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婷王秀平陳玉清趙桂玉王 萍
(1 湖北省棗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 襄陽 441200;2 湖北省襄陽市傳染病醫(yī)院,湖北 襄陽 441104;3 湖北省棗陽市衛(wèi)生監(jiān)督局,湖北 襄陽 441200;4 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北 襄陽 441200)
舒適護理在重癥破傷風患者護理中的運用體會
張洪婷1王秀平2陳玉清1趙桂玉3王 萍4
(1 湖北省棗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 襄陽 441200;2 湖北省襄陽市傳染病醫(yī)院,湖北 襄陽 441104;3 湖北省棗陽市衛(wèi)生監(jiān)督局,湖北 襄陽 441200;4 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北 襄陽 441200)
目的 探討舒適護理對破傷風患者的影響。方法 對26例重癥破傷風患者護理進行總結(jié),在病情觀察和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強舒適護理,觀察患者的康復情況。結(jié)果 全部治愈。結(jié)論 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及時解除痙攣,保持呼吸道通暢,加強安全護理,積極預防及治療并發(fā)癥等是重癥破傷風患者臨床護理的關鍵,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取舒適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屬配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舒適護理;重癥破傷風;護理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zhuǎn)變,護理模式也逐漸發(fā)生變化。物質(zhì)生活的富裕,使得人們對精神和心理需求要求增高,越來越多的患者,不再僅僅滿足于傳統(tǒng)的技術治療,而是希望在治療同時獲得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舒適護理模式強調(diào)生理、心理、靈性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tài),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程度,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運用。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所引起的一種特異性感染,多由于外傷后傷口未處理或處理不徹底引起,潛伏期一般1~2周,重癥破傷風患者全身陣發(fā)性痙攣頻繁發(fā)作,同時可伴呼吸肌或喉痙攣,全身肌肉酸痛,但是神志卻是清醒的,患者不舒適感明顯。為了提高患者舒適度,我們結(jié)合患者及自身情況,對患者采用舒適護理模式,并對臨床護理效果進行評價,取得了良好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表1 兩組患者主觀滿意度比較
1.1 一般資料: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確診26例重癥破傷風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齡最小9歲,最大65歲,平均(41±10.3)歲,均有明確外傷史,23例外傷后未經(jīng)任何處理,3例用酒精簡單處理,外加創(chuàng)可貼止血。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3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均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具體如下:①將患者置于單間,安靜、清潔、空氣新鮮的病室內(nèi),加床欄保護,避光,減少聲音刺激。床旁備氣管切開包、吸痰器、氧氣、床檔、牙墊。嚴密觀察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神志、瞳孔和皮膚顏色的變化,使用鎮(zhèn)靜劑時,特別注意觀察呼吸變化,防止呼吸中樞抑制。②清潔傷口,對未愈合的傷口,在良好麻醉、控制痙攣的情況下,進行徹底的清創(chuàng)術,清除壞死組織和異物,局部用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沖洗時注意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傷口完全敞開,充分引流。對于已愈合的傷口,應仔細檢查痂下有無竇道和死腔,徹底去除病因。③氣道護理,氣管切開是預防窒息,保持呼吸道通暢,搶救重癥破傷風成功關鍵之一,對于氣管切開患者要精心護理,妥善固定氣管套管,嚴防脫出,按需吸痰,適時拔出插管。
1.2.2 觀察組在上述護理基礎上加入舒適護理。①保持環(huán)境舒適,溫度維持在24~25 ℃,濕度60%左右。定時開窗通風、換氣,保持病房整齊、清潔、無異味,加強陪護人員宣教工作,嚴禁大聲講話。合理安排診療及護理,盡量集中操作,減少一起對患者的不舒適刺激。醫(yī)護人員所有操作均要求將聲音降到最低,避免噪音等誘發(fā)患者痙攣而引起不舒適的一切因素。②提高心理舒適,適時評估患者的心理動態(tài)及需求。護理人員對待患者態(tài)度要和藹,面帶微笑,親切地與患者進行交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講解破傷風病因、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情況等相關知識。經(jīng)常介紹治愈病例并鼓勵患者,幫助其樹立治愈疾病的信心?;颊忒d攣抽搐發(fā)作時要在身邊照顧,遵醫(yī)囑用鎮(zhèn)靜藥,幫助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耐心傾聽患者主訴,理解其對疾病的反應,針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心理疏導。進行各項操作前,耐心地向患者說明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減輕由此而給患者帶來的不舒適感。多與患者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對患者家屬進行合理的教育,指導患者家屬如何陪護,不要給患者帶來不良刺激。③保持身體舒適護理。加強觀察病情變化,去除或減少身體不舒適的因素。a.選擇適合體位,全身肌張力增高、頸項強直、角弓反張患者,取去枕側(cè)臥位;鎮(zhèn)靜解痙藥物治療后處于藥物冬眠狀的患者,取去枕平臥位或側(cè)臥位,頭偏向一側(cè),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排出,抽搐控制后,定期幫助患者翻身、拍背。b.呼吸道舒適護理,維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分泌物,鼓勵患者在抽搐后或抽搐間歇時咳出痰液,并指導其進行有效咳嗽,無力咳嗽者給予拍背幫助痰液排出。對痰多黏稠者給予霧化吸入,在霧化吸入過程中要守護在患者身邊,密切觀察吸入情況,患者抽搐時暫停操作,痰液稀釋,痰量增多而患者無力咳出時要及時幫助患者清除痰液,避免發(fā)生窒息。吸痰時動作要輕柔,每次吸痰不超過15 s,以防造成低氧血癥及增加患者不適。c.肢體舒適護理,由于患者臥床時間長,經(jīng)常痙攣及抽搐,肢體不適難免,因此,護理人員在發(fā)作間歇期,要經(jīng)常給患者進行肢體按摩及適當鍛煉,減少肌肉僵直及酸痛,可以明顯提高舒適感。此外,重癥破傷風患者進食少及經(jīng)常臥床運動少,易導致排便困難或便秘,應在控制抽搐后,順時針按摩其腹部,以促進腸蠕動,防止因便秘而帶來不舒適。
1.2.3 舒適感滿意度調(diào)查:患者出院前進行調(diào)查,對環(huán)境舒適感、護理舒適感(包括操作及語言)、護理后身體舒適感等進行綜合評價,滿意為舒適;基本滿意為基本舒適;不滿意為不舒適。
1.3 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主觀滿意度比較,見表1。
FIorence NightingIe早就強調(diào)病房必須空氣新鮮舒適、環(huán)境清潔、安靜,早期形成了舒適護理萌芽。1995年Kolcaba指導這一實踐上升到理論,提出了舒適護理理論(Thoery of Comfort Care)的概念[1]。1998年臺灣華杏出版社總裁蕭豐富先生提出“舒適護理模式”(Hiao’sDoubleNursingModel)[2],又稱“蕭氏雙C護理模式”,強調(diào)護理人員除目前的護理外,應加強舒適護理研究,并將護理成果應用于患者。自此,舒適護理引起護理界高度重視,從舒適護理的理論至實踐研究逐漸拓展,并與整體護理結(jié)合。舒適是一種主觀感覺,護士要使患者達到舒適境地,就要為患者提供身心舒適的條件,并通過相關的護理活動來滿足患者對舒適的需求。Camebro[3]指出舒適環(huán)境的管理是重要的護理動,特別對住院患者適宜的聲響、光線、氣味、溫濕、獨處,能提高環(huán)境舒適度。精湛的護理技術,豐富的專業(yè)知識,體貼周到的服務,醫(yī)院硬件設施到軟件的護理方法,都能充分體現(xiàn)滿足患者的舒適需求。近年來重癥破傷風患者經(jīng)早期積極的監(jiān)測和治療,積極控制痙攣與抽搐,早期氣管切開,徹底清創(chuàng),積極處理并發(fā)癥,精心護理,治愈率大大提高,本組患者也均治愈出院。而加強對觀察組的舒適護理顯示,通過環(huán)境的舒適管理、心理舒適、身體舒適護理,患者滿意感、安全感、尊重感提升,舒適度提高明顯。舒適護理減少了疾病帶來的不適,真正體現(xiàn)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增強了護患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密切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滿意度。舒適護理使護理人員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在患者身邊,隨時進行健康教育,鼓勵患者主動參與整個醫(yī)療護理過程,患者由過去的被動接受治療轉(zhuǎn)變?yōu)橹鲃?、積極參與和配合治療護理,促進了整體護理水平的提高,提高了護理質(zhì)量。舒適護理順應了整體護理的發(fā)展,補充完善了整體護理的內(nèi)涵[4],值得進一步推廣及運用。
[1] Kolcaba KY.The art of Comfort Care[J].Image J Nurs Sch,1995,27(4):287-289.
[2] 蕭豐富.蕭氏舒適護理模式[M].臺灣:華杏出版社,1998:5-9.
[3] Cameron BL.The nature of comfort hospitalized medical patients[J]. J Adv Nurs,1993,18(3):4230-4240.
[4] 李亞靜,王素婷,李慧芳.舒適護理理論的臨床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6):498-499.
R473.5
B
1671-8194(2015)14-0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