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三全
(焦作煤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央醫(yī)院一分院眼科,河南 焦作 454150)
復合小梁切除治療青光眼的臨床分析
靳三全
(焦作煤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央醫(yī)院一分院眼科,河南 焦作 454150)
目的 探究青光眼患者采用復合小梁切除治療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3例青光眼患者給予治療,隨機分組,實驗組41例患者采用復合的小梁切除治療,對照組32例患者采用單純的小梁切除,探究兩組人員的療效。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視力和眼壓沒有較大差異,治療后這兩項指標都得到下降,但差異較大,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青光眼患者采用復合小梁的切除治療,可使視力水平得到明顯改善,眼壓有所緩解,且治療后并發(fā)癥少,是一種值得推薦的治療方法。
青光眼;復合小梁切除術;治療效果
青光眼為眼內壓出現(xiàn)持續(xù)或者間斷升高的一種眼病,當眼壓持續(xù)升高時,會對眼球的各部分組織以及視力造成損傷,若治療不及時,視野會有失明或者全部喪失[1]。該疾病是因為眼壓升高而導致視盤凹陷和視野缺損,正常人的眼壓是:10~21 mm Hg,若高于24 mm Hg則為病理現(xiàn)象,眼壓高這一癥狀的時間越久,就會造成越嚴重的視功能損傷?;颊邥蓄^痛、劇烈眼脹、眼球堅硬、惡心嘔吐、血壓升高的癥狀[2]。對于病癥嚴重的患者,藥物的保守治療并沒有顯著效果,因此需給予手術治療,選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3例青光眼患者給予治療,分別使用不同的小梁切除術,對比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3例青光眼患者給予治療,實驗組患者41例,29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范圍26~75歲,平均年齡為(49.34±6.72)歲,22例患者為急性閉角型青光眼,19例患者為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對照組患者32例,19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范圍21~76歲,平均年齡為(48.25±6.44)歲,18例患者為急性閉角型青光眼,14例患者為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基本資料方面沒有較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實驗組:對患者采用2%的利多卡因進行浸潤麻醉,對鞏膜給予充分止血,將角膜緣坐位基底,厚度為1/2鞏膜,方形鞏膜瓣的大小為4 mm×4 mm,使用4 mg/mL的絲裂霉素C的溶液棉片放在球結膜瓣和鞏膜瓣下面,待2~3 min后取出,并使用平衡液對角膜和術野進行反復沖洗,將角膜的小梁組織進行切除,為1 mm×1.5 mm,對鞏膜瓣的兩側角給予打活結和縫合。針對防水的濾過情況,選擇縫線合適的張力,并對鞏膜瓣給予減短縫合,結膜切口采用可吸收線進行連續(xù)縫合,手術結束后,將1萬U的慶大霉素和1 mg的地塞米松注射到球結膜下。
1.2.2 對照組:采用單純的小梁切除手術,首先選擇利多卡因給予麻醉,角膜緣為基底,對鞏膜止血,厚度為1/2的鞏膜,方形鞏膜瓣的大小為4 mm×4 mm,并對1 mm×1.5 mm的小梁組織進行切除,對鞏膜瓣和Tenon囊給予間斷縫合,并對結膜切口使用可吸收線的連續(xù)縫合。
1.3 統(tǒng)計學分析:對本文出現(xiàn)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檢驗,采用t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采用χ2計數(shù)資料進行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視力和眼壓沒有較大差異,治療后這兩項指標都得到下降,但差異較大,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并發(fā)癥:實驗組患者中有1例出現(xiàn)前房形成的遲緩,發(fā)生率為2.4%,對照組患者有6例出現(xiàn)并發(fā)癥,3例為前房形成的遲緩,3例為前房積血,發(fā)生率為23.1%,差異較大,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視力和眼壓的治療情況
青光眼這一疾病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眼部傷害,嚴重者還會導致失明,其治療方法較多,激光、藥物和手術等,其中小梁的切除術效果顯著[3]。小梁切除術為常見的抗青光眼濾過手術,降眼壓的效果顯著,近幾年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小梁切除術實際已成為一種復合性手術,可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傳統(tǒng)手術中常見的并發(fā)癥為術后早期濾過強,導致淺前房和低眼壓,傳統(tǒng)小梁切除術,淺前房的發(fā)生率較高高,而實驗組的發(fā)生率明顯降低。若不能給予及時治療,則可造成角膜內皮失代償、周邊虹膜前粘連而致房角關閉,嚴重者還會導致并發(fā)性白內障、虹膜睫狀體炎、黃斑囊樣水腫、脈絡膜脫離等,從而導致手術失敗。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因為鞏膜的調整縫線可拆除,能夠使術后眼壓得到控制,迅速恢復前房,術中應用抗代謝藥物MMC,能夠有效地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生,減少濾過口的瘢痕,從而形成理想的功能性濾過泡,達到降壓的效果。傳統(tǒng)手術經(jīng)常會發(fā)生角膜上皮缺損、潰瘍和穿孔及濾過泡滲漏等并發(fā)癥,本組沒有該種情況的出現(xiàn),這與棉片的使用極為細致和使用后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有較大關系。絲裂霉素C在在手術中不會對淚膜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而且方便使用,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絲裂霉素C的劑量、時間、濃度和放置的部位。
復合小梁切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可調整縫線,控制濾過強度,采用絲裂霉素可抑制瘢痕的出現(xiàn),且患者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較少,實驗組的并發(fā)率僅為2.4%,而單純的小梁切除術會使患者造成較大的并發(fā)癥,并發(fā)率為23.1%。且實驗組患者在視功能和眼壓的恢復上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大(P<0.05)。綜上所述,青光眼患者采用復合小梁的切除,效果顯著,并發(fā)癥少,值得推薦。
[1] 賴偉,何建中,邱艷飛,等.青光眼復合式小梁切除88例臨床分析[J].航空航天醫(yī)藥,2013,24(19):109-110.
[2] 劉武裝,寇婷,方小祥,等.改良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的臨床觀察[J]. 國際眼科雜志.2013,25(10):144-145.
[3] 呂明,孔凡宏.復合式小梁切除術與傳統(tǒng)小梁切除術治療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2,16(15):137-138.
R775
B
1671-8194(2015)14-01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