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蕾
(河南理工大學圖書館,河南 焦作 454000)
PDA最先出現(xiàn)在美國,就是讓讀者最大化的參與到采書過程中,以讀者實際使用需求作為采購依據(jù)。珍妮特·霍華德在論文中也引用美國猶他大學圖書館資源建設部副主任瑞克·愛德森的話說:“有50%的藏書在過去10年沒有被借閱過”[1]。2011年,我國學者張甲、胡小菁在《中國圖書館學報》發(fā)表論文[2],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的采購模式,PDA應運而生,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PDA新模式完全顛覆了傳統(tǒng)圖書館原有的采書流程和模式。讓讀者從使用者,享用者,轉變成采書決定者,成為文獻資源建設的主人。2010年,美國大學和研究圖書館協(xié)會(即ACRL)發(fā)布了未來大學圖書館的十大發(fā)展趨勢,其中“館藏的增長取決于用戶”被列為第一大發(fā)展趨勢[3]
據(jù)目前已有資料顯示,巴克納爾大學的伯特蘭圖書館是最早嘗試PDA采購模式的圖書館。1990年,為了減少館際互借,增加圖書館的館藏,伯特蘭圖書館發(fā)起了PDA計劃,購買該校師生請求館際互借的圖書[2]。普渡大學在2000年也開始實施PDA采書計劃,在讀者提交的館際互借申請中,對那些最近出版的英語學術類圖書“以買代借”。也就在2000年,密歇根的威拉德公共圖書館決定每年為PDA專項撥款35000美元。[3]在2002年,香港大學圖書館對館際互借中部分不易獲取的圖書,比如國外專著實施“以買代借”。[4]逐漸,PDA模式被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或是小型公共圖書館所接納并開始實施。2011年7月,GWLA(美國西部圖書館聯(lián)盟)和NERL(東北研究圖書館聯(lián)盟)調查顯示,截至2011年9月,有25所高校圖書館明確表示把PDA作為它們紙本圖書標準工作流程的一部分[5]目前來說,美國是PDA讀者主導采購模式的先驅者,他們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值得我們去學習。目前國內已經有專門的學者對其進行研究,在中華知網(wǎng),截至2015年5月,總共有19篇文章對此進行研究分析,在這個方面也可以看出PDA在國內實施的廣泛基礎。
1)廣義的“讀者決策采購”PDA(Patron-Driven Acquisitions)也稱DDA(Demand-Driven Acquisition)或 POD(Purchase-on-Demand)也稱“需求驅動采購”或“按需購買”[6],是把傳統(tǒng)處于文獻資源末端的使用者,推至前臺,給予他們文獻采購的決定權,按照讀者實際閱讀需求,量化成一定的指標,館員根據(jù)這一指標,確定是否購買文獻。從而促進館藏紙本圖書利用率低下的問題,最大化的提高館藏圖書的價值。在電子圖書的應用中,則更多基于讀者的瀏覽量和下載量??词欠襁_到圖書館制定的觸發(fā)購買的標準,一旦夠到標準便能馬上進行購買的新的資源建設的新模式。PDA模式把原有館員對著書上提供的書目清單進行預估采書,到讀者實際需求確定購買標準,真正把讀者的需求擺在首位,為圖書館開展服務創(chuàng)新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徑。
2)PDA是一種新型的以讀者需求為最大依據(jù)的文獻資源采購方式,其基本流程為首先由圖書館自己確定適合本館藏資源建設的基本內容范圍和預算上限,比如書的分類和價格。再由書商提供符合要求的預設圖書MARC記錄,這些記錄信息要求包含圖書的全文鏈接。經過館員的篩選,圖書館將其導入到本館的自動化系統(tǒng),聯(lián)機書目檢索(OPAC)系統(tǒng),讀者通過檢索系統(tǒng)就可以查閱相關書目信息,根據(jù)讀者的自己需求,點開鏈接直接瀏覽全文,書目信息的點擊次數(shù)、瀏覽時間、瀏覽內容均將被記錄并統(tǒng)計。以上各項指標達到圖書館預先設定的標準后,系統(tǒng)會自動觸發(fā)相關指令,圖書館會對相關圖書進行租用或購買。一旦觸發(fā)購買命令,書商就會根據(jù)結果將書直接快遞給讀者,在一定的期限里供讀者使用,使用時間一到,讀者將書上交圖書館,圖書館再對其進行分類加工編目上架等一系列的后續(xù)工作。與此同時,OPAC系統(tǒng)需要圖書館館員的定期維護,例如新的書目信息被定期添加到OPAC系統(tǒng),不被使用的圖書書目信息由圖書館來決定刪除或保留,如此循環(huán)進行[7]。
目前國內尚無高校采取該模式。盡管實施讀者決策采購要克服技術和認知等方面的問題,但實施PDA帶來的益處,卻是越來越為大家所接受。國內高校對該模式的需求已經比較迫切。
1)使購書經費效益最大化
高校歷來重視對文獻資源的建設,每年投入的力度也很大。目前國內高校采購書主要有圖書館員在書商提供的采書清單,針對本校專業(yè)設置,對館藏數(shù)量和讀者的需求進行預判,憑自己的判斷劃下采書清單,再發(fā)往書商,由書商進行配貨、發(fā)貨。這是目前大多數(shù)圖書館最主要的采書途徑。除此之外,還有讀者推薦,讀者有意向的購書需求,可以把書目相關信息報給采編,由采編統(tǒng)一統(tǒng)計好上報給書商。這個過程一般比較長,會影響讀者的急需資料的需求。現(xiàn)在也有高校會派館員去書商那現(xiàn)場采購,已經采購,立馬形成訂單。隨著讀者主觀能動性的參與,越來越多的高校陸續(xù)采取書商走進學院,走進大學。由學生現(xiàn)場購書,圖書館來買單的形式購入圖書。
以上不管哪種形式,由于讀者參與力度不大,還是主要以館員主觀判斷的采書結果,就勢必會造成實際購入的圖書與讀者真正的需求有一定的出入。比如河南理工大學圖書館2010年至2015年4月間,總共購入圖書97779種,用圖騰統(tǒng)計管理系統(tǒng)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其中31212種圖書至今從未有人借閱。未借閱率達到31.92%,按每年450萬經費來計算,四年半應該有2000萬經費的投入。相當于三分之一的經費買來的圖書,就是個擺設,只是個館藏數(shù)量。600萬的經費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實在是令人可惜。經費是一方面,這類未被利用的書籍在采書、編目、加工、典藏、上架中浪費的不僅是財力,還有人力和有限的庫藏資源。當然圖書館實施PDA也不能減少在圖書上花費的錢,但是它能保證購入的每一本書都是讀者有需求的,PDA使得購書經費花的更為合理,把錢花的值。
在實施PDA模式中,對于那些未達到購買標準的圖書,圖書館可以僅需按次付費,甚至和書商協(xié)商看能否部分免費或是前幾次瀏覽免費。瀏覽內容超過全書一定比例之后才需付費,而無須購買此書,通過這樣的協(xié)商談判可以大大節(jié)約購書的經費,同樣的錢能買到更值得購買的書,這樣的館藏數(shù)就不再是個數(shù)字,而是一本本活動著的書籍。
2)真正發(fā)揮讀者主導性,方便讀者
相比于傳統(tǒng)的紙本圖書采購模式,PDA模式中圖書館員對采書的干預度下降了很多。除了對圖書的種類、最高限價等有一定的限價外,最大化的尊重讀者,真正做到讀者第一的服務目標。目前采用的讀者薦書,就是讀者將書目報給圖書館,圖書館再遞交給書商,書商再發(fā)貨,到館進行加工編目典藏,一般周期都在2個月左右。實際操作中時間可能會更長。盡管這些書是讀者需要的,但是周轉周期太長,也影響了他們使用館藏的積極性。很多老師抱怨說,很多書寧愿自己買,也不愿去圖書館借,等不及不說,即使到了,采購書的復本量決定了不是能滿足每一個教師需求的。但上述這些問題,PDA模式全都能解決。它能做到即買即用,只要讀者一觸即購買標準,書商會馬上將書快遞到讀者手里,在規(guī)定的時間,利用完再交還給圖書館進行加工典藏即可,這就大大縮短了圖書從書商到讀者借閱之間的時間,而且只要你有需求,你就能借到這本書,這在很大程度上便捷了讀者,照顧到了讀者真正的需求。PDA完全可以調動起讀者參與文獻資源建設的積極性,建設成他們想要的館藏需求,這是讀者的圖書館,而不是館員的圖書館。什么是讀者第一,這就是。
3)形成特色館藏,開始針對性服務
PDA可以實現(xiàn)讓讀者對不同科研領域行業(yè)、不同類型的文獻資源進行瀏覽、檢索、部分下載。在圖書館員的幫助下,建設成符合自己需求的館藏資源建設。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圖書館的特色館藏建設。科研小組成員購買的資料在每個項目或是課題結束后,都要把相關書籍或參考書送到圖書館收藏。這在滿足讀者信息需求的前提下還能促進圖書館員嵌入到科研活中去,圖書館員可以定期跟蹤課題進展及時解決科研過程中的信息需求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
總之,讀者是圖書館未來生存與發(fā)展的最關鍵的力量源泉,PDA模式盡管要解決很多實際的問題,但其宗旨——讀者決定館藏,就符合未來圖書館的發(fā)展趨勢,就值得我們去關注。PDA是突出以讀者為中心的這一服務準則落實實處的契機。近幾年,PDA模式正在美國高速擴展,歐洲、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圖書館也在嘗試引進過程中。收效令人驚喜。這是未來文獻資源建設的新趨勢,作為國內高校的館員,一定要認清形式,接納新思想,結合自己的實際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PDA路來。得承認目前國內高校在由技術支持、館員認知水平上還存在很多局限,大家對PDA讀者決策采購的研究正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多空間需要我們去研究發(fā)現(xiàn)。但有一點得相信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那么國內實施PDA的環(huán)境也會日趨完善,最終PDA會走進我們國內每一所高校和公共圖書館的,因為讀者是第一位的,有讀者,圖書館就有存在的必要。
[1]R eader Choice,Not Vendor Influence,R eshapes Library Collections[EB/OL].[2013 -08 -21].http://business.highbeam.com/434953/article -1G1 -241649748/reader-choice-not-vendor-influence-reshapes-library.
[2]唐吉深.我國讀者決策采購(PDA)研究述評[J].圖書館學研究,2015(2):22-25.
[3]Perdue J,Fleet J A V.Borrow or buy?Cost-effectivedelivery of monographs[J].Journal of InterlibraryLoan,Document Delivery&Information Supply,1999,9(4):19-28.
[4]Chan G R Y C.Purchase instead of borrow:An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InterlibraryLoan,Document Delivery&Information Supply,2004,14(4):23-37.
[5]Duncan J,Carroll J.Patron-Driven AcquisitionPractices of US Research Libraries:East vs.West.Proceedings of the Charleston Library Conference[C].2011.
[6]胡小菁.PDA——讀者決策采購[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3):50.
[7]Medeiros N.Shaping a collection one electronic book at a time:Patron-driven acquisitions in academic libraries[J].OCLCSystems & Services,2011,27(3):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