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偉
(黑龍江省曲藝團,黑龍江哈爾濱150000)
淺談山東快書藝術在黑龍江的傳承
張樹偉
(黑龍江省曲藝團,黑龍江哈爾濱150000)
山東快書是我國曲藝藝術的一個曲種。在我國北方各地廣為流傳,也深受我省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山東快書是中華曲藝藝術寶庫中的絢麗瑰寶,也是十分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東快書;黑龍江;傳承
山東快書藝術同其他姊妹藝術一樣,在黑龍江省各地曾盛開怒放?!笆旰平佟痹獾搅藝乐卮輾垼瑤缀鯏嗨推涿}。改革開放,使山東快書藝術在文藝的百花園里重新綻放出濃郁的芬芳??墒牵S著老一輩山東快書藝術家的衰老、離世,新一代山東快書人的斷擋缺層。還有受在市場經濟的沖擊,演出市場的削減等多方面原因,山東快書藝術在我省已是瀕臨消亡,亟待有關部門的保護和搶救。為讓我省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的山東快書藝術得以傳承。就山東快書藝術在龍江大地薪火相傳,筆者談幾點淺見。
山東快書起源于山東的臨清一帶,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山東快書產生于明朝的萬歷年間,為劉茂基所創(chuàng)。還有說產于清朝的咸豐年間,為趙大桅所創(chuàng)。還有說清朝道光年間的傅漢章創(chuàng)始。不管何人創(chuàng)始,真正創(chuàng)造山東快書的是勞動人民,是幾代或幾十代說書人智慧的結晶。
山東快書演唱的內容多以山東好漢武松為主,群眾百姓都稱其山為“說武老二”。直到1950年高元鈞老先生在上海演出時才定名為“山東快書”。
山東快書藝術在新中國成立前,就有民間藝人來我省各地演出。直到光復后,黑龍江省成為解放全中國的大后方,延安的革命文化藝術團體搬遷我省,才將山東快書藝術傳入我省。新中國成立后,山東快書演員不斷來我省安家落戶。著名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黃楓就是1956年來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的聶元奎、哈爾濱鐵路局的趙瑞軒、佳木斯文工團的鄒德明等都曾是我省的專業(yè)山東快書演員。
在我省,多為以黃楓先生為代表的“高派”山東快書藝術,占據主戰(zhàn)場?!包S門”山東快書藝術是演唱清脆、流暢,表演幽默、大方,作品新穎、時尚,效果強烈、反響。隊伍龐大、興旺,便布全國各地,可以說是桃李芬芳。
“高派”第三代傳人:黃宏、宋德全、郭冬臨、尹卓林、周弘、張振斌、范冠軍等,在全國享有盛名。哈爾濱的:宗成濱、張樹偉、于濱、王濱、劉鐵斌、胡振東、陳興勝、牟惠超等等,大慶的雷鐘、鄭輔源,雞西的王玉民、佳木斯的張傳輝等等,都是當地曲藝工作的領軍人物,是我省曲藝事業(yè)的生力軍。第四代傳人有:巫繼平、范雷、劉月奎、金陽、趙陽、倪天飛,童謠、郭峰、劉洗源等等。他們也是突飛猛進、技藝超群。第五代:
山東快書藝術風趣、幽默。風趣、滑稽,一人多角,表現靈活,簡便易行是它的主要特征。表演時由一人手持一副“鴛鴦板”,身穿大褂,用山東方言演繹多個角色,敘述故事。簡便易行,它不受舞臺大小的限制,不受燈光布景的制約,能迅速反映生活,說新唱新,是鼓舞、激發(fā)群眾向上的藝術形式。傳承和保護山東快書藝術有著十分重要的藝術價值。
1.研究價值:山東快書是一種誦說類的說唱藝術。它的板式、節(jié)奏、演唱的遲、急、頓、挫,斷、連、密、疏是構成語言的基本要素。演員的手、眼、身、法、步的運用等都有著重要的藝術研究價值。
2.社會價值:山東快書能迅速的反映社會現實,作者、演員對現實生活有著敏銳的洞察力,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利用山東快書這一藝術形式,為時代放歌,為人民抒情,為給人民群眾帶來精神愉悅和歡笑;對黨和祖國做出由衷的贊美和頌揚。所以說山東快書有著重要的社會價值。
3.經濟價值;山東快書是一種輕便靈活的藝術形式,經濟投入少見效快;便于深入基層,受歡迎;在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過程中就會減少一些繁瑣環(huán)節(jié)。就會壓縮一些不必要消費。所以說山東快書的經濟價值也是不可低估的。
4.學術價值:山東快書是一種民間說唱藝術。能夠代代相傳。而且流傳地域廣泛.它涵蓋著民俗學、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美學等多種學科。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山東快書藝術是十分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歷史的長河中歷盡滄桑,逐步形成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在文藝的百花園里大放異彩。在我省倍受廣大觀眾青睞。
山東快書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命脈。有著黑龍江人的粗狂豪放氣質,有著山東人的鄉(xiāng)土風趣,倍受黑龍江人的喜愛。保護、搶救、傳承山東快書藝術是我們歷史使命,責無旁貸。一是請出專家辦班、講學。在文化(藝術)館、文化宮、少年宮、開辦“曲藝班”、“山東快書培訓班”招生授課,從少兒抓起,“灌輸性”培養(yǎng)少兒山東快書人才。二是文化、教育聯合辦學。山東快書進校園,在校園舉辦“特長班”,選派山東快書專業(yè)教師(文化志愿者),走進校園利用課后每周講兩課,堅持幾年培養(yǎng)山東快書人才。把校園辦成基地、園地。三是收徒傳藝。在辦班、講學的過程中,去培養(yǎng)人才、發(fā)現人才,在普及的過程中,提高特殊人才。對學習刻苦、熱愛曲藝、有夢想的拔尖學生,要吸納進來,收徒傳藝。開“小灶”上專課,讓部分學生先成才,早成才。山東快書藝術在黑龍江的傳承勢在必行,黑龍江人在期盼著山東快書的春天的到來,期盼舞臺上活躍著第二個、第三個“黃楓”;期盼龍江各地文藝舞臺:銅板響成一大片,全是一代新人面。
I239.6
A
1005-5312(2015)29-01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