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芳(內蒙古包鋼醫(y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長期預后的作用
董慧芳
(內蒙古包鋼醫(y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目的 觀察氨基酸末端B型鈉尿肽原(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長期預后作用。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心內科收治入院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NT-proBNP的高低分為高值組和低值組,各42例,對兩組患者進行相同的藥物治療,1個月后對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率、治療依從率和再次住院率進行分析。結果 高值組患者血壓控制率為56.1%,依從率為66.0。再次住院患者42例。低值組患者血壓控制率為88.4%,依從率為96.2,再次住院患者19例。對比兩組患者血壓控制率、依從率和再次住院人數(sh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低值組患者血壓改善情況,再次住院率和依從率與高值組進行對比明顯減少。
NT-proBNP;心血管疾??;高危人群
心血管病變是現(xiàn)臨床上常見的老年性病變,包括心肌梗死、心理衰竭等嚴重病癥。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因心梗等因素發(fā)生猝死[1],相關人士的研究結果表明,NT-proBNP數(shù)值的高低可直接反應出患者的心腎綜合功能,國內的臨床上常將NT-proBNP作為衡量患者是否有心衰的標記為,并可用于心衰病因的診斷以及鑒別診斷等作用,本文旨在觀察NT-proBNP對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長期預后作用,現(xiàn)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心內科收治入院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NT-proBNP的高低分為高值組(>200 pg/mL)和低值組(<150 pg/mL),各42例,高值組中男23例,女19例,年齡48~83歲,平均年齡(54.3±5.56)歲,低值組中男23例,女19例,年齡49~83歲,平均年齡(55.4±5.63)歲,所有患者均有心電圖檢查提示特征性出現(xiàn)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動態(tài)演變,實驗室檢查提示心肌壞死血清生物標志物升高,白細胞數(shù)增多,中性粒細胞數(shù)增多,嗜酸性粒細胞數(shù)減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輕鏈增高等特征性的臨床診斷。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
1.2 研究方法
對兩組患者進行相同的藥物治療,1個月后對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率、治療依從率和再次住院率進行分析。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為在服用降壓藥物后可將血壓控制在90/150 mmHg,血壓控制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的人數(shù)/總人數(shù)),服藥和飲食是否依從護理人員指導(依從率=依從人數(shù)/總人數(shù)),患者出院后半年內再次因心血管疾病并住院患者人數(shù)和死亡人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所得數(shù)據(jù)經(jīng)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實施相應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
采取相同的治療一段時間后,其中高值組患者血壓控制率為56.1%,依從率為66.0%。再次住院患者42例。低值組患者血壓控制率為88.4%,依從率為96.2%,再次住院患者19例。對比兩組患者血壓控制率、依從率和再次住院人數(sh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出院半年情況對比
NT-proBNP是1988年由美國的生物醫(yī)學家從豬腦中最先發(fā)現(xiàn)的,NT-proBNP主要是由人類的心室所分泌的,主要的作用是利尿,擴張使用者的血管以及對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但相關的研究表明NT-proBNP目前尚無生物活性,但患者的心臟功能逐漸下降,積聚在患者心室內的血容量增加,患者的心室內壓力增高,患者的心室后負荷增加可導致患者心室內釋放的NT-proBNP增加,臨床上對于NT-proBNP的測定所用的為氨基酸多克隆抗體,相關學者的研究結果已經(jīng)證實,人體內的NT-proBNP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主要的原因在于NT-proBNP與心臟的功能密切相關,人類的年齡不斷的增大可導致心臟的功能逐漸下降,心室壁逐漸變的僵硬,運動受限嚴重,同時室內壓增加,容量增大,導致NT-proBNP的生成增多,另外一個原因為患者的年齡增大,腎臟功能下降,患者的腎小球濾過功能逐漸下降,導致NT-proBNP的清除率下降,身體內殘留的NT-proBNP含量增加。臨床進行NT-proBNP測定的意義在于NT-proBNP數(shù)值的高低可直接反映出患者心臟的功能情況,并且與患者的心衰嚴重程度呈線性關系。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 高值組患者血壓控制率為56.1%,依從率為66.0%。再次住院患者42例。低值組患者血壓控制率為88.4%,依從率為96.2%,再次住院患者19例。對比兩組患者血壓控制率、依從率和再次住院人數(sh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NT-proBNP低值組患者血壓改善情況,再次住院率和依從率與高值組進行對比明顯減少。
綜上所述,NT-proBNP數(shù)值的高低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預后呈負相關,即NT-proBNP數(shù)值越高患者的預后越差,NT-proBNP越低則患者的預后較好。
[1]董剩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預后因素評價及其生
化標志物的蛋白質組學研究[J].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3,07(04)∶156-157.
[2]趙 強.ACS患者PCI術后cTnI和NT-proBNP的變化及其對MACE的預測價值[J].泰山醫(yī)學院,2012,09(05)∶2572-2573.
[3]李美芹.H-FABP檢測試劑盒的臨床驗證和Rochecobash232快速檢測NT-proBNP和cTnT的性能指標評價及探討[J].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05(01)∶117-119.
本文編輯:徐 陌
R54
B
ISSN.2095-6681.2015.035.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