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然(河北大學,河北保定071000)
繪畫大師奧爾巴赫
張杰然
(河北大學,河北保定071000)
英國繪畫大師弗蘭克·奧爾巴赫,充分利用顏料這一實體來構建畫面,使色彩、筆觸、體積相互碰撞.最終達到一種具有建筑感的視覺力度。造型語言和色彩語言附著在厚重的顏料肌理上,作品的“內(nèi)容”被人忽略。觀者更多地感受到油畫顏料實實在在的物質(zhì)感——凝重厚實的顏料疙瘩,縱橫粘連的筆觸以及堆砌流淌的油彩這些都彰顯出難以抑制的物質(zhì)意義。畫面質(zhì)感粗礪卻又暗含敏銳的思考,這些不僅僅衍生出了突破原有視覺習慣的藝術尺度的最大化,更多的是藝術家通過油畫材質(zhì)的獨特魅力去探究自身的審美價值、詮釋自我的精神取向。
奧爾巴赫;藝術;精神
弗蘭克·黑爾瑪特·奧爾巴赫(FrankAurerbach)1931年出生在德國的一個猶太家庭。他的母親是查勞特·波爾查特(CharlotteNoraBorchardt)年輕時是一名利陶宛的藝術學生,在一場短暫而不愉快的婚姻結束后,結識并嫁給了馬克斯·奧爾巴赫(MaxAuerback)。馬克斯·奧爾巴赫則是一名律師,這在當時的柏林屬于生活優(yōu)裕的行業(yè)。同時,法律又是整個奧爾巴赫家族的行業(yè),他的幾位叔叔中,有四位是律師。
弗蘭克·奧爾巴赫出生的那一年也是奧地利信用組織銀行(Credit/Anstait)的破產(chǎn)之年,這給中歐帶來了無比恐懼的金融危機。短短幾個月里,德國丹納銀行的關閉導致了整個德國銀行系統(tǒng)的癱瘓。當奧爾巴赫呀呀學語時,納粹頭子希特勒采用暴力手段成為了德國的首相,而后又通過授權法成為了德國的絕對獨裁者,排猶開始了,奧爾巴赫的厄運也到來了。
到了1937年形勢已完全明朗,希特勒將迫害猶太人定為國策,這對于一個只有六歲大的孩子來說,再留在德國就真的會有生命危險了,但是他的父親像所有面臨迫害的猶太人一樣還在幻想納粹主義的軟化,并且還堅信極端殘酷的排猶政策會被文化和經(jīng)濟的需求所淡化,于是馬克斯·奧爾巴赫夫婦決定把兒子送走,他們留在德國本土。
機遇和運氣同時降臨到了小奧爾巴赫身上,他的一個是叔叔的商業(yè)伙伴在意大利認識了一位作家——依瑞斯·奧瑞高(IrisOrigo),而此時的依瑞斯·奧瑞高正準備為第三帝國的猶太兒童的不祥前途做點實事:選六名猶太兒童送往英國的一所學校并為之提供生活費和學費,奧爾巴赫便是其中之一。1939年的早春,馬克斯·奧爾巴赫夫婦打點了兒子的行李,坐火車到漢堡,把奧爾巴赫放到了一艘去往英國的輪船上。在這以后的三年里,幾封不多于25個單詞的明信片證明著奧爾巴赫的父母依然活著,但是在1942年之后就什么都沒有了??膳碌姆偈瑺t吞噬了馬克斯·奧爾巴赫和查勞特·波爾查特。11歲的奧爾巴赫過早的失去了雙親成為了孤兒。
從漢堡開來的輪船在4月7日??吭诹四习财疹D的碼頭,八歲的奧爾巴赫夾著一個僅有的行李箱走下了舷梯,開始了在這異國他鄉(xiāng)的學習和生活。他首先是在邦斯大院接受了最早的英國教育,在這個所謂的英國“先進”教育的試驗點的學校奧爾巴赫生活學習了八年。當他從邦斯大院出來時出來時已具備了高中學歷。就這樣一個16歲的戰(zhàn)爭遺孤,走出邦斯大院后并沒有急于從業(yè),而是進入了一所漢普斯代德花園郊區(qū)學院的工藝美術學校,因為他傾向于藝術,傾向于藝術學院。但是在這所工藝美術學校里奧爾巴赫并非如愿以償了,因為這所學校只有一些業(yè)余的素描插畫和雕塑課,而強項是書法。奧爾巴赫對書法沒有才能和抱負,正如他說:“我太邋遢了,我覺得(老師們)都認為我粗心大意,歪里歪氣,笨手笨腳,毫無希望,我是魚兒離了水?!雹?/p>
運氣和機遇總是垂青于這個可憐的戰(zhàn)爭遺孤,幸運的奧爾巴赫不久后就認識了一位圣馬丁藝術學校的老師,并把他推薦給了圣馬丁藝術學校的教務長,這樣奧爾巴赫就被接受為一名一年級的學生,學期從1948年9月開始。從現(xiàn)在到開學,奧爾巴赫還有兩個學期的空閑,于是他就帶著自己的素描作品在倫敦的藝術院校四處奔走。在1948年一月份奧爾巴赫成為了巴洛夫工藝??茖W校的一名臨時學生,在這里遇到了大衛(wèi)·邦勃格——這個對他的藝術生涯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的老師。
很快奧爾巴赫在圣馬丁藝術學院的新學年開始了,在這里他學習了四年,而后又在皇家藝術學院學習了三年,1955年以一等榮譽和一枚銀質(zhì)獎章從皇家藝術學院畢業(yè),在以后奧爾巴赫便在倫敦西北坎姆城區(qū)的一個“棕色洞穴”里——庫蘇夫手中繼承的畫室開始了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三十多年的繪畫創(chuàng)作。
奧爾巴赫通過繪畫這一媒介不斷認知世界與自我的牢固聯(lián)系,憑借其敏銳的藝術感知力和勤奮的作用其作品,很好的詮釋了自我的價值以及精神取向。
奧爾巴赫通過自身歷程以及作品告訴我們,現(xiàn)代繪畫中對心理領域的開拓和物質(zhì)條件的利用以及對現(xiàn)實世界的返觀,都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人類精神的廣泛性和深刻性,藝術的最高目的絕不是自我表現(xiàn),它應該還有更高的精神承載和價值趨向。繪畫會因此帶領我們通向世界的整個軀體。
注釋:
①選自羅伯特·休斯.弗蘭克·奧爾巴赫——素描大師的成長[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39.
J214
A
1005-5312(2015)23-00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