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摘要: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的合理設計,將會及時有效地防止施工過程中水土流失的發(fā)生,保護區(qū)域植被不被破壞。同時水土保持與景觀、生態(tài)、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相結合,將會使城市河道在滿足河道工程功能的同時,更能成為城市生態(tài)景觀體系中一大亮點,實現資源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協調發(fā)展、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本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同行業(yè)工程技術人員可以參考。
關鍵詞:河道;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方案
一、水土流失成因及特點分析
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人為擾動、自然環(huán)境因素影響造成,其中以人為擾動為主要原因。人為擾動主要是施工過程中土石方的開挖回填、土方臨時堆放、河道淤泥清理以及管線改移等項目的實施,都會擾動原地貌、破壞植被,產生水土流失。而這些人為擾動又集中發(fā)生在工程施工期,因此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防治尤為重要。
二、水土保持方案分析
經過對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流失的分析,針對其特點,在主體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評價的基礎上,以預防和治理項目建設過程中新增水土流失為目標,以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城市景觀協調發(fā)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設計理念,保護地表植被不被破壞,盡可能地減少項目施工過程中水土流失的發(fā)生,制定切實可行、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案,實現水土保持與景觀、生態(tài)及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相結合,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1.主體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評價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如今的城市河道治理工程已不再停留在過去簡單的行洪、排澇等工程內容上,河道生態(tài)修復、生態(tài)治理的理念已被水務工作人員認同和應用。因此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的設計過程中一些工程項目在實現河道功能的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如:生態(tài)袋護岸在穩(wěn)定土體、巖體的同時具有抗沖刷、抗浪蝕的功能;河坡種植喬灌木進行綠化,不僅起到到了防護岸坡的作用還具有景觀美化的效果。可以看出,這些措施在滿足主體工程設計需要的同時,還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的發(fā)生。因此,通過分析評價主體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及工程量,不僅能合理補充和完善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同時也能避免水土保持措施的重復設計,保證水土保持投資的合理、有效。
2.土石方平衡及合理利用
城市河道處在人口活動比較密集區(qū)域,因此做好施工過程中土石方的調用、平衡,是保護當地的人民生活環(huán)境、城市市容市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減少項目建設過程中水土流失的關鍵所在。從清河、涼水河等城市河道治理情況看,施工結束后的多余土方、拆遷房屋等產生的建筑垃圾是河道治理工程棄土棄渣的主要來源。同時由于市區(qū)土地資源的寶貴,這些棄土棄渣大多都運往指定的城市棄土棄渣場、建筑垃圾消納場,屬于國家法定的渣土消納場,因此在水土保持方案中對棄土棄渣不再進行專門的防護設計。
3.施工期水土保持
城市河道工程施工期是產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時段,另外工程所在區(qū)域大多又位于市區(qū)環(huán)境敏感地帶,因此做好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防護尤為重要。針對施工期的特點,施工期的水土保持措施以臨時防護措施為主。對臨時堆放的回填土方應設計合理的堆放形式、角度及高度,避免堆放過高、堆放角度過大造成遇大雨產生水土流失,同時要采用防塵網對堆土表面進行遮蓋。在實際河道治理過程中發(fā)現,對堆放時間較長的臨時堆土采用堆土表面撒播適應性強的草籽進行綠化或是采用草墊進行鋪蓋,防護效果較好。另外,對施工工序、工期從水土保持的角度進行優(yōu)化安排,盡量避開雨天、汛期施工。
4.雨水集蓄利用
水資源緊缺已成為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個制約性因素,因此將雨水集蓄利用的理念融人水土保持方案設計中,對保持水土、合理利用水資源十分關鍵。根據以往城市河道治理經驗,雨季河岸兩側的匯水通常是隨地勢變化隨意排放,不僅對雨水不能有效收集利用,而且容易引起局部岸坡沖刷,形成侵蝕溝,產生水土流失,破壞河道景觀。因此在水土保持方案設計過程中,考慮與周邊景觀的協調,在兩岸河坡布設水簸箕,并用仿木樁擋護,使雨水有序匯入河道,或是在河坡坡腳處布設小型蓄水池,將雨水收集起來用于河道兩側綠化。這樣既能滿足排水功能又能有效收集雨水、體現生態(tài)效果,使水土保持措施與主體工程融為一體。
5.河道建筑物水土保持
跨河橋梁、閘的改建、新建也是城市河道治理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程內容。新建橋梁、閘上下游一般設置漿砌石擋墻進行防護,在擋墻的頂部可預留種植槽,填筑種植土,種植五葉地錦等攀援植物,不僅防止水土流失,而且還突出了景觀效果。
6.施工臨時占地恢復
施工生產生活區(qū)、施工道路等臨時占地區(qū)域在施工過程中擾動原有地貌,施工結束后伴隨著房屋、臨建設施的拆除應及時做好恢復工作,并根據當地的立地條件進行植樹、植草綠化。在綠化過程中,盡可能地采用當地適生的鄉(xiāng)土樹草種,采用喬灌草相結合的綠化模式,并與周圍的景觀環(huán)境協調一致。
7.施工組織管理規(guī)范
水土保持工程也應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及項目監(jiān)理制。水土保持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時招標投標,標書中水土保持工程作為分部工程,施工承發(fā)包合同中明確水土保持要求,并按合同要求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水土保持措施主要采用主體工程的施工用水、用電,同時應嚴格按照施工工序進行施工。水土保持措施與主體工程應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嚴格執(zhí)行“三同時”制度。
8.工程監(jiān)理監(jiān)測到位
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水土保持監(jiān)理、監(jiān)測應落實到位。另外,水行政部門的監(jiān)督管理也十分重要,這些都是水土保持工程順利實施,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發(fā)生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主體工程安全施工、順利按時完成的重要保障。
三、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
1.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作為線性工程,在治理長度較長時采用分段施工,考慮資源節(jié)約以及材料的可重復利用,對施工過程中采用的防塵網、鐵質圍擋等臨時防護材料可根據工程的分段實施多次利用。
2.樹草種選擇時應首先考慮當地適生種類,以及經過實踐證明的優(yōu)良外來樹草種,盡量減少對一些當地稀缺或未使用過的樹草種的選擇。
3.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目前的水土流失監(jiān)測數據較少,應加強水土流失監(jiān)測工作的開展,及時有效的監(jiān)測不僅能為水土保持措施的優(yōu)化設計提供理論基礎,同時對城市區(qū)域水土流失監(jiān)測數據的收集也十分寶貴。
四、結束語
在城市規(guī)模擴大化過程中,河道作為城市中的一個主要組成個體,它的功能及定位也發(fā)生了變化。目前建設勢必會破壞原有的地貌類型和植被狀況,產生棄土棄渣,造成水土流失,影響城市環(huán)境,因此需要進行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設計,減少項目建設過程中水土流失的產生,實現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城市景觀協調發(fā)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王永喜,吳長文,胡曉靜.山坡地公園式博覽園建設的水土保持方案[[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4
[2]何衍海.淺談水電工程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應注意的問題團.中國水土保持,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