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馬弗爐和回轉式電阻加熱爐對炭質金礦進行焙燒試驗,實驗結果驗證表明,在其他焙燒條件基本一致時,當焙燒溫度在650℃時,金的浸出率相當且較高。
【關鍵詞】炭質金礦;焙燒;溫度
陜西某金礦礦石含碳質較多,嚴重干擾氰化浸出,必須進行脫碳工藝研究,首先對氧化焙燒脫碳進行研究,氧化焙燒炭質是預處理金礦應用時間最長,最可靠的一種傳統(tǒng)工藝,它具有工藝成熟、適用面廣、成本相對較低等優(yōu)點[1]。試驗室小試使用馬弗爐進行,初步確定此礦石“原礦焙燒—氰化炭浸”工藝最佳的焙燒條件,為了進一步驗證工藝可行性,采用回轉式電阻加熱爐對試驗室小試推薦的焙燒溫度進行驗證。
一、礦石性質研究
礦樣破碎為0-12mm進行多元素分析,結果為表1。將試驗樣品焙燒后磨礦細度-200目90%進行金物相分析,結果為表2。
礦石金含量為6.24g/t,銀含量為32.74g/t,其余元素無綜合回收價值,全碳含量8.80%,屬高炭質金礦,該類礦石中有機碳強烈吸附金而使浸出中金的回收率嚴重降低,這些礦石中的碳質組分必須用氯化法處理使其鈍化,或是用焙燒方法使其破壞[2]。
由表2結果可知,試驗采取焙燒氧化預處理后,焙砂裸露及半裸露金占70.96%。碳酸鹽和硅酸鹽包裹金占有率較高,可能影響金元素的回收。
二、對焙燒溫度進行驗證
1、馬弗爐實驗
試驗方法:取-12mm粒級的礦石放在馬弗爐中,在指定溫度下焙燒,間隔30分鐘翻動一次,以保持礦樣與氧的接觸均勻,加速氧化。試驗流程見圖1,試驗結果見表3。
由表3試驗結果表明:當焙燒溫度為650℃時,金浸出率達到90.38%,若繼續(xù)加大焙燒溫度,金浸出率呈降低的趨勢。故此礦石“原礦焙燒—氰化炭浸”工藝小試推薦的焙燒溫度為650℃±。
2、回轉式電阻加熱爐實驗
型號為HB-J-30的回轉式電阻加熱爐,加熱方式為筒體外加熱,回轉式電阻加熱爐旋轉筒體直徑30cm,有效長度7.0m,分四個加熱區(qū),排礦口為加熱一區(qū),依次為加熱二區(qū)、三區(qū),給礦口為加熱四區(qū),焙燒時間由爐體傾角控制。為使焙砂氧化完全,縮短焙燒時間,焙燒時利用鼓風機鼓入空氣。試驗流程與馬弗爐實驗一致見圖1。電阻加熱爐實物圖如圖2。
由表4可知,在其他焙燒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焙燒溫度在650℃時,金的浸出率相當且較高,可達92.15%,溫度過高或過低,金的浸出率都會受影響。
結論
對某炭質金礦進行焙燒試驗,在其他焙燒條件基本一致的條件下,當焙燒溫度在650℃時,金的浸出率相當且較高,可達90%以上,溫度過高或過低,金的浸出率都會受影響。焙燒設備的不同對焙燒溫度的影響不大。
參考文獻
[1]劉漢釗.國內外難處理金礦焙燒氧化現狀和前景[J].國外金屬礦選礦,2005.7,5-10
[2]宮培榮.黃金生產技術與標準規(guī)范實用手冊[M].寧夏大地音像出版社,2003年,32-33
作者簡介
汪建鑫(1988年10月一),男,河北唐山人,陜西省黃金集團有限公司,冶金本科,主要從事黃金礦山冶金專業(yè)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