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丹
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由言語形式的感知進而到言語內(nèi)容的掌握,同時獲得各種知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又進而學習用恰當?shù)难哉Z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不斷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學會了言語的理解和表達,又受到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筆者以《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課為例,談談自己潛心會文本,落實語言文字運用訓練的舉措。
預習成為新課學習的基礎
在教授《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堂課前,布置學生讀課文,自學字詞,搜集整理與課文、作者有關的資料;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工具書,不僅對生字的音、形、義能夠準確把握,識字能力和搜集處理信息能力也得到有效訓練。比如說,“頭”的“”字在預習中能把音讀準,“妻子”的“子”在課文中讀輕音,表示配偶,若讀成第三聲的話,就是代表妻子和孩子,顯然不符合文本內(nèi)容;“休養(yǎng)”是休息、療養(yǎng)的意思,區(qū)別于另一個表示人的綜合素質(zhì)的“修養(yǎng)”;通過查找高爾基的資料,了解高爾基生平的偉大貢獻等。所以,重視預習檢查,可以有效落實學生識字、寫字能力和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重視閱讀積累,聚焦文字運用
玩味字詞,品語言之精準 在教學中,學生們在交流“通過‘栽花這件小事,哪些詞句可以感受到兒子對父親的情?”學生能抓住“探望”一詞,這不是普通地看望,多指遠道而來看望,兒子從蘇聯(lián)趕到意大利看望他,那時,還沒有飛機,坐火車、坐輪船少說也得幾天幾夜,路途遙遠卻隔不斷父子間的親情。看似一個平常的詞語,卻能鮮明地表達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捕捉、品味那些經(jīng)過作者精心錘煉的字詞,去感悟其表達的韻味,以便學以致用,不斷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
咀嚼句子,悟語言之精美 高爾基的兒子用特殊的方式表達對父親的愛,文中說“高爾基的兒子只有10歲,還沒有頭那么高”,筆者先引導學生比較這句話和“高爾基的兒子10歲”的區(qū)別,學生從“只有……還……”體悟到,兒子年齡小、個頭小、力氣小,學生們也深刻地感受到兒子對父親的情。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積累、感悟和運用。教師要在引導學生理解內(nèi)容的同時,有意識地讓學生咀嚼文本的言語形式,學習遣詞造句的表情達意,進行語言運用的訓練。
賞析段落,探謀篇之巧妙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中,課文第四小節(jié)是一段景物描寫,描寫了高爾基院子里鮮花綻放的美景?!耙磺芯罢Z皆情語”,這里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都是作者精心選擇的,情感就流淌在一景一物中。筆者讓學生細讀課文,用心體會文中的景語,從這段美景中感受到隱含其中的愉快的情感,感悟作者謀篇之巧妙,學習景物描寫的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訓練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推敲篇章,尋文本之特色 針對不同文體的特點,筆者確定不同的目標,設計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寫信教子”的內(nèi)容,筆者在解讀教材時就聯(lián)系家書這一文體特點,理解體會高爾基的信,學會閱讀家書的方法,感受偉人家書情切理深的特點。語文教材既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又是語言文字訓練的憑借。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拓展高爾基給兒子的其他信件,讓學生在其他信中進一步體會名人家書“小事蘊情、家書蘊理”的寫作特點,掌握名人書信的寫作方法,從而積淀了一定的表達技巧。
重視讀寫結(jié)合,訓練文字運用
于文本空白處訓練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課的語言淺顯易懂,學生初讀,能讀懂,卻沒有深悟,文中描寫兒子的語段很少,一兩句話而已,即栽花語段。課文主要從這一句話體現(xiàn)兒子對父親的愛:“來到父親身邊以后,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在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边@是兒子對父親的“給”。要真正體會這里“給”的全心全意和極不容易,光靠文字的簡單敘述肯定是不夠的。10歲,還沒有頭那么高,也正是愛玩愛鬧的年紀,那么,兒子是怎么埋頭苦干的呢?在苦干的同時,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文章沒有描繪,卻給我們留下了極豐富的想象空間。在這里,挖掘文本空白點,引導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高爾基的兒子辛苦的勞動畫面以及內(nèi)心的想法等,捕捉此處語言,將其價值挖掘出來,設計想象表達“雖然高爾基的兒子忙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但他心里一直在想……”這樣的教學,以語言為抓手,落實到表達訓練,實現(xiàn)了文本教學的優(yōu)化。
于文本延伸處訓練 學完《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讓學生代高爾基的兒子給爸爸回信,能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深入理解父親的心愿的基礎上表達對父親關愛的感激和不負父望的勵志篤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學生在書信活動中,將文本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加強了語言積累,發(fā)展了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教學中讀寫結(jié)合,學生才能真正掌握表情達意的方法,他們也能體驗到創(chuàng)作樂趣。
結(jié)束語
潛心會文本,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語言文字,這樣才能實實在在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青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