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向杰
(作者單位:山東省兗州電視臺)
電視紀錄片情景再現的作用與思考
——《古塔地下的秘密》
溫向杰
(作者單位:山東省兗州電視臺)
情景再現主要是以真實故事為素材、以真實人物為對象進行創(chuàng)作,旨在揭示真實事實,并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藝術加工,借此來提高人們對事件的正確認知,引發(fā)對該事件的深思。情景再現是電視記錄片中常用的一種展示手法,借助情景模擬并回放的方式來再現事件當時場景,不僅可以體現出創(chuàng)作者對歷史事件蘊含價值的尊重,還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實現觀眾與影片的情感互動。本文主要以《古塔地下的秘密》為例,探討情景再現在電視紀錄片中的運用。
電視紀錄片;情景再現;古塔地下的秘密
情景再現概念可以從宏觀及微觀上來理解。從宏觀上來說,情景再現是泛指所有借助情景再現手段來還原真實場景的紀實類節(jié)目,其通常伴隨著采訪、評論等其他表現方式,這種情景再現主要是扮演呈現整體節(jié)目的角色;從微觀上來說,情景再現主要是紀實節(jié)目創(chuàng)作方式中的一種,是在真實事件的基礎上,通過扮演或搬演的形式和畫面聲音等設計,將已經發(fā)生的事件中人物心理或事件場景客觀呈現出來。情景再現創(chuàng)作手法普遍運用在歷史題材的紀錄片中,最大限度解決了歷史紀錄片資源匱乏、情節(jié)單一、敘事單調的問題,給歷史題材紀錄片賦予了嶄新的內容和形式[1]。
1.1靜態(tài)仰角鏡頭——呈現古塔磅礴氣勢
在《古塔地下的秘密》中,攝像師通過靜態(tài)的仰角鏡頭拍攝興隆塔時,采取了超廣角度,突出展示出了興隆塔的磅礴氣勢及莊嚴氛圍。將攝像機固定在地面上,借助大仰角鏡頭拍攝在自然陽光下興隆塔的正面,在畫面中塔身占據了畫面的下半部分,上部分則是空中飄動的云朵,天空中云朵飄蕩速度及方向的不同相互形成了對比,使固定鏡頭中有靜有動,不斷變遷的云朵也會給觀眾帶來一種時光變遷的心理暗示。同時,此時的仰角鏡頭與后來展現犯罪份子被捕時使用的俯攝鏡頭,以及公安干部和游客以平等姿態(tài)的視角走進興隆塔時,借助平視鏡頭使不同角度之間互相形成應召,通過拍攝視角的不同呈現出興隆塔在歷史的長河中發(fā)生不斷變化。另外,《古塔地下的秘密》在拍攝時還使用了很多延時鏡頭,很多鏡頭在成品播放展示時可能只有不超過半分鐘,其實在拍攝過程中卻耗費了長達10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但也正是由于這些時間的消耗,才能讓觀眾通過紀錄片看到空中飄蕩的云朵、地上移動的樹影等,興隆塔也因此呈現出了自身的韻味。
1.2動態(tài)推進鏡頭——呈現古塔紀實特色
歷史類題材的紀錄片在處理上常常會遇到一個重大難題,那便是紀錄片永遠沒辦法將歷史進行真實還原,特別是在歷史細節(jié)的處理上[2]?!豆潘叵碌拿孛堋分薪柚跋裾Z言呈現出一種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彌補了因為于力求真實反而在細節(jié)中失去了真實的缺陷?!豆潘叵碌拿孛堋钒褎討B(tài)鏡頭與細節(jié)情景再現的功能進行有機結合:通過鏡頭的一推一拉,便可以獨立承擔起對細節(jié)的特殊處理,實現對歷史事件的還原和追憶,再通過最簡單的敘述方法對細節(jié)進行描述,便可以成就紀錄片動人心魄的影像張力。比如,《古塔地下的秘密》中對鎏金銀棺及其相應圖案的動態(tài)特寫,通過對棺身一步步推進,緩緩呈現出整個鎏金銀棺,并將與其相關的各個圖案一一納入畫面,再配上對文殊菩薩在地位上的特殊性和“深目高鼻、滿臉絡腮胡須、為文殊菩薩牽著獅子的胡人形象”的描述,借助動態(tài)推進影像凸現了鎏金銀棺珍貴文化價值及時代滄桑感和變遷感,勾起人們的情感變化。
2.1提升紀錄片完整性,幫助觀眾加深理解
情景再現作為一種新型創(chuàng)作手法打破了傳統(tǒng)紀錄片的諸多限制,借助豐富多樣的方式表達出人們復雜的內心情感世界,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還原過去發(fā)生或存在的、如今已不復存在的文化歷史,增強了紀錄片的完整性。對創(chuàng)作者而言,情景再現彌補了編導無米下鍋的缺陷,特別針對歷史題材紀錄片效果顯著,因為這類紀錄片最關鍵的是歷史資料。但這類歷史資料不論是文字性、實物性亦或是影像性都少之又少,根本難以支撐一部完整的作品。況且,這些過去發(fā)生的歷史行為和歷史事件,往往就是關鍵性事件,是節(jié)目的核心事件。如果不把這些向觀眾交代清楚,觀眾的理解就會或多或少地受到影響,形成敘事斷點。而情景再現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情景再現根據歷史留下來的各種證據和痕跡,用演員扮演或搬演的方式重現那些過去發(fā)生的重要事件,縫合敘述歷史時遭遇到的斷點,使敘述更加完整、流暢。
2.2提升紀錄片觀賞性,激起觀眾觀看興趣
情景再現讓鏡頭跳出史料的故事堆,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歷史情景,將呆板的歷史解說形象化,讓觀眾能夠置身其中,深刻感受當時的歷史情境,給觀眾帶來更多的審美感受[3]?!豆潘叵碌拿孛堋分芯驮佻F了公元970年前后的故事情節(jié),從法藏出使、北宋皇帝接見法藏、法藏寺中齋飯儀式、法藏贈住持袈裟,最后法藏帶著徒弟離開客棧走遠,真實還原了這一系列場景。影片開頭的幾處情景再現明顯增加了作品的可視性和故事性,同時給觀眾以逼真的感受。在接下來的內容里,編導真實再現了犯罪分子崔峰焦急地等待某文物行家的鑒定、犯罪分子徐江的噩夢以及公安干部邵繼臻接到報案電話等。這在電視紀錄片中許多真實再現的鏡頭基本上都是模糊的,我們看不清人物的面貌,人物也少有對白。但是,觀眾卻被帶進了逼真的情景氛圍中,進入了一定的藝術情境;而這種藝術情境又符合人們對歷史的神秘、浪漫、繁華的主觀想象,自然而然地激發(fā)起觀眾的觀看興趣。
2.3提升紀錄片藝術性,增強觀眾情感融入
因為情景再現的優(yōu)勢,這一表現手法已經得到廣泛使用,甚至在一些新聞報道中,也用這種形式來彌補未在現場的缺陷。但有的節(jié)目因為過度使用再現手法,在不適宜用情景再現的地方也可以通過再現手法進行表現,并且是完全實拍沒有任何說明和技術處理,使觀眾誤將“再現”當成事實,而引起了業(yè)界學界的爭論。事實上,紀錄片既是技術本體,又是藝術本體,既有紀實性,又有藝術性。在情景再現的作品中,編導可以充分調動起自己的創(chuàng)作才能,把自己的藝術個性融入作品,以紀錄片真實的內容為基礎,輔以形象化的表現手段,使紀錄片真正與藝術接壤,大大增加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紀錄片《古塔地下的秘密》在犯罪分子踩點畫面中,背景解說道攝像頭監(jiān)控博物館院內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而且博物館院內24小時都有保安巡邏,犯罪分子想從地面上盜走文物十分困難。畫面情景再現,在播放犯罪分子仰視興隆塔的同時,畫面搖身往下,變成了公安人員勘察興隆塔,潛在表現出了公安干部也在為抓捕犯罪分子地形計劃方案而苦惱。這為后續(xù)犯罪分子被捕埋下了伏筆,這種進行式模擬場景方法,不僅有效地傳達出事件后續(xù)的發(fā)展情況,還增加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作為紀錄片,真實是驗證其能否達標的唯一指標,而情感則是驗證紀錄片是否優(yōu)秀的重要標準。因而,作為情感表達的主要載體,情景再現已經成為現階段電視紀錄片中無法取代的表現手段。情景再現可以讓觀眾更為直觀地感受到事實的真相,帶領觀眾深入到歷史事件場景中,實現對虛無事件的合理想象,并在最大程度上了解歷史事件的真實價值所在,這就是情景再現在紀錄片中存在的重要意義。
[1]王雪雯.淺談情景再現在紀錄片中的運用[J].藝術科技,2015(9).
[2]王曉明.當前紀錄片情景再現手法研究[J].電視研究,2015(8).
[3]陳瀚斌,張名章.淺析真實再現在紀錄片中的運用[J].時代文學,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