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菁菁
【摘要】農村土地流轉案件牽涉面廣,矛盾突出,影響社會穩(wěn)定,是農業(yè)和農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阻礙。本文主要從法律視角和成因視角歸納糾紛類型,從實體有效無效和程序有效無效四個方面剖析審判結論,旨在為如何依法妥善處理此類案件,維護流轉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供參考。
【關鍵詞】土地流轉;糾紛類型;爭議焦點;審判結論
中圖分類號:D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7-099-01
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之概述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指自然人、集體對于集體所有的土地或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的土地依據承包合同而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根據我國物權法規(guī)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用益物權的一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取得方式有家庭承包和公開取得(包括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兩種?!巴恋爻邪洜I權流轉”指在農村土地承包中的物權性質土地承包經營權有效存在前提下,在不改變農村土地所有權權屬性質和主體種類與農村土地農業(yè)用途的基礎上,原承包方依法將該物權性質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從該物權性質土地承包經營權中分離出來的部分權能的具體民事權利轉移給他人的行為。
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之糾紛類型
(一)以法律視角歸納糾紛類型
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其他方式主要指入股和抵押。
(二)從成因視角,可以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分為以下幾類
1.土地流轉不規(guī)范,普遍存在民間化、口頭化、短期化、隨意化問題。2.土地的租金不斷攀升導致的毀約現象。3.流轉合同簽訂不規(guī)范。4.流轉程序不規(guī)范,不具備法定的形式要件或內容違法。5.因情勢變更等原因導致糾紛產生。6.因征用土地引發(fā)糾紛。
三、糾紛審判結論之分析
(一)流轉協議有效的情形分析
1.實體有效
(1)協議是當事人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未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
土地流轉糾紛案件都是以口頭協議或者書面協議的方式約定,因此,受到《合同法》的保護,當今,只要合同雙方是真實的意思表示,法律基本肯定合同的效力,除非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否則不會無效。
(2)戶主代表家庭集體簽訂的合同,但損害家庭成員利益的除外。
戶主是家庭集體的代表人,在實際流轉中,以戶主對外簽訂合同的現象較為常見,但損害家庭成員利益是無效的。
2.程序有效
(1)流轉程序雖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但雙方已經長時間穩(wěn)定的維持流轉后的關系。
由于法律意識的欠缺,農村土地流轉很少走完備的流轉程序。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沒有簽訂;采取轉讓方式流轉,應當經發(fā)包方同意,沒有申請;采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應當報發(fā)包方備案,沒有備案。這些現象屢見不鮮,但僅因如此就否定協議的效力嗎?答案是否定的。
(2)流轉程序事先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但事后拖延表態(tài),完善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規(guī)定“承包方未經發(fā)包方同意,采取轉讓方式流轉其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合同無效。但發(fā)包方無法定理由不同意或者拖延表態(tài)的除外”。另外,關于備案制度,僅具有社會公示的效果,其法律效力體現在產生對抗第三人的效果,而非承包經營權變動的生效條件。
(二)流轉協議無效的情形分析
1.實體無效
(1)流轉改變土地農業(yè)用途,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
改變土地農業(yè)用途,導致協議無效是流轉無效中的常見情形。
(2)協議的簽訂有損家庭成員利益。
(3)以出租方式流轉的,租賃的期限超過原承包期的剩余年限或者租賃合同期限超過20年。
這一現象因為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無效。另外,租賃期間屆滿,當事人可以續(xù)訂租賃合同,但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xù)訂之日起仍不得超過20年。
2.程序無效
(1)未取得原承包方同意,將已流轉的土地再流轉。
農業(yè)部關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十三條規(guī)定“受讓方將承包方以轉包、出租方式流轉的土地實行再流轉,應當取得原承包方的同意”,這一規(guī)定是強制性規(guī)定,不得違反。
(2)向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流轉,未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報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批準。
由于該流轉牽涉到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利益和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穩(wěn)定,必須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十五條關于“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的,必須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報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批準”的規(guī)定進行辦理。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yōu)先權。
參考文獻:
[1]張紅宇.中國農地調整與使用權流轉:幾點評論[J].管理世界, 2002(5).
[2]孫丹玲.情勢變更原則及其司法實踐研究[J].人民司法,2009(21).
[3]孫憲忠.爭議與思考——物權立法筆記[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480.
[4]孟憲素,高世昌.土地開發(fā)整理權屬管理研究現狀及展望[J].中國土地科學,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