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建 陳祖山
摘要:根據(jù)商南縣境內上游武關、竹林關、過風樓三個水文站水文資料和歷史調查資料,計算洪水頻率和重現(xiàn)期,對一、二、三級洪水致災災情進行比較,分析了發(fā)生不同量級洪水的災情,為提高防汛減災的質量和效果提供幫助。
關鍵詞:洪水;量級;災情;防汛;商洛
1 商南概況
商南縣位于鄂豫陜三省八縣結合部,是陜西的東南門戶。淺山丘陵地貌,基本地理狀況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偯娣e2307平方公里,全縣轄13個鄉(xiāng)鎮(zhèn)164個村3個社區(qū),總人口23.58萬人,其中農業(yè)人口20.94萬人。有耕地19.5萬畝,人均0.9畝。商南縣歷史悠久。森林覆蓋率62.4%,水能蘊藏量13.2萬千瓦,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條,開發(fā)潛力巨大。境內有川原地形、低山地形、中山地形三類地形。年平均降水量700~850mm。氣溫和雨量垂直差異大。
2 洪水災害的嚴重性
由于秦嶺山脈高聳,南太平洋水氣北輸受阻,在迎坡面山腰發(fā)生強降水機會多,這是商洛經(jīng)常性遭受暴雨襲擊的原因所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商洛災情不斷,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暴雨洪水災情報告。據(jù)《商洛地區(qū)志》記載,至公元元年開始,到1899年發(fā)生重大水災39年。19世紀到1949年,發(fā)生水災11年。解放后,1954年、57年、58年、64年、65年、70年、72年、79年至83年等年因洪水災害有較多人口死亡,經(jīng)濟損失較重。1987年商南水災,受災人口達19萬;1998年7月9日晚,商南發(fā)生特大暴雨;2007年“7·30”商南洪水,都給當?shù)卦斐闪藨K重的損失。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商洛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洪水造成的災情越來越重。
洪水的特征:有較強的季節(jié)性,多為6~10月;多發(fā)生在夜間;匯流快,洪峰暴漲暴落,峰形尖陡,隨降雨強弱漲落,多鋸齒形狀。
災害性洪水等級分析思路
利用水文站實測的歷年洪峰資料和歷史調查資料,確定商南境內河流洪水頻率和重現(xiàn)期,并利用歷年資料中記載的洪水災害損失,分析驗證發(fā)生災害的洪水量級及災害損失,為積極防范洪水災害提供幫助。
《陜西省重大自然災害綜合研究及防御對策》將不同洪水重現(xiàn)期進行了分級,一級為極大洪水,洪水重現(xiàn)期大雨200年一遇;二級為特大洪水,重現(xiàn)一般為200至50年一遇;三是為大洪水,重現(xiàn)期為50至20年一遇;四級為一般洪水,重現(xiàn)期為20至10年一遇;五級為正常洪水,重現(xiàn)期少于10年。
4 洪水重現(xiàn)期的確定
4.1 資料情況
水文部門對全市各條河流設立水文站以前發(fā)生的歷史災害性洪水進行了全面調查,延展了洪水資料系列?!渡搪宓貐^(qū)志》、《商洛地區(qū)水利志》及市防汛指揮部年度工作總結記錄了歷年發(fā)生的水災和損失,是分析洪水災害的重要依據(jù)。
4.2 洪水等級的劃分
4.2.1 頻率分析。
根據(jù)各水文站實測的洪峰資料系列和歷史調查洪水資料,進行頻率計算,推求指定頻率的分級洪水數(shù)據(jù)。經(jīng)驗頻率公式:
P= ×100% (1)
重現(xiàn)期與頻率的關系為:
N= (2)
洪水災害
1987年特大洪水:6月5日,武關河出現(xiàn)2560 m3/s洪峰流量,銀花河出現(xiàn)2800 m3/s洪峰流量。1994年大洪水:7月9日武關河出現(xiàn)1140 m3/s洪峰流量。造成13萬人受災,倒塌民房1024間,危房2012間。死亡7人,牲畜130頭。農作物受災面積4382公頃,成災面積3724公頃。沖毀公路橋涵27座,公路路基385公里。沖毀堤防10.23公里,護岸121處,沖毀塘壩3座。直接經(jīng)濟損失2244萬元。
2007年特大暴雨洪水:2007年7月28~30日,商南縣發(fā)生強降水。商南縣河30日3時出現(xiàn)593 m3/s洪峰流量。
6.洪水與災情比較
6.1 概率分析
98年以來的10年間,發(fā)生5次三級以上洪水,發(fā)生概率為50%,平均每兩年遭受一次三級以上洪水災害。其中,一級1次,二級2次,三級2次,洪水量級呈上升趨勢,值得關注。
6.2 量級分析
河道是承載洪水的,在改造治理河道、開發(fā)利用灘涂、修建水工程設施等也都充分考慮了行洪能力,當正常洪水和一般洪水出現(xiàn)時不會危及沿河兩岸安全的,只有發(fā)生大洪水或大到不可抗御程度的洪水時,才會致災或發(fā)生嚴重災情。從發(fā)生的水文序列年不同量級洪水及出現(xiàn)的災情證明,凡是大洪水出現(xiàn),其災情也隨之而來,洪水量級愈高,則災情愈重。
近年來,國家重視防汛工作,加大對河道的治理和移民搬遷,提出“以人為本”抓防汛的工作思路,在防汛、搶險、抗洪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和建設,改變了防汛的“防”技能力和水平。從發(fā)生的一、二、三級災害洪水可以看出,人員死亡在減少。但災害造成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在上升,說明商洛經(jīng)濟發(fā)展快速,使之災情損失重。
6.3 各級洪水致災特點及防汛措施
6.3.1 三級——大洪水
三級洪水,主要有①部分支流出現(xiàn)特大暴雨,山洪暴發(fā),洪水演進到水文站斷面洪峰削減。這類洪水,致災范圍小,但傷亡和損失重;②多日霖雨,土壤飽和,突然出現(xiàn)強降水,形成洪峰。這類洪水,致災范圍大,主要損失包括公路、堤防、耕地、糧食作物和房屋等。1998年發(fā)生的4次暴雨,其中“7·9”和“8·25”兩次局部特大暴雨,發(fā)生的江河洪水未在水文站控制內。
應對三級洪水,防汛采取的措施:沿河兩岸主要以防汛、抗洪為主。組織防汛搶險突擊隊上堤,沿河堤進行封堵、圍堰、分流、水庫錯峰、低洼地帶搬遷等措施保安全,減少經(jīng)濟損失。
6.3.2 二級——特大洪水
二級洪水,主要是流域內多條支流突降特大暴雨,洪水疊加演進,峰量大。這類洪水,致災范圍大、連片、帶狀,損失和傷亡大,會造成交通、電力、通訊、生活用水的中斷。
應對二級洪水,防汛采取的措施:沿河兩岸主要以搶險、撤離為主。組織武警和民兵保護群眾撤離,搶救被洪水圍困的群眾。沿河進行退守、封堵、加高堤防、分洪等措施抗災減災。加大水庫泄洪,確保水庫安全。
6.3.3 一級——極大洪水
一級洪水,為流域性災難,成災范圍廣,上下游同重,造成交通、電力、通訊、生活用水的全部中斷,一時難以恢復。
應對一級洪水,防汛采取的措施:沿河兩岸主要以撤離為主。組織武警和民兵保護群眾撤離,搶救被洪水圍困的群眾。根據(jù)水勢向高處轉移,堅持以人為本,確保人身安全,做好救災工作,開展生產自救。
7 結束語
商南縣除富水一帶低山地形外,其他地方山高、溝深地勢不開闊、土地貧瘠,沿河筑房、造地、修路是人們同自然必須做的斗爭,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因河道縮窄,就導致行洪不暢,洪水來臨勢必加重災情,潰堤、漫灘、毀路、沖地、毀房、傷人、傷物是必然的結果,給國家和人民群眾造成的傷亡和經(jīng)濟損失是重大的、巨大的。
自然災害不能控制,但可防御。面對嚴峻的洪水災情,只要有組織地進行防洪工程建設和非工程措施建設并舉,緊緊依靠氣象、水文的預報和監(jiān)測信息,做好不同量級洪水防汛預案編制的科學性,加強對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意識教育,就能從容面對突發(fā)洪水,有組織的進行“防、搶、撤”和救災工作,就能奪取抗洪救災的最后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