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彤(yt007)
皮劃艇對大家來說并不陌生,1936年第11屆奧運會,皮劃艇開始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共進行了九項比賽。此后,皮劃艇的比賽項目不斷變化,現(xiàn)在的奧運會共設有12個項目。但許多人對艇的種類認識并不高,普遍認為只要是艇就能下水,適合所有的水域,以至于使用了不適合的艇造成困惑,從而導致對水上運動的誤解,感受不到皮劃艇運動的自由樂趣甚至發(fā)生危險。
皮艇是槳手坐在艇內(nèi),使用一支兩端槳葉互成一定角度的槳,在艇的左右輪流劃水;劃艇則是槳手前腿成弓步,后腿跪著,兩手握一支像鏟子般的單面槳,在艇的一側(cè)劃水。皮艇有舵,由槳手兩腳操縱;劃艇無舵,全靠槳手的劃槳動作控制方向。皮劃艇運動屬于速度耐力項目,經(jīng)常參加皮劃艇運動,能有效地增強人體心血管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的功能,發(fā)展全身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它還可用于勘探、測量、偵察和旅游,有一定實用價值。
皮艇起源于格陵蘭島上的愛斯基摩人制作的一種小船,用動物皮包在木架子上制作的獸皮船。劃艇則起源于加拿大,因此又稱“加拿大劃艇”。實際上,這兩種艇都是由獨木舟演變而來的,因此在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比如香港和臺灣,也稱之為“獨木舟”。通常意思上,獨木舟都是專指劃艇。
制造皮劃艇的材料有:原木、木制夾板、膠合板、鋁合金、玻璃鋼、塑料、碳纖維等。國際上對比賽用艇的長、寬、最低重量有統(tǒng)一規(guī)定,以利于公平競爭。制造者在此規(guī)定范圍內(nèi),發(fā)揮其設計水平,以盡可能讓運動員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當然,取勝與否,主要還是來自運動員技巧的靈活運用和力量的發(fā)揮。由于滾塑的成本比較低,目前應用最普遍的就是這類材料制作的艇,比較耐用不易損壞,但就是自重比較大,所以更高端一些的艇會選用玻璃鋼,甚至碳纖材料制作,可以大大降低艇的自身重量,而且強度更高,外形涂裝更漂亮,最關(guān)鍵的是艇在水中的阻力會比較小,有利于提高速度。
按皮劃艇的使用范圍可以劃分為靜水艇、白水艇、海洋艇等不同的類型。靜水艇里可以細分為平臺舟、旅行舟、競速艇、皮艇、球艇等,白水艇也區(qū)分為花式艇和激流艇,前者主要是玩技巧,后者更多的是為挑戰(zhàn)湍急的漂流河道,面向?qū)嵱眯?。海洋舟的細分也很豐富,有岸邊沖浪、長途旅行、航海競速等不同的使用目的。
花式艇:在獨木舟活動中,花式艇算是一種新興的運動,1999年加拿大百途皮劃艇(RIOT KAYAK)公司設計了第一艘現(xiàn)代花式艇Disco,一種比較小形的獨木舟,容積小,長度短,適合做花式動作,一般長度約在175~210cm,容積約在41~60gal(加侖),因為長度以及容積的關(guān)系,一般不建議拿來下溪?;ㄊ酵У姆N類再細分時,大致上還可分成兩種。一種是Cartwheel base的,另一種是Aerial base的。Cartwheel base的花式舟通常船頭船尾設計上都比較扁,所以容易把船頭船尾插入水中,適合做bow stall,stern stall及cartweeel等動作。相對的因為船頭船尾容易插入水中所以很不穩(wěn),需要有較好的操控技巧。
激流艇:體型容積較大,較適合下溪或短程河流探勘,適合長度依地形變化而有所不同。一般長度約在220cm~300cm,容積約在65gal~80gal。 激流艇又被分為兩種,一種為River running,另一種為Creeking,通常River running 激流艇的容積大約在65gal,適合在3+以下的水域,而Creeking激流艇容積大約在74~85gal,4級以上的水域和極限挑戰(zhàn)強烈建議使用Creeking激流艇。
海洋艇:艇身修長,一般四米以上,帶尾舵,易于控制方向,在海洋中遇到洋流和風浪,比較容易保證方向和穩(wěn)定。海洋艇的兩頭都比較上翹,能有效破浪。由于前后都有儲物行李艙,海洋艇能負載較多的物資,適合長距離旅行。
中短途旅行艇:船身寬大,平穩(wěn),最適合新手練習劃艇動作,有的帶一個儲物倉(有的不帶),一般也可用作短距離旅行。此類型中的個別特別寬大的艇型也俗稱肥仔艇的。
平臺舟:大部分用于休閑,基本劃不出速度,方向性也比較差,但是比較平穩(wěn)。也有許多沖浪舟是平臺舟。一般都是用于水邊的娛樂活動。
釣魚艇:專門為釣魚愛好者設計的休閑艇,增加了釣魚架、餌料盒、錨架等,基本不屬于皮劃艇運動范疇了。
以上介紹的不同類型的皮劃艇,都屬于硬艇的范圍,從皮劃艇的形態(tài)看,硬艇是最基礎的一種形式,應用最為廣泛。但是硬艇都有一個軟肋,就是不方便運輸攜帶和存放占地。所以經(jīng)過不斷的設計,發(fā)展出一種軟艇的形式,這其中包括充氣艇和骨架蒙皮艇,都是可以收納成比較小的體積,使用時通過充氣或者搭建骨架再伸展成普通皮劃艇的外形。還有一種介于硬艇與軟艇之間的形式叫折疊艇,既有硬艇的剛性結(jié)構(gòu),又可以像軟艇一樣收納存放運輸,是一種折中的形式。當然什么都好就意味著什么都不好,各種艇型之間的優(yōu)缺點都是互補的。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只有適用不同的人群和環(huán)境的差別。自1936年開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皮劃艇的設計和外形都有著很大的提升,更穩(wěn)定更快速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目標。
與艇配套的必要裝備就是船槳了,因為船槳是劃艇前進的動力。皮艇的槳都是雙頭的,最常見的外形就是柳葉槳,根據(jù)劃水面積的不同可以設計出很多種尺寸,適用范圍比較廣。為了提高劃水力量,增加前進動力,以競速的目的而設計的勺子槳,槳面的曲度更大,為了減輕重量一般都是用碳纖材料制作的?;ㄊ狡澩榱嗽黾硬倏貥闹瘟Χ?,很多都設計成彎曲的槳桿。從結(jié)構(gòu)上看,皮劃艇槳有整段一體式的,也有兩段三段,甚至四段的組合拼接。分段式的利于拆解收放和運輸,但是強度比不上一體的,需要根據(jù)自己的使用環(huán)境或目的去選擇。
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槳類型就是格陵蘭槳,其外形很像一根長棍,只不過兩頭稍扁一些,格陵蘭槳適合于長途旅行,風浪中可以減少阻力,節(jié)省體力。最初愛斯基摩人就是使用這樣的槳劃獨木舟,這種設計其實還是為了捕獵的實用目的,作為一根木棒可以獵殺海豹等動物。
救生衣也是劃艇的必備裝備,不論劃艇者會不會游泳,為了安全的目的都必須穿著救生衣才可下水運動。救生衣的種類也有很多類型,但選擇的最關(guān)鍵的指標是浮力大小,一般都會在銘牌上標注。根據(jù)個人的體重和尺碼,要選擇合適自己的救生衣,在意外落水的情況下才能達到救助效果。專業(yè)級的救生衣還對面料強度、外掛等都有嚴格的指標要求,一定要仔細識別后選擇。
其他的配套裝備還有頭盔、手套、艇包、防水袋等,都是為了增加安全和舒適度的,尤其是在一些極限運動場合,比如白水漂流,頭盔就是必須的裝備了。在儲物方面,防水袋或防水背包都有別于其他類型的戶外產(chǎn)品,比如Sea to Summit的大河流防水袋就是針對皮劃艇的特點設計了420D強韌又耐磨的尼龍,帶有簡單結(jié)實的捆綁掛環(huán),易于將它們進行捆綁式堆疊,容積從3L到65L共有七個尺寸可供選擇。尼羅款防水背包則在防水的基礎上提供了一個透氣快干又舒適的肩帶與背板,起水后它能像個真正的戶外背包那樣讓你在負重狀態(tài)下也并不覺得勞累。其他一般不是必備的裝備,可以根據(jù)運動時的情況和個人需求選擇。
Tips運動術(shù)語
劃幅(length of rowingoar):指槳葉入水至出水間劃行的距離。
劃水路線(wakf):指槳葉在水中劃行的軌跡。
劃槳頻率(rate of stroke,stroke):指一定時間內(nèi)劃槳的次數(shù)。一般為每分鐘30~40槳。各類艇的男子和女子項目,根據(jù)訓練水平對有效槳頻均有規(guī)定。
劃槳節(jié)奏(rhythm or rowing):指槳葉劃水和回槳的時間比例。每一劃槳周期中,推槳時放松,拉槳時用力,形成鮮明節(jié)奏。能使有關(guān)部位的肌肉得到短暫休息,有利于合理發(fā)揮體力、加快劃速。
劃槳周期(rowing phase):指劃槳完整動作的總稱。由槳葉入水、劃水和回槳三個連貫動作組成。一個完整動作稱為一個劃槳周期。
起航(start):指舟艇由靜止狀態(tài)轉(zhuǎn)為運動狀態(tài),稱為起航。及時正確掌握起航技術(shù),能使舟艇在最短時間內(nèi)獲得最快速度,取得預先的優(yōu)勢。
倒槳(back water):同劃槳動作相反,倒槳可使舟艇反方向前進。
乘浪(ride the wave):皮劃艇行進時,借助其他艇產(chǎn)生的波浪力量,使舟艇加速向前推進的一種操縱技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