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平
(中鐵房地產集團(天津)置業(yè)有限公司 天津市 河北區(qū) 300150)
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抗震性能分析與評估
田建平
(中鐵房地產集團(天津)置業(yè)有限公司天津市河北區(qū)300150)
在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中,為了避免接頭剪力不足,建筑物可設置剪力墻來抵抗水平地震力,剪力墻之勁度遠遠超過柱,加設剪力墻即可抵抗地震所造成過度的層間扭轉,避免建筑物倒塌。由此可知,鋼筋混凝土建筑有良好的剪力墻及梁柱接頭設計,將使生命財產安全更有保障。本文將對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抗震性能分析與評估進行研究,本文以平衡條件及相容關系,利用應力應變轉換觀念,模擬鋼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情形,進而利用平衡關系式和相容關系結合混凝土的軟化應力-應變組成率,解出鋼筋混凝土梁受剪力與扭力等問題。
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抗震性能;評估
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的規(guī)范與標準對梁柱接頭的設計理念是以強柱弱梁為主,當地震發(fā)生時,期待梁能產生塑性鉸來消散地震能量,而柱能持續(xù)提供垂直承載能力,以避免建筑物倒塌,接頭則扮演連接梁柱的重要角色,因此接頭需有足夠的抗剪能力來作為消能機構。當地震力產生過度的層間扭轉,柱將會產生剪力破壞,失去了承載能力。因此,加設剪力墻除了可阻止過度的層間扭轉,并可擔任承重墻的角色,無形中可減少柱尺寸,也減少了建筑成本[1]。
主要步驟制成與含開口墻構架試體相同,細部說明概述如下[2]:
(1)模板制作:本試驗使用兩組模板同時制作,一次灌制兩個試體。模板主體為1cm厚度木材夾板。為避免灌漿時混凝土的壓力造成模板變形,在模板外圍施以角材支撐。在試體施力梁側模有預留數個φ=6.5cm之等間距孔位,以塑膠套管穿過,方便施力時傳力作用。
(2)鋼筋訂制:針對各試體尺寸設計需求,由鋼筋加工廠以機器剪裁彎制試驗所需鋼筋,以力求各部位鋼筋之精確性[3]。
(3)鋼筋應變計粘貼:將欲粘貼應變計之鋼筋位置利用砂輪機磨光,并以丙酮清潔,以專用粘著劑將應變計貼于鋼筋磨光處并固定2~3min,再將應變計電線與訊號線分別焊于端片之兩端,最后再利用環(huán)氧樹脂將應變計、端片及裸露之電線包覆起來,以避免灌漿時水分滲入而影響應變計之量測功能[4]。
(4)鋼筋組立:將不同號數的鋼筋依照配筋圖所示之位置綁扎固定,于基座梁、柱、梁依序綁扎完畢后再進行組裝工作,然后于邊界構件完成后再進行墻筋之配置與固定。最后將應變計之連接線編號并整理捆綁成束。
(5)模板組立:先將基座梁之模板組裝完成,然后進行鋼筋籠之安置與組裝,將組裝完成之邊界構件鋼筋籠做假固定后,再進行其中一側之墻、柱、梁的模板組裝,然后將墻壁鋼筋配置固定后再進行另一側之模板組裝,最后在模板上鉆孔并利用螺桿及鐵絲固定,預留將來固定試體用的螺栓孔位,并在試體兩側架設斜撐以預防灌漿時試體產生傾倒[5]。
(6)混凝土澆置:試體以預拌混凝土灌注,利用幫浦車協(xié)助澆灌,灌漿時由基座梁開始澆灌,待完成基座梁灌制后,再由墻頂由上而下同時灌制柱及墻,最后再灌制傳力梁,并于澆灌同時利用震動棒確實搗實,尤其是墻體及梁柱接頭的部分。在試體灌漿工作進行時亦同時灌制24個混凝土圓柱試體,作為抗壓強度追蹤之用[6]。在混凝土澆置完成后,再將試體表面以鏝刀抹平,即完成灌漿作業(yè)。
(7)拆模:為防止混凝土與模板久置后拆模不易,試體灌漿后經24h必須拆模,并在試體上標注灌漿日期以及試體編號。并將拆除之模板分類放置,以利于下一次的試體灌制作業(yè)。
(8)養(yǎng)護:試體養(yǎng)護采室內靜置大氣養(yǎng)護,在養(yǎng)護初期適度澆水于混凝土表面,以防水分過快蒸發(fā)而造成干裂現象。
(9)置放:試體直立置放并集中緊密排列整齊,節(jié)省試驗場占用空間以利下一批試體組裝制作[7]。
圖1 模型圖
鋼筋混凝土墻元素材料組成律則采用Mansour與Hsu所提出鋼筋混凝土板的混凝土反復應力-應變關系與混凝土中鋼筋的反復應力-應變關系。混凝土應力-應變關系曲線定義如下[8]:
圖2 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實驗前
圖3 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實驗后
原有裂縫持續(xù)延伸擴大,左側邊柱有數條新的水平裂縫產生,墻體也產生了與正向相同的長斜向裂縫,并且左側柱角的混凝土有明顯剝落露出鋼筋,此時位移增加但載重上不去,即得極限載重。
由各試體之遲滯圈圖中可發(fā)現,除了在反復載重下有勁度衰減之現象外,純構架和含墻構架在遲滯圈形態(tài)上有明顯不同。純構架在達到最大抗力后,還能夠抵抗多次的往覆載重,呈現彎矩控制的行為。含墻構架在達到最大抗力后即開始陡降并破壞,呈現剪力控制行為。各試體在鋼筋降伏前的勁度大多比試驗結果要高,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理論分析時有很多的假設是理想化的結果,而事實上試體本身充滿不確定性,如鋼筋與混凝土間的握裹力、接頭剛性程度、施工品質等,再者混凝土并非均質材料,以至于過多理想化的假設造成分析與試驗結果的差距[11]。因此,若能將這些因素整合歸納,在程式編寫中考慮進去,也許就能縮小分析與試驗上的差距。一旦模型與分析定義后,使用者就必須選擇在分析過程中所要監(jiān)測的結果,舉例來說,如節(jié)點的位移歷時、元素在暫態(tài)分析時的內部狀態(tài)或是在求解的過程里每個步驟中模型的所有狀態(tài)。因此許多的Recorder物件被創(chuàng)造來儲存使用者所想要檢閱的資料。由高寬比較大的高型鋼筋混凝土-剪力墻試體可看出,其結構行為類似于懸臂梁之結構反應,當側向力達到最大抗力之后仍能維持穩(wěn)定的韌性。與其他剪力控制之試體相較,明顯能抵抗較大之變位,提供更好的結構韌性。
將鋼筋混凝土-剪力墻加入構架中可提高結構物的抗震性,因為鋼筋混凝土-剪力墻可提高結構物之強度,配合理想的邊界條件,更可增加能量消散的能力;雖然韌性會降低,但在實際結構物中,鋼筋混凝土-剪力墻只是局部配置,在剪力墻受力導致破壞之后,其他構架部份仍可提供更多韌性,以便于破壞前有更多預警。
[1]胡強,廖天軍,鄧志恒.鋼桁架連梁-剪力墻結構低周反復荷載試驗與抗震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4,01:156~164.
[2]劉建民,孫兵,何杰.施工縫設置方式對剪力墻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研究[J].工業(yè)建筑,2014,02:64~68.
[3]于金光,郝際平,寧子健,等.半剛性框架-槽鋼十字形約束鋼板剪力墻結構抗震性能試驗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14,06:75~83.
[4]袁康,李英民,張松柏.單向壁式框架對剪力墻結構體系抗震性能影響的研究[J].工業(yè)建筑,2014,07:37~41+59.
[5]王澤軍,孔令倉,任家福.落地墻厚度對框支剪力墻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研究[J].工業(yè)建筑,2014,07:42~45+158.
[6]王學峰,王曙光,張敏,等.空心柱-箱型轉換層-剪力墻結構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科學,2014,07:107~113.
[7]李昊,陳新,趙薇薇.轉換梁截面尺寸改變對框支剪力墻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J].工業(yè)建筑,2014,S1:264~268.
[8]陳長美,錢江,陳長錫.超限高層框支剪力墻結構的抗震性能分析[J].結構工程師,2014,05:110~116.
TU352.1+1
A
1673-0038(2015)23-0064-02
2015-2-25
田建平(1978-),男,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規(guī)劃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