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凌
【教材分析】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這篇課文按春、夏、秋、冬的順序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迷人的世界: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這篇課文,文筆優(yōu)美,語言生動,是一篇值得細細品味的美文,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
【課后反思】
本課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教學,在“認知、情感、技能”這幾方面,既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又掌握了學習方法和寫作方法,多種能力得到訓練培養(yǎng),切實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的描寫。
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以下幾點:
一、利用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教師如果能通過巧妙的導入設計,調動學生,創(chuàng)造出與課堂教學目標相對應的情景,那就為一堂好課奠定堅實的基礎。可以說,好的導入是打開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的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等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易學、愛學、樂學,使學生全身心的融入情景,體會美、感受美。我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開頭引言激趣:“同學們,我們祖國幅員遼闊,山河秀麗。我們剛見識西沙群島的富饒,這堂課又將隨老師到我國東北黑龍江的北部一處美麗富鐃的重要林區(qū)——小興安嶺去旅游吧。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份禮物——小興安嶺的美景,你們想欣賞嗎?”同學們興趣盎然。而后播放《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的風景錄像,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孩子們感受著美,通過自讀、默讀、展示讀等讀書方式整體感知了課文。在優(yōu)美的情境之中,小興安嶺四季美景一幅幅展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學生真切地感受著生機勃勃的春,草木茂盛的夏,果實累累的秋,白雪皚皚的冬。同時也滲透了寫作方法的教學。
二、引導想象,情感熏陶
有人曾說:“語文是美神維納斯斷臂的浮想聯(lián)翩……”?!墩n標》中指出:“語文教育是審美的,詩意的,充滿情趣的?!蔽覀兊恼Z文課堂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睹利惖男∨d安嶺》詞藻華麗、意境優(yōu)美,字里行間透露著小興安嶺的魅力和對祖國的熱愛。要讓學生體會到,必須創(chuàng)設美的課堂。
在教學第一段時,我引導學生想象:“好,我們來閉上眼睛想象。我們乘坐飛機正飛在小興安嶺的上空,你往下看,看到了——,飛機往前飛,你看到的還是——,飛機再往前飛,你看到的仍是——。好,你們都看到了嗎?誰來說說剛才都看到了什么?”感受“綠色的海洋”之美。
三、以讀代講,讀中悟情
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是情感熏陶、審美鑒賞的最佳教材。文中的情感、意境有時是難以完全言傳的。美不是抽象的,美育是感性的,它總伴隨著生動的形象出現(xiàn)。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弊寣W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激發(fā)起他們對小興安嶺美的向往?!睹利惖男∨d安嶺》一文沒有什么深奧的詞語,很適合學生朗讀,講讀結合,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使學生用心朗讀,讀出發(fā)自內心的聲音,“情到濃時”自然就會讀出好文章。文中寫了綠色的海洋、抽枝發(fā)芽的樹木、雪水淙淙的流水、活潑可愛的小鹿……都表現(xiàn)了作者對小興安嶺的喜愛。
學生在讀中融真情,放飛情感,情中誦讀,讀中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四、尊重學生,激勵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見解,如:讓學生展示朗讀時,我是讓學生讀出認為美的句子或段落,并及時肯定“你找到的是春天生機勃勃的美”“你讀的是五顏六色的美” “你讀的是枝繁葉茂的美”“ 你讀的是特產(chǎn)豐富的美”…… 并經(jīng)常運用激勵機制進行評價,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潛能。如:學生初讀感知課文內容后,我表揚學生“短短的十幾分鐘,同學們已經(jīng)能夠把課文讀得正確流暢,讀得聲情并茂”。
【不足之處及帶給我的想法】
但是課上完后還是感覺有些環(huán)節(jié)不盡人意。
一、朗讀指導不到位
1.學習課文第一節(jié) “幾百里連成一片,像綠色的海洋”一句,學生缺乏想象,學生不能入情入境地讀書。
【啟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特別注意挖掘和捕捉美的實體,從而創(chuàng)設美的意境,讓學生耳濡目染領略祖國語言文字背后隱藏的萬千景象,感知美的無處不在。教師要精心設計語言,創(chuàng)設美感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去領悟樹海之美。課堂上,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還不能感受樹海之大,樹海之美。如果我發(fā)揮多媒體優(yōu)勢,增加一幅由數(shù)不清的紅松、白樺和櫟樹匯合而成的綠色的海洋景象,使學生眼前出現(xiàn)小興安憐風吹林海碧波翻滾的壯麗畫面,再激發(fā)學生的想象,體會這時森林的博大和起伏與波濤洶涌的大海有異曲同工之妙,那樣會更好地理解“綠色的海洋”之美。
2.第二段“春之美”,學生沒有進入情境,無法感受作者對小興安嶺的喜愛。
【啟示】春夏秋冬四季的結構、寫法相似,我重點教學春天段,扶學夏天段,放手自學秋、冬段。所以春天段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不僅要抓住主要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還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課中,我沒有讓學生用足夠的時間靜心、潛心的讀書和沉思默想,較少聽到的是瑯瑯的讀書聲,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從不會讀到會讀,從讀得不好到讀得很精彩的訓練與發(fā)展的過程也很少。所以學生還是無法走進文本,不能入情入境地朗讀。當學生還不能感情朗讀時,老師適時范讀,或運用視頻范讀學生跟讀,效果也許會更好。
二、課件制作不合理
1.地圖中小興安嶺位置不確切。
【啟示】地圖的作用是什么?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小興安嶺的準確位置,而這里卻沒有發(fā)揮其作用。既然導入時已經(jīng)講了小興安嶺的地理位置,這張地圖是不是可以不要?或者換一張標有更準確位置的地圖?
2.學習第一段時,課件中特別強調的文字已經(jīng)用不同顏色標出,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權力。
【啟示】可以讓學生找出后再變化不同的顏色,還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
三、語言不夠規(guī)范、不夠準確
【啟示】課堂中老師的語言還需錘煉,更應訓練學生說完整的話,而不是老師說前半句,學生說后半句,這樣無法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這也是我一直以來不知不覺所犯下的錯誤,以后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隨時隨地規(guī)范自己的語言,給學生以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