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愛娥
(湖北省天門市中醫(yī)院,湖北 天門 431700)
逢時針灸治療糖尿病的臨床價值
胡愛娥
(湖北省天門市中醫(yī)院,湖北 天門 431700)
目的 分析和研究逢時針灸治療糖尿病的臨床價值。方法 我們選取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糖尿病針灸治療患者108例,將其按雙盲隨機方法分為對照組54例與觀察組54例。對照組患者采用隨來隨治原則對患者進行針灸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定時(上午8~9時)治療原則對患者進行針灸治療。將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的血糖檢測值進行對比。結(jié)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檢測值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2周后,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檢測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將逢時針灸方法應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療中,根據(jù)峰值相位與病理特點,選擇8~9時進行針灸治療,不僅增加了患者體內(nèi)胰島素分泌量,而且還促進了糖代謝功能,對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及延緩并發(fā)癥發(fā)生均有重要作用。
逢時針灸;糖尿??;血糖值;臨床價值
逢時針灸在中醫(yī)上也稱之為按時刺灸。中醫(yī)學認為,人與自然界均是動態(tài)變化的整體,隨著時間的變化,人體呈現(xiàn)的生理節(jié)律也不相同,其病理變化、生理活動、治療敏感性無不與環(huán)境變化密切相關,人體各經(jīng)氣血隨時間不同,呈現(xiàn)不同流注盛衰規(guī)律,按此規(guī)律取穴施治,療效甚矣[1]。本文選取糖尿病針灸治療患者54例,采用定時(上午8~9時)治療原則對患者進行針灸治療,取得了頗為滿意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們選取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糖尿病針灸治療患者108例,將其按雙盲隨機方法分為對照組54例與觀察組54例。5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1例,女33例;年齡在39~82歲,平均年齡為(57.6 ±11.5)歲;病程在0.7~12年,平均病程為(5.3±2.7)年。54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6例,女28例;年齡在41~84歲,平均年齡為(58.2± 11.7)歲;病程在0.9~15年,平均病程為(5.8±2.9)年。排除標準:無法正常交流患者;合并有傳染病患者;合并有中毒性疾病患者;合并有感染性疾病患者;合并并發(fā)癥患者。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年齡、性別、病程)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相關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觀察組患者采用定時(上午8~9時)治療原則對患者進行針灸治療:取穴:雙足三里、雙三陰交、腎俞、氣海、雙曲池等穴,若患者有口渴癥狀加支溝穴;若患者有易饑癥狀,加中樞、中脘兩穴;若患者有多尿癥狀,加關元穴。采用毫針施以平補平瀉法,得氣后,氣海、關元加灸,留針30 min,日1次,2周為1個療程。對照組患者采用隨來隨治原則對患者進行針灸治療:治療方法與治療時間同觀察組。
1.3 評價指標:我們將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的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做為觀察指標,進行統(tǒng)計并對比。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包對輸入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數(shù)據(jù)間比較行t檢驗,α=0.05確定為檢驗水準,P<0.05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治療效果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檢測值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2周后,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檢測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2周后血糖水平值對比表(mmol/L)
針灸療法歷史悠久,是集醫(yī)學、天文、氣象、歷法相融的獨立治療方法[2]。其不僅應用于各內(nèi)科疾病治療中,灸法也被廣泛應用于諸多外科疾病治療,均收到了較好的效果[3]。本組病例通過對雙足三里、雙三陰交、腎俞、氣海、雙曲池等穴位的針灸治療,激活了機體內(nèi)B細胞葡萄糖受體活性,從而提高了其敏感性,致使機體內(nèi)胰島素分泌量增加,導致血糖水平值降低,從大量研究結(jié)果看[4],針灸對血糖水平與胰島功能影響是調(diào)節(jié)作用,而非單一降糖或升糖作用。
根據(jù)中醫(yī)針灸子午流注論與子午流注選穴、配穴論,其認為機體氣血環(huán)流同時間變化相順應,針刺應按時施治,才可發(fā)揮穴位特異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糖尿病患者治療時,因機體胰島素10時為分泌高峰期,即:峰值相位,所以降糖時間應選擇上午8~9時,其與早餐后90 min內(nèi)胰島素分泌量最高這一結(jié)論相符,因此,在此時間段內(nèi)施針,更利于激活胰島素分泌功能,致使機體糖代謝能夠順利進行,有效地控制了患者血糖水平值[5]。從本次研究結(jié)果可以看出,逢時針灸療法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與餐后2 h血糖值均明顯低于隨來隨治組,并且患者治療期間并未有不良反應癥狀出現(xiàn),這一結(jié)果提示出采用逢時針灸方法治療糖尿病,不僅降糖作用明顯,而且安全性高,為糖尿病治療又開辟了一條新的治療途徑,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 徐滿成.針灸日時避忌探析[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3,20(5): 98-112.
[2] 高珊,李瑞,田環(huán)環(huán),等.近10年來針灸治療糖尿病的研究進展[J].針灸臨床雜志,2013,27(12):51-54.
[3] 樸耕希,徐玉東,劉艷艷,等.近20年糖尿病針灸治療處方特點分析[J].上海針灸雜志,2010,29(4):262-264.
[4] 孫志,韓海榮,馬麗,等.針灸對2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6):966-967.
[5] 張舒婷,陳紅梅,鄺建,等.現(xiàn)代針灸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影響及機制[J].國際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11,31(5):331-333.
R245;R587.1
B
1671-8194(2015)15-0117-01