俑鐐惐葋喌陌嗄崽睾浇K止,從這到發(fā)現(xiàn)金礦的道森市還有900公里的水路,他們必須乘船從育空河走,但這里并沒有提供船運的服務。每個人或每個小群體不得不自己建造船只,他們砍伐樹木來建造船只。
到冬天結束時,班尼特湖區(qū)四周出現(xiàn)了一個很大的臨時城鎮(zhèn),這座臨時城鎮(zhèn)有一萬多人,他們正等著冰融化,以便能夠繼續(xù)他們前往金礦的行程。在1898年3月28日,育空河可以行船了,冰正在融化。這一天,有7000艘船只開始駛向道森。許多淘金者在航行中沒能幸存下來,所有的船只都必須通過一個叫懷特霍斯的險灘,這里的水流非常湍急和危險,許多船在此翻了,許多淘金者因此喪命。
浩浩蕩蕩的育空淘金潮到1899年結束了,當許多淘金者離開時,在另一個地方發(fā)現(xiàn)了巨大的金礦的消息迅速傳開了—在阿拉斯加的諾母發(fā)現(xiàn)了金礦。數(shù)以千計的淘金者又涌向了諾母。道森的人口從三萬人一度減少到七八百人。
舒適房車生活
租賃房車的時候工作人員就給我們現(xiàn)場示范講解房車的設備及使用,講解如何駕駛,如何在房車營地充電和加水、排污。我們停靠的RV營地,每個車位上都有相關的接口,每次一到營地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幾個接口接上,再開始做飯,不用擔心水電的問題。在遙遠的國度能每天吃到可口的中餐,是房車生活的一大優(yōu)勢。
房車上具有四個人一路上吃住行的全部設備和用具,桌椅、睡鋪、煤氣灶、微波爐、電冰箱、水池、衛(wèi)生間、冷暖空調(diào)、儲藏柜以及足夠用的鍋碗瓢盆、被褥鋪蓋,像一個小家,隨時“拎包入住”。
所羅門的魔瓶
育空(Yukon)是加拿大的邊疆省份,從溫哥華還要轉機飛兩個半小時才能到達首府白馬市(Whitehorse),來接我的李瑩和丈夫魏光亞幾年前移民到這里,辦手續(xù)的時候移民官難以置信地問她:“你確認你要移民到育空?”因為這里幾乎是加拿大的最西邊,和美國阿拉斯加接壤,地廣人稀,有80%以上的土地還處于未開發(fā)狀態(tài),遍布野生動物,馴鹿和棕熊的數(shù)量比人還多。
白馬機場的行李轉盤中間,放置了一對很大的馴鹿標本,定格在相互頂角爭斗的瞬間,讓人第一時間就感受到了這片土地的野性氣息。一出機場,馬上就呼吸到了純凈的空氣,頭頂是晴朗的夜空。當?shù)氐奶鞖忸A報每天會有一條是極光指數(shù),9月以后干燥晴朗的夜晚能看到極光的幾率是很大的。
魏光亞夫婦在白馬市的郊區(qū)有一幢小木屋,前方就是一片湖水,視線開闊,是觀看極光的好地方。夜里十點半以后極光開始在東方浮現(xiàn),起初是白色的光帶,照亮東方的天空,隨后逐漸蔓延,形成一條光帶,橫跨整個天際,只見天邊一個半弧形光橋,同時倒映在湖水之中,形成一個發(fā)亮的合圍。其間會有幾縷精靈似的極光,呈漩渦狀回旋上升,倏地又消失,就像所羅門的魔瓶被打開了蓋子,一股青煙過后小魔鬼被放了出來,歡天喜地跑到了山的背后。
淘金之路
次日一早我們就去租車公司Driving force租賃我們此行所需的房車。房車有兩種,一種是19呎,可乘四人,一種是21呎的,可乘六人。后者體積比較大,對于沒有開過大型房車的大部分國內(nèi)司機來說,更是不好駕馭,我們選擇了19呎的四人房車。租車手續(xù)也很簡單,在國內(nèi)公證過的駕照,加上一張信用額度2000加幣以上的信用卡就可以了。
我們的房車旅行從白馬市的育空河邊開始。河邊停泊著一艘很大的克朗代克(S.S.Klondike)號輪船,是英國育空航空公司1929年建造的,是那時育空河上的重要貨輪,當時最大的艉外輪,曾經(jīng)幾十年如一日地往返育空河運輸物資。后直至連接著白馬和道森(Dawson City) 兩個淘金重鎮(zhèn)的公路興建后,才逐漸取代了它的作用。如今它作為歷史遺跡永遠停在育空河邊,我們到的時候正好是太陽初升的早晨,在育空河邊跑步的人們經(jīng)過輪船的旁邊??死蚀颂栆呀?jīng)成為城市的標志和城市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自駕的路線是沿著育空河,走2號高速路(highway),也就是上世紀50年代興建的那條連接白馬市和道森市的克朗代克(Klondike)路去道森市。這是一條有名的淘金路。
車開出白馬后路況很好,而且途中車輛很少,幾乎要平均過半小時才會有一次會車。這邊的車都非常有規(guī)矩,根據(jù)各種路牌標定的提示行駛。有一種比較特別的岔路口倒三角標志,是提醒行駛到這里一定要暫時停車觀望,讓主路的車先行,司機們都自覺遵守。一路上后車從來不會在只有一條道的路上跨道超車,總是很有耐心地排在后面。全程都有限速的標志,但沒有攝像頭,全靠自覺。
過狐貍湖(Fox lake)的區(qū)間是最美的,秋日發(fā)黃的樹林間或有些夏日殘留下來的翠綠,倒映在平靜的湖面,像隨意的涂抹,但又融合得如此自然。但這段路也是最難走的,砂石路上塵土飛揚,前車尾部揚起的灰塵使得后車看不清來路,不得不停下來拉開車距。
在公路穿越佩利河(Pelly River)的地方稍作休息,這里南距白馬市282公里,北距道森城254公里,是北方圖瓊(Tutchone)原住民的一個社區(qū),叫作佩利路口(Pelly Crossing),有幾百名北方圖瓊原住民住在這里。傳統(tǒng)上,他們在佩利河區(qū)較低處過著半游牧的生活。從公路上俯瞰村莊,可以看到村莊的位置相當好,正好在大河拐彎的地方,掩映在逆光中金黃的樹林中。
單日行車五百多公里,進入道森之前幾十公里處,兩旁的河道邊就開始綿延著土堆,一直延伸到道森。1899年淘金潮過去后,道森的金礦仍然繼續(xù)在開采,這些都是淘金潮過后,大型挖掘機淘金留下的。一些大公司利用大型的機器設備開采黃金,在這些公司中有一家公司開采黃金獲得利潤,一直持續(xù)到1966年。在道森地區(qū)周圍開采出價值達5100萬美元的黃金,這些黃金在今天值10億美元。
杰克 · 倫敦的小屋
1897年3月杰克·倫敦踏上了淘金之旅。他求得了一點支持,在寒冬到來之前克服了重重困難,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來到了靠近北極的育空河,在這兒度過了冬天。杰克·倫敦在育空河流域找到了他全部作品的主題,即人與超自然力量的較量。成名作《野性的呼喚》,就基于他在這廣漠蠻荒中對大自然野性的切身感受。書中狼狗巴克掙脫人給它的舒適,在森林的狼群中回歸了難移的野蠻本性。
車隊下午到達了杰克·倫敦當年居住的淘金熱的中心城市道森,可以停泊房車的大型RV營地在道森城外,我們?nèi)胱×薆onanza Gold Motel & RV Park。旅店的名字也很有意思,“Bonanza Creek”翻譯作“富礦溪”,從1896年8月三個拓荒者來到育空,在那時還叫作兔溪(Rabbit Creek)的富礦溪(Bonanza Creek)發(fā)現(xiàn)黃金,從此這片土地的歷史被改寫。
跟旅店老板要了一張道森的地圖,我就急切地進城去拜訪杰克·倫敦的故居。從地圖上看起來道森沒有幾條街,不太大,可真的進了城沒想到是如此之小。幾條縱橫的街道很快就從城南走到城北,杰克·倫敦的故居在最后一條街上,基本是依后山坡而建。這是一幢不起眼的普通木屋,秋天的落葉覆蓋著木頭鋪好的院落,門廊上放置著各種盆載的花草,恰逢傍晚時分非常安靜。杰克·倫敦在這里完成了他的名著《海狼》。
難以相信這個小村一樣的city就是1898年聚集了四萬人,被一度稱為“北方巴黎”的城市。人們從世界各地聞風而來,尋找各自的黃金一夢。如今,這座城市雖然只有兩千多人,但是仍可以看出它當年的風采。所有的房子還保留著百年以前的模樣,街道從未被水泥柏油鋪陳過,依舊是土路,讓人能夠直接感受到當年那輝煌又艱苦的淘金歲月。
杰克·倫敦在道森的時候,大部分時間置身于喧鬧的酒吧,收集人們的故事?,F(xiàn)在道森城中心還依然保留有當年的賭場,每晚有香艷的大腿舞表演。車隊的隊友們也進去體驗了一把,出來說其實沒有什么太香艷的內(nèi)容,評價是“很素”。賭場那條街現(xiàn)在也是道森的主街,集中了不少客棧、商店、酒吧。
距離杰克·倫敦故居不遠的山坡上,是一塊公共墓地,墓碑都是木制的,年代久遠得文字早已脫落,看時間這些人都經(jīng)歷了1896~1899年的淘金潮。記得以育空淘金潮為背景拍攝的《克朗代克》里的對白:“你這是在挖金礦,還是在挖自己的墳墓?”1899年阿拉斯加發(fā)現(xiàn)黃金的消息傳來,勘探者們突然一下子離開育空,就像當初突然來到時一樣?!犊死蚀恕防镒詈蟮慕Y局是,隨著淘金潮的過去,人們涌向阿拉斯加,育空很快變得無人落腳,女主人公貝琳達傾其所有建造的費爾圍酒店徹底破產(chǎn)。
丹普斯特公路的挑戰(zhàn)
從道森再往北就走上了通往北極的丹普斯特公路。一百多年前的上個世紀初,加拿大皇家騎警中有一個名叫威廉·丹普斯特的下士,他冒著零下40℃的嚴寒,在相距600公里的道森城和麥克弗森堡之間,沿著渺無人煙的雪山小路,獨自駕駛著狗拉雪橇巡邏。在那個年代,這是一段不短的距離,一個來回就要四個多月的時間,但他依然在這條難見人煙的路上兢兢業(yè)業(yè)往返了數(shù)年。那些年間,他駕駛著雪橇,為途中遇到困難的人們提供幫助,直到最后失蹤在這條路上,那是1910年。70年后,當這條史上地質(zhì)狀況最險惡的永凍層公路建成通車時,為紀念那位年輕的騎警,人們將這條公路命名為丹普斯特公路。直到目前,它仍然是北美通往北極的惟一一條公路,也是我們此次自駕北極的必經(jīng)之路。
雨天時路面泥濘,車隊的好幾個司機都感到轉彎時甩尾打滑。車隊行駛過程中,引導車上的領隊老魏用手臺隨時報告著路況和對面來車情況,各車也定時輪流報告各自的車速和行駛狀況。
從白馬一路行駛一千一百余公里,經(jīng)歷無人區(qū)的蠻荒、丹普斯特公路的挑戰(zhàn),當?shù)貢r間2015年9月11日傍晚時分,我們的房車車隊來到位于北緯66度33分的北極界碑。扎營在界碑附近,當夜幕悄悄地降臨,野營的篝火熄滅,周圍的一切都安靜下來,我們走出房車,在曠野上仰望星空。此時北極的天空清澈而通透,頭頂?shù)男切?,在寒風中閃亮。隨著地面逐漸暗下去,天空反而顯得明亮起來。突然,遠處的天邊出現(xiàn)一個綠色的條帶,有人激動地呼喊:“北極光出來了!”只見那綠色的條帶在迅速擴大和升騰。它一會兒像一個投射的光束,一會兒又像一座彎曲的拱橋,很快地,它又從一條變成一團甚至一片,有時還在多處出現(xiàn),變幻著各種形狀,在我們每一個人的頭頂上飄動著,飛舞著,把天地之間變成為一個巨大壯麗的舞臺。逐漸地,極光悄悄地消失了,如同它悄悄地來,一切又歸于沉寂。
克魯恩國家公園拜訪老酋長
克魯恩國家公園 (Kluane national park)是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公園大半被冰川覆蓋,擁有北美第二高峰洛根峰。公園沒有大門也沒有門票,我們的車隊長驅(qū)直入。大西洋的氣候和北極的層層氣團滋養(yǎng)著這里的野生植物,車窗兩側雪山和金色的白云衫樹林疊加起來秋景無限。從北極界碑返程途中我們將去拜訪當?shù)匚羧盏脑∶窭锨蹰L。
車隊停在山下老酋長家族居住的村莊邊,從這里將換乘擺渡或吉普車前往山上的木屋過夜。這里有幾個非常簡單的木屋,酋長的親戚都住在這里。酋長跟我想像中一樣,腰圍很寬,儀態(tài)很威嚴。他自我介紹名為Allen,屬于狼族(當?shù)刂饕牟柯洌?,老婆是屬于烏鴉族的。Allen不當酋長好多年,目前會協(xié)助政府做一些文化研究和旅游接待工作。他有兩個兄弟,一個是單身漢,獨自生活,我們受邀進入他的木屋,門口的裝飾是一副冬天用的踏雪板,被釘在了門襟上,屋內(nèi)果然是沒有女人收拾的樣子,各種生活用品都很凌亂地堆在能看見的地方,油亮的燒水壺正架在爐子上,很有年代感。七十多歲的單身漢頭發(fā)全白了,仍然穿了一條背帶褲,很頑皮的樣子,待我們上到山頂,他已經(jīng)自己騎著四輪摩托預先把我們的行李送到了營地,完全無齡感。
另一個兄弟是開油罐卡車的,這在當?shù)厥窍喈敳诲e的工作??ㄜ嚭臀覀兦『迷谏铰飞舷嘤觯珹llen停下來和他寒暄了一陣。這個兄弟娶了Allen老婆的姐姐,在這里,同族的人不能通婚,狼族男子只能娶烏鴉族或者其他部落的女子為妻,生下來的孩子算作是女方部落的。
最有趣的是老酋長的狗,一只整天圍繞在他周圍撒歡兒,和他睡在一起的黑白花狗,名叫Sitka,這是一個俄語名字。當?shù)弥猄itka來自阿拉斯加,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一只加拿大的狗取了個俄語名了。阿拉斯加東邊和育空接壤,最早登陸阿拉斯加的是俄國人,1745年俄國獵人就在此建立了穩(wěn)固的狩獵基地,從而開始了阿拉斯加的殖民時期,他們的觸角一直延伸至東南海岸的Sitka。南北戰(zhàn)爭后期美國國務卿William H. Seward以每公畝兩分錢的價格從俄國人手里買下了他們認為“無用”的凍土地帶阿拉斯加,這樁買賣當時被許多美國人詬病,譏諷他怎么給美國買了個“大冰箱”??少I下不久,阿拉斯加就發(fā)現(xiàn)了黃金和石油,成為了一塊寶地。俄國人傻眼了,做了這么一樁大手筆的虧本“冰箱”生意,后悔不迭。
由于地理位置相鄰,位于北極圈附近,育空的地理地貌和景色與阿拉斯加非常接近,同樣是遍布冰川、苔原、峽灣、湖泊,美不勝收。老酋長居住了70年的這塊地方現(xiàn)在劃歸克魯恩國家公園,但土地仍為他私人所有。我們用小紙條互留郵箱,我拿著紙條跟他開玩笑說:“這是支票啊,你的土地都賣給我啦!”他說:“恩哼,我的土地有15000平方英里呢!”
晚上我們就住在老酋長在山頂?shù)哪疚?,木屋用粗大的樹干建成,相當漂亮,每個木屋旁邊還貼心地準備了可以移動的簡易廁所。木屋建在山坡上視線非常好的地方,下方就是凱瑟琳河(Kathleen Lake)的一個拐彎,對岸的克魯恩山脈覆蓋著白雪,湖邊樹木已金黃,藍、白、黃三色調(diào)配出一幅色彩濃重的畫面,而我們非常幸運地置身于這幅畫之中。
我到得較早,就進入廚房去刺探晚飯準備得如何,Allen的女性親戚們正在廚房帳篷里忙著處理一堆新鮮的魚,她們說這是從山下的湖里剛捕的,并掏出一截子帶血生魚子,還沒等我看清楚,就把其中的一部分整個塞到了嘴里,然后一臉非常享受的樣子。她們做一會兒飯唱一會兒歌跳一會兒舞,大帳蓬里不時傳出歡笑和舞步的節(jié)奏聲。
在白人進入克魯恩之前,當?shù)卦∶褚呀?jīng)在這里生活了七千多年,早期探險和毛皮貿(mào)易是白人進入克魯恩和育空地區(qū)的理由。克魯恩狩獵保護區(qū)成立以后,原住民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受到了挑戰(zhàn),但加拿大的政策是尊重原住民的文化和生存權的,尤其是1955年開始生效的《Champagne和Aishihik部落最終協(xié)議書》再次重申了原住民在公園園區(qū)內(nèi)有采集食用植物和狩獵毛皮動物的權利。
老酋長拿來一個大麻袋,里面裝的都是各種動物整張完好的毛皮,有狐貍、羊、貍、狼等至少10種。同時還拿出自制的捕獲動物的鐵夾子進行演示,第一遍演砸了,夾子沒起作用,第二遍鐵器騰地彈起,緊緊夾住了中間做演示的木棍,讓我們見識了這玩意兒的厲害??梢妱游镆坏┨と脒@個裝置的中心,輕則被夾住難以逃脫,重則直接被夾斷腿。
之前廚房中生食魚子的一幕嚇壞了我,還好我們的晚餐都是烹飪熟的食品,雖簡單但也很美味,錫紙烤魚、燉牛肉和豌豆湯。在藍色的天幕下,圍著篝火享用著可口的晚餐,山下是靜謐的湖泊,對岸是帶有暖暖斜陽的雪山。山風吹起,吹旺了篝火,也吹起了原住民姑娘的長發(fā),一群來自山下小鎮(zhèn)的女孩在老者的擊鼓聲中跳起了舞蹈。古老的語言、古老的曲調(diào)和著古老的舞姿,那一刻讓人覺得回到了遠古時代。這山河其實亙古未變,一直都是靜謐孤獨的存在。
影片推薦:《克朗代克》
美國探索頻道(Discovery)首部迷你劇《克朗代克》,講述了理查德·麥登扮演的Bill Haskell和奧古斯圖斯·珀如扮演的Byron Epstein在加拿大育空地區(qū)克朗代克河流域淘金的故事。
文學作品推薦:
杰克·倫敦《荒野的呼喚》
杰克·倫敦于1876年1月12日出生在美國一個破產(chǎn)的農(nóng)民家庭。童年時的他就已飽嘗了貧窮困苦的滋味。八歲的時候,為了謀生,他不得不到一個畜牧場當牧童。13歲時他曾經(jīng)只身駕駛小船穿過暴風雨中的舊金山灣,他糾集了一伙同伴,駕船去偷舊金山灣養(yǎng)殖戶的蠔,甚至燒毀別人的船只。他打架酗酒,大笑狂歡,在幾百英里的海路上自由闖蕩。17歲時他上了一艘捕獵船做水手,經(jīng)過朝鮮、日本,到白令海一帶去獵海豹。
在他的讀書夢瀕于破滅時,阿拉斯加發(fā)現(xiàn)金礦的消息傳來,給他帶來了新的希望。1897年3月杰克·倫敦踏上了淘金之旅。他們在寒冬到來之前克服了重重困難,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來到了靠近北極的育空河,在那兒度過了冬天。在育空河流域找到了他全部作品的主題,即人與超自然力量的較量。在這一段時間里他已經(jīng)勾勒出了一些小說的輪廓,后來寫了出來,為自己贏得了不朽的名聲,也讓克朗代克的一些人和狗的故事廣泛流傳,其中便有《野性的呼喚》里巴克那只狗和其他一些人。
1900年,杰克·倫敦的第一本小說集《狼子》出版,立即為他獲得了巨大的聲譽和相當優(yōu)厚的收入。他可謂是多產(chǎn)的,在前后16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留下了小說、政論、隨筆、特寫等文集多部,在美國文壇贏得了聲望。
他去世時只有40歲,他說:“我愿做一顆華麗的流星,愿我的每一顆粒都呈現(xiàn)那動人的光輝,而不愿做那沉睡而永遠不滅的行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