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江蘇高郵人。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中國文學系。著有《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汪曾祺文集》(5卷)、《汪曾祺全集》(8卷)等作品。短篇小說《大淖紀事》獲1981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受戒》《大淖紀事》《天山行色》獲得過北京文學獎。
小張來看我。六年前第一次紅塔筆會她照顧過我。我很喜歡她。小張還是那樣,好像長高了,神情也更成熟了。六年前她還是個小姑娘,現(xiàn)在則有點像一個少婦了。還是那么漂亮,兩只大眼睛,黑白分明,亮晶晶的,常如含笑,在成熟中依舊保留著天真。
小張一個人,卻有三處房子。她買了一套商品房,在廠里的職工宿舍區(qū)又買了一套,現(xiàn)在還住在原來的家里。她花了十二萬買了一輛(照玉溪人的說法是“一張”)夏利小汽車。她自己會開車。我對小張說:“你現(xiàn)在成了小大款了!”小張只是笑。
我們參觀了新建的工人住宅區(qū),普醫(yī)生(廠里的醫(yī)生,隨作家團活動)邀我們去看看她尚未遷入的新居。房屋建筑質量很好,寬敞明亮,煮飯休息都很方便,地面墻壁,色調高雅。內裝修都是普醫(yī)生自己選擇的。普醫(yī)生是彝族人,但受了中西文化的熏陶,趣味不俗。
從普醫(yī)生家出來,由右邊小區(qū)竄出了三條狗,都是京叭。頭一條最小,是條純黑的狗,毛色發(fā)亮,黑得像是精煤。另兩條都是黃白相間的,都胖嘟嘟的。三條狗快快活活地奔跑著,不時停步回頭,看看它們的女主人是不是來了,認準了女主人就在不遠的后面,便又踏踏踏踏地小步飛跑起來。
我問廠里一個男工:“工人養(yǎng)狗的多嗎?”——“多!下班之后,都出來遛狗!”
養(yǎng)狗,一要有錢。狗要吃豬肝,要吃牛肉。二要有閑工夫。要抱它,要跟它玩,讓它舔,親。
工人養(yǎng)狗,這說明什么?這說明煙廠興旺,工人富裕了。我沒有數(shù)字觀念,對玉煙的產值、利稅,工人的工資福利,全都記不住。但我有形象觀念,我覺得工人遛狗,很能“說明問題”。
我忽然想起契訶夫的小說《帶狗的女人》。當然,中國的女工和俄羅斯的淑女完全不同,但是我覺得中國的女工會逐漸形成像契訶夫筆下的少婦的那份優(yōu)雅。
一、建一座煙草博物館。茶、酒都是一種文化,煙也應該算是文化。茶有博物館,杭州西湖的茶博物館規(guī)模相當大,有研究茶點歷史、種植和品茶的專家。酒有沒有博物館,未詳,想當有。煙也應該有博物館。有文獻,有實物。中國的吸煙大概從明朝開始,關于水煙旱煙的文字資料不多,但在筆記、通俗演義小說中可以搜羅到一些。關于鼻煙,清代就有一些專著,如趙之謙的鼻煙譜,是不難找到的。實物有煙葉、煙具。重要的卷煙、旱煙、四川的金堂葉子、鄂溫克人的香蒿熏煙、蘭州的皮煙絲……都可陳列。煙具有多種。旱煙袋、水煙袋、云南的煙筒……現(xiàn)在雖然少了,但搜集起來不難。有關外國的資料也可以陳列一些,如哈瓦那的雪茄、土耳其人吸用的長管煙壺、黑人的嚼煙……
設立煙草博物館可以培養(yǎng)職工對于煙的知識和感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一點玉溪煙廠的文化色彩。有遠客來,可以作為玉煙的一個景點。這花不了多少錢,這點開銷在玉煙實在算不了什么。
二、辦一所煙草科技學校??善刚垷煵菅芯繉<抑v授有關的理論、知識,請有經驗的老工人傳授制煙工藝。這樣可以充實本廠技工后備力量,還可以向其他煙廠輸出人才。廠里已建了一所規(guī)模宏大的科技樓,師資、校舍都容易解決。企業(yè)辦校,也是振興教育的一條途徑。玉煙廠領導以為如何?
去年夏天曾為褚時健同志畫過一張畫,畫相當大,是一張四尺宣紙橫幅,畫的是紫藤,酣暢飽滿。一邊留有余地,題了一首詩:
瓔珞隨風一院香,
紫云到地日偏長。
倘能許我閑閑坐,
不作天南煙草王。
原意是覺得褚的工作生活過于緊張,畫博一笑,希望他活得輕松一點。一時戲言,不料竟成讖語。
很想和褚時健同志見一面,哪怕只是招招手,笑一笑。然而竟無此緣。參觀了高大敞亮的、世界一流的關索壩車間、卷煙的各道工序、嶄新的工人住宅區(qū)、一塵不染的科技大樓,覺得處處有他的影子,回蕩著他的豪邁的聲音。在電視紀錄片中,聽到他說:“企業(yè)辦好了,我就高興!”這是一句多么樸素,然而有多么深感情的話呀!
回紅塔大酒店,撕下一張記錄電話的紙,疾書了四句詩:
大刀闊斧十余年,
一柱南天豈等閑!
自古英雄多自用,
故人何處訊平安?
1997年1月16日 ?北京
責任編輯 楊新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